彭 華,冉 杰,盧宗源,劉 仙,張美玲,袁 毅
(四川旅游學院,四川 成都 610100)
?
秦巴山片區旅游精準扶貧調查研究
——以巴中市恩陽區萬壽村為例
彭華,冉杰,盧宗源,劉仙,張美玲,袁毅*
(四川旅游學院,四川 成都 610100)
旅游扶貧是扶貧攻堅的嶄新生力軍,巴中市萬壽村是全國首批精準識別的建檔立卡貧困村,對其開展旅游精準扶貧研究具有典型性,能形成以點帶面的扶貧效應,為秦巴山片區旅游精準扶貧的實踐和推廣積累經驗。本文闡述了萬壽村的精準扶貧概況,并對其實施旅游精準扶貧進行了SWOT分析,指出萬壽村旅游精準扶貧的發展思路,并提出相關對策建議。
萬壽村;旅游精準扶貧;SWOT
旅游扶貧是指在旅游資源條件較好的貧困地區,通過扶持旅游發展拉動地區經濟發展,進而脫貧致富的一種區域經濟發展方式[1]。與其他扶貧方式相比,旅游扶貧具有強大的市場優勢、新興的產業活力、強勁的造血功能和巨大的帶動作用,是扶貧攻堅的嶄新生力軍[2,3]。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強調,2020年我國要實現7000萬貧困人口全部脫貧,貧困縣全部摘帽,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為了貫徹黨中央的工作要求,國務院扶貧辦行政人事司、國家旅游局辦公室出臺了《關于啟動2015年貧困村旅游扶貧試點工作的通知》,要求“十三五”時期通過發展旅游帶動1200萬貧困人口脫貧,占貧困人口總數的17%。四川是全國6個重點扶貧省份之一,現有貧困人口380萬人。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貧困地區發展旅游脫貧工作,印發了包括旅游扶貧在內的17個扶貧專項2016年工作計劃,成立了全省旅游扶貧工作領導小組,設立了貧困片區旅游扶貧促進中心,組織編制《四川省“十三五”旅游扶貧專項規劃》和貧困片區旅游扶貧專項規劃。秦巴山片區是“四大貧困片區”之一[4],巴中市恩陽區萬壽村屬秦巴山區貧困帶,是首批精準識別的建檔立卡貧困村和首批旅游精準扶貧幫扶村,其自然資源、人文環境、致貧原因在該區域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因此,于如何充分發揮旅游資源在扶貧開發中的優勢,推進秦巴貧困片區統籌城鄉改革和經濟社會環境協調持續發展,盡早實現全面小康社會目標,意義重大。
萬壽村位于巴中市恩陽區西南部,距場鎮11km,土地總面積3.2km2,現有耕地77.07hm2、林地92hm2、水域33.33hm2。該村屬亞熱帶氣候,全年日照189d,無霜期285d,年平均氣溫28℃。村民主要經濟來源為外出務工和種植業,年人均收入低于3000元。萬壽村是2014年四川省精準識別的建檔貧困村,是四川省省委農工委精準扶貧幫扶村,是省旅發委旅游扶貧試點村,恩陽區人大下派第一書記掛職幫扶。經過三次精準識別和對“六不納入”清退后,截止2016年1月,萬壽村有貧困戶70戶254人。其中,因病致貧68人,因學致貧25人,因殘致貧29人,因缺技術致貧97人,缺勞力24人,因災致貧11人。在各級政府的幫扶下,在返鄉創業人士帶領下,現已建成農業專業合作社3個、農業科技有限公司1家,硬化道路8.9km,多個新村聚居點和萬壽康養園區正在建設中。
