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成,李 浩,任樹友,何 斌,陳春霞,賴 佳
(成都市農業技術推廣總站,四川 成都 610041)
?
不同水稻品種籽粒對土壤鎘吸收差異性的初步研究
張成,李浩*,任樹友,何斌,陳春霞,賴佳
(成都市農業技術推廣總站,四川 成都 610041)
20個水稻品種在3個試驗點開展的田間試驗結果表明,水稻品種籽粒鎘的積累能力與土壤鎘含量具有正相關性。水稻對鎘的積累和耐性具有明顯的品種間差異,篩選水稻糙米鎘含量低的品種,能有效解決鎘污染稻田水稻安全生產問題。通過試驗發現,在土壤中低度重金屬污染下,水稻品種輻優21、B優840和金優284能較好地降低鎘的吸附,水稻籽粒Cd含量不超標。
水稻;重金屬鎘;品種
鎘對人類和動植物具有強烈毒害作用,是目前危害最嚴重的農田重金屬污染。重金屬因其非生物降解性和持久性已引起人們廣泛的關注[1]。其中,鎘(Cd)元素具有高移動性和高毒害性,被認為是危害公眾健康的主要物質之一。水稻是世界第二大、我國第一大糧食作物,也是最容易吸收和積累Cd的大宗糧食作物之一[2]。相關研究表明,土壤中的重金屬并不能被植物完全吸收,而是通過一系列的反應轉化,變成可被植物吸收的有效態,才能被植物吸收、累積、循環進入人體[3-4]。因此,選育一些對有效態重金屬吸附量少的水稻品種,是保障糧食安全的關鍵。本文通過對20個水稻品種開展田間試驗,觀察其在大田生產中的表現,探討其實際應用的可行性,篩選穩定的重金屬鎘低吸附水稻品種,為最終形成重金屬污染的綜合防控體系提供技術支撐。
1.1研究區域
成都市位于四川盆地西部,地勢東南低,西北高,平均海拔約500m,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年均氣溫16℃,年均降水量1000mm,多云霧,短日照。本研究試驗選擇在成都市具有代表性的地勢平坦、灌排水方便、土壤肥力均勻的水稻土類灰棕潮田土屬、沖積黃泥田土屬、紫潮田土屬3個糧油、蔬菜產地為試驗地點。試驗前對試驗耕地進行了土壤主要重金屬全量的檢測,參照《土壤環境質量標準》(GB15618—1995)Ⅱ類土壤環境質量二級標準進行判別,3個試驗點(其中1號為灰棕潮田土屬、2號為沖積黃泥田土屬、3號為紫潮田土屬)的Cd均有不同程度的超標,其中1號輕度污染,2號和3號中度污染,其余Pb、Hg、As含量均不超標,如表1所示。

表1 試驗點土壤主要重金屬全量
1.2試驗方案


表2 參試水稻品種一覽
各處理具體田間管理措施如下:
底肥:用三元復合肥(15∶15∶15)35kg/667m2;肥料重金屬檢測結果符合國標要求,如表3、表4所示。

表3 復混肥重金屬全量

表4 肥料重金屬限量標準
追肥:返青期用尿素(N46%)6kg/667m2;拔節期用尿素(N46%)5kg/667m2,氯化鉀15kg/667m2。
作物生育期內按照當地生產習慣進行管理并及時防治病蟲害。本試驗數據使用SPSS19.0數據統計軟件進行分析處理。
1.3樣品采集與檢測
本試驗于2014年9月采用人工方式,按小區采集水稻籽粒樣,小區多點采集成熟稻穗1kg,并手工脫粒裝入塑料袋,共180份樣品。樣品取回后自然風干制樣密封待檢,作物籽粒鎘的測定參照《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食品中鎘的測定》(GB/T5009.15-2003)執行。
2.1不同土壤對水稻籽粒鎘含量的影響
不同土壤鎘含量對水稻籽粒吸收鎘有顯著的影響,鎘含量在品種間存在顯著差異。由表1、表5可知,試驗點土壤鎘含量1號(0.4529)<3號(0.5677)<2號(0.7964),由3個試驗點收獲的水稻籽粒重金屬鎘測試結果來看,大部分品種之間表現為2號試驗點水稻籽粒含量最高,1號試驗點與3號試驗點明顯較低;從土壤鎘含量來看,2號試驗點土壤屬于中度污染,1號與3號試驗點土壤屬于輕度污染,表明水稻籽粒的鎘含量與種植土壤的鎘污染程度具有一定正相關性。同時也可以看出1號試驗點土壤鎘含量越低,水稻籽粒吸收富集的越少;2號試驗點土壤鎘含量越高,水稻籽粒吸收富集的越多。

表5 水稻籽粒鎘平均含量
2.2低吸附重金屬鎘的水稻品種
由表6、表7可知,1號試驗點土壤(pH5.65,Cd0.4529)在酸性條件下屬于輕度污染,大部分水稻籽粒鎘含量在限量指標(0.2mg/kg)以下;3號試驗點土壤(pH 6.74,Cd 0.5677)在酸性條件下屬于輕度污染,大部分水稻籽粒鎘含量在限量指標(0.2mg/kg)以下;2號試驗點土壤(pH 6.16,Cd 0.7964)在酸性條件下屬于中度污染,大部分水稻籽粒鎘含量在限量指標(0.2mg/kg)以上。同品種水稻鎘含量在低污染土壤上可以是安全的,在中度污染以上土壤就變成超標了,表明水稻品種在重金屬污染抗性上與土壤鎘含量有正相關性,與檢測結果相一致。在此次試驗里,13號、15號和17號品種在鎘含量輕中輕度污染的土壤里種植,水稻籽粒中的鎘含量是安全的。

表6 水稻產品重金屬限量指標

表7 水稻籽粒鎘平均含量
綜上所述,通過對成都市180個水稻樣品分析,發現水稻糙米對土壤Cd吸收與品種有關,而不是一個對所有品種一成不變的固定值。水稻品種籽粒鎘的積累能力與土壤鎘含量具有一定正相關性。水稻對鎘的積累和耐性具有明顯的品種間差異,因此,篩選水稻糙米鎘含量低的品種,能有效解決鎘污染稻田水稻安全生產問題。中低度鎘污染的土地上種植低吸附Cd水稻輻優21、B優840、金優284,可以有效抑制土壤中鎘的轉移,糙米Cd含量在安全范圍內。
[1]涂仕華,馮文強,秦魚生.四川水稻鎘污染de防控技術[J].四川農業科技,2009(4):51-52.
[2]李先喆,徐慶國,劉紅梅.栽培條件對水稻鎘積累的影響研究進展[J].湖南農業科學,2015(3):144-147.
[3]肖美秀,林文雄,陳祥旭,等.鎘在水稻體內的分配規律與水稻鎘耐性的關系[J].農業資源與環境科學,2006,22(2)379-381.
[4]趙雄,李福燕,張冬明,等.水稻土鎘污染與水稻鎘含量相關性研究[J].農業環境科學學報,2009,28(11):2236-2240.
2016-7-12
成都市本級第七批次科技項目(八大科技產業化工程重大項目成科計〔2013〕45號)
張成(1986-),男,農業推廣碩士,農藝師,主要從事土壤植株檢測。E-mail: 2007-zhangcheng@163.com。*為通訊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