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醫科大學第三附屬醫院(510000)萬波 李迎春 舒從愛 劉艷 郭遂群
臨床實習是醫學生將理論轉化為實踐的必經途徑,其可將基礎理論知識與臨床實踐融會貫通,培養出獨立思考、處理問題的能力。婦產科作為臨床醫學整體的一部分,與內、外、麻醉、兒科、重癥醫學等學科息息相關,又存在許多難點和特殊性,難點在于患者群體特殊,其理論知識抽象,必須通過實踐才能掌握,特殊在于病人為女性,涉及到患者的隱私和生殖道疾患,有較多的臨床操作,如:婦科檢查、后穹窿穿刺、產婦腹部四部觸診、骨盆測量、陰道檢查等。醫學生,缺乏婦產科實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甚至有的放棄婦產科實習,本文針對影響婦產科實習質量的幾個原因進行分析,以進一步提高學生在婦產科實習的積極性。
1.1 部分學生存在認識誤區 由于婦產科面臨的尷尬,畢業后真正愿意從事婦產科工作的醫學生并不多,尤其是男性醫師。很多學生認為畢業后不從事婦產科,而不認真實習,加上婦產科實習時間短,僅僅一個月,往往對于婦產科的工作敷衍了事。
1.2 醫患溝通障礙導致實習過程進展不順利 目前以應付升學考試為目的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行為的弊端也暴露在婦產科實習中,醫學生能夠記憶大量的知識,但卻缺少與社會溝通的能力。很多學生進入婦產科病房后,站在病人面前,束手無策,不知道如何和病人交流,造成患者和家屬對醫學生的不信任和輕視,由此形成的負面情緒造成醫學生本身的自信心不足,在婦產科實習的積極性也大打折扣。
1.3 患者對隱私的重視,男性同學實習受阻 婦產科的患者群體特殊,對于男醫學生,更是存在著異性診療的似乎難以調和的倫