3.1優勢(S)
3.1.1自然生態資源豐富萬壽村山嶺縱橫、河谷幽深、植被繁茂、景致眾多,村內最高海拔萬壽山603m,山形獨特,森林覆蓋率高,生物多樣性好,生態環境優美,農田區域、水域區域、樹林區域界限分明,面積寬廣,為開展不同形式的娛樂活動提供了便利。
3.1.2交通區位條件凸顯萬壽村地處成都、重慶、西安三角中心,緊鄰成巴高速出口,全村通公路,通達性較好。距巴中市中心城區8km,唐巴路、巴閬路、巴南高速穿境而過,1h通達廣元、漢中、達州、南充,3h通達成都、重慶、西安,巴中機場擬選址鄰村的鳳凰廟,是川東北交通新樞紐,萬壽村已融入了巴中市一小時經濟圈。
3.1.3后發優勢顯著,帶動力強在返鄉村民的帶領下,萬壽村依著力發展鄉村旅游,依托農業產業,村內萬壽生態農業產業園區已初具規模,建成生態農牧業養殖區、環山公路景觀帶和湖邊休閑觀光走廊帶。此外,依托巴中市光霧山景區和恩陽古鎮已有的客源市場和旅游知名度,對旅游項目進行科學合理的開發,預計園區全面建成后可提供就業崗位300余個,帶動周邊老百姓人均年收入提高8000元以上,后發優勢明顯。
3.2劣勢(W)
3.2.1旅游接待條件尚未形成萬壽村旅游配套服務設施不完善,不具備旅游接待能力。具體表現為:全村未通自來水、無接待食宿能力,停車場、互聯網和游步道等基礎設施尚未建設完成。留守村民文化水平不高,旅游事業發展參與度不高,缺乏基本的旅游服務意識和技能。
3.2.2現有產業支撐力不足萬壽村是農業村,以糧食生產為主,農副產品產量低,年人均糧食不足500kg,肉類產量不足100kg,農副產品總量僅能夠滿足本地村民日常需求,不能保證鄉村旅游接待游客供給。貧困村特色農牧業處于建設初期,還不能為鄉村旅游體驗項目的開發提供載體。
3.2.3旅游產品同質化嚴重萬壽村與周邊村落旅游資源相似、產品雷同、吸引性不強、同質化嚴重、缺乏創新性產品。一方面,規劃設計的旅游項目多為簡單的游覽、觀光、采摘和休閑養生等,未能融入萬壽村獨特的“壽”文化內涵和標簽,競爭力和吸引力不強。另一方面臘肉、蘆筍燒酒、提糖麻餅、十大碗、板鴨、土雞和泉水等現有旅游商品,包裝粗放,在秦巴山區處處可見,且價格相差不大,無法激起旅游者的購買興趣。
3.3機遇(O)
3.3.1國家政策支持,省委省政府幫扶力度大萬壽村屬四川省2014年精準識別的建檔貧困村,也是省委常委、省委農工委扶貧聯系村。近年來,萬壽村的扶貧工作得到了省旅游局、省工商局、省水利廳、省扶貧與移民局、省科技廳等省級部門的對口幫扶,在政策、資金和技術等方面得到了大力支持,這為萬壽村發展鄉村旅游,實施旅游精準扶貧、帶領貧困戶脫貧奔康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環境。
3.3.2地方政府高度重視,政策環境良好“十三五”期間,巴中市明確將“巴山新居+特色農業+生態旅游”作為發展思路,發揮“生態、綠色、富硒”優勢,積極打造“巴食巴適”品牌,指出鄉村旅游是貧困村脫貧的重要抓手,旅游業是脫貧攻堅的主力軍,這給萬壽村發展特色農副產品和鄉村旅游提供了契機,將極大促進貧困村的鄉村旅游發展。
3.3.3貧困村村民發展鄉村旅游熱情高漲目前,萬壽村發展鄉村旅游的群眾基礎已初步具備,2013年以來,貧困村村民先后自發在萬壽村及周邊建成優質葡萄園、畝蘆筍基地、蓮藕基地、公害蔬菜、花卉基地和魚塘、養豬場和眼鏡蛇養殖場等一批特色產業。
3.4挑戰(T)
3.4.1鄉村旅游開發與旅游精準扶貧不能對等旅游精準扶貧的目的是使貧困村民經濟狀況得以改善,而不是只搞旅游開發,如何處理好旅游開發與精準幫扶的關系,幫助貧困戶克服自身問題參與到旅游精準扶貧項目中來,讓鄉村旅游發展成果惠及所有貧困戶是旅游精準扶貧的目的。當前萬壽村旅游發展是以政府主導,企業牽頭的模式,如何注入造血機能,預防政策松動,企業撤資后貧困戶返貧,這對與萬壽村來說是一個極大的挑戰。
3.4.2旅游定位不明確缺乏可實施的旅游發展規劃截止目前,恩陽區尚未形成鄉村旅游發展整體規劃,萬壽村鄉村旅游發展缺少上位規劃指導,現有的萬壽村生態農業園區規劃在推進過程面臨產業布局不合理、土地整理效果不佳、旅游發展定位不準確和企業幫扶脫貧作用不明顯等現實問題,導致旅游業的發展未能與貧困村村民脫貧有機結合,企業處于單打獨斗狀態,未能形成示范帶動,互惠共贏的脫貧模式。
萬壽村發展旅游要以發展農業產業為基礎,優化配置新農村建設旅游資源,堅持農業生產與旅游開發的協調發展、資源保護與旅游開發并重的原則,以促進新農村建設為目標,做到新農村建設與旅游發展的相互推動,綜合實現萬壽村的社會、經濟和環境效益。萬壽村發展鄉村旅游,要以鄉村文明復興和鄉村旅游扶貧為指導,以新農村建設成就展示及古村落為基礎,以“萬壽文化”品牌為依托,以農耕體驗、宗教朝拜和休閑療養為項目載體,大力發展鄉村旅游業,把萬壽村旅游區建設成為在省內具有較大影響力的社會主義新農村鄉村旅游區。
5.1制定貧困村鄉村旅游總體規劃
鄉村旅游資源是旅游扶貧的重要內容,當前應抓緊制定《萬壽村鄉村旅游總體發展規劃》,首先從旅游精準幫扶的角度,明確市場定位、做好旅游營銷策劃與周邊地市其他旅游產品互補、線路相連、客源共享,形成全域局的旅游區域營銷;其次要整合專項扶貧規劃資源,讓專項扶貧政策支持和經費對接更加精準,指導萬壽村鄉村旅游的可持續發展。第三要積極推動萬壽村的景區打造、申報和創建工作,依托特色山水資源對接恩陽區旅游扶貧政策,發展民宿旅游,打造省級特色鄉村旅游經營點,創建省級鄉村旅游特色村寨,合理利用淺丘地勢發展汽車旅館、房車露營地和帳篷露營等旅游模式。
5.2完善旅游配套設施,打造旅游特色產品
萬壽村應按照《四川省基礎設施建設扶貧專項方案》要求,著力加強旅游服務基礎設施和配套設施建設,完成飲用水的安全性評價和自來水安裝工作、做好新村建設空置房屋的統一管理和風貌改造工作、加大旅游景觀交通的規劃力度,實現“行路亦觀景,觀景亦行路”。在文化方面,應需深入挖掘“壽”文化,重建萬壽寺,圍繞“壽”元素來打造特色景觀;應依托特色產業和民俗文化策劃各類節慶活動;應積極研對接科研院校,選用本地特色食材對現有特色菜品提檔升級,研發鄉村特色系列菜品,如蘆筍系列養生菜品、土雞系列養生系列菜品、高山黃牛養生系列菜品等。
5.3加大涉旅人才的培養力度
萬壽村的貧困戶文化素質不高,對旅游精準扶貧缺乏相應的認識和了解。應加強旅游扶貧培訓工程實施力度,對涉旅農戶進行特色農副產品、餐飲、住宿等實用技術的培訓,打造一支高素質的旅游從業隊伍[5]。村委會作為聯系政府與企業之間的直接橋梁,應協助政府、企業、居民共同搞好旅游扶貧工作,積極指導外出務工人員返鄉創業,對接新型職業農民培訓、旅游服務人才培訓等農業和旅游的專項培訓政策,鼓勵產業合作社和鄉村旅游合作社建設發展產業,爭取政府合作社專項資金的支持,協助旅游精準扶貧實現可持續發展。
5.4加強企業在精準扶貧中的作用
地方政府就應發揮主導和帶頭作用,應引導旅游企業做好旅游項目投資,將旅游與扶貧兩者緊密結合起來,指導貧困村企業制定精準旅游扶貧計劃。明確企業在精準扶貧工作中的定位,使企業懂得該為扶貧做什么?如何做?最終實現龍頭和示范帶動作用。對致力于精準扶貧的企業,具有一定群眾基礎“真扶貧、扶真貧”的返鄉創業農民工,政府應提供配套政策傾斜和金融幫扶。
5.5構建合作富民利益聯結機制
旅游扶貧的目標是帶領貧困戶脫貧,如何通過“幫扶”讓貧苦戶參與到旅游發展中獲得經濟效益實現脫貧是終極目標,應對萬壽村貧困戶的資源進行詳細評估,逐戶建立貧困幫扶方案。讓貧困戶都能通過土地、資源、勞動力的入股參與到旅游活動中來,切實分享鄉村旅游發展帶來的收益。具體應做好以下三方面工作,第一,要利用農村“四荒”、村集體閑置土地、林業產權等有形資產和無形資產,盤活存量資產,增加集體收入。第二,要依托現有農業專業合作社,建立村級互助金,采用多種經營管理模式,帶動當地貧困農戶脫貧致富。第三,要探索農業扶貧龍頭企業形式,積極推廣“協會+農戶”、“公司+農戶”等多種模式,將萬壽村土地轉為入股保底分紅,進一步股權量化,確保貧困村農民穩定就地就業增收。
5.6加大貧困村旅游景點宣傳力度
旅游景區的營運,離不開有效的宣傳。旅游扶貧工作的開展,也需要加強宣傳,需要廣泛宣傳扶貧開發政策、成就、經驗和典型事跡營造氛圍[6]。萬壽村應借助廣告、電視、網絡、微博、微信等宣傳方式,加大鄉村旅游宣傳力度。要按照以互聯網為核心的鄉村旅游信息化發展戰略要求,緊緊圍繞巴中市“十三五”規劃,開展多層次、多渠道、立體式宣傳營銷。要充分應用在互聯網+技術,對接信息扶貧專項政策,實施電商扶貧工程,積極籌建特色農產品電商村,支持電商企業拓展農村業務;要加強貧困地區農產品網上銷售平臺建設,充分利用信息高速公路,對鄉村旅游產品進行包裝、宣傳和促銷,不斷給提高萬壽村鄉村旅游資源的影響力和美譽度。
[1]李欣欣.中國旅游精準扶貧發展研究新態[J].環球人文地理,2016(6):181.
[2] 鄧小海,曾亮,羅明義,等.精準扶貧背景下旅游扶貧精準識別研究[J].生態經濟,2015,31(4):94-98.
[3] 唐建兵.旅游扶貧效應研究[J].成都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2):71-75.
[4] 楊耀,楊金燕,唐艷,等.四川秦巴山區貧困特征及扶貧模式研究[J].國土資源科技管理,2016,33(2):63-68.
[5] 桂拉旦,唐唯.文旅融合型鄉村旅游精準扶貧模式研究——以廣東林寨古村落為例[J].西北人口,2016(2):64-68.
[6] 白蕓蔓.旅游精準扶貧的實踐研究——以國家水利風景區為例[J].中國水利,2015(23):22-24.
2016-7-15
四川省教育廳項目“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轉型升級發展對策研究——以四川為例”(項目編號:15SB0179)”。
彭華(1982-),男,講師,博士,主要研究方向為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規劃管理。*為通訊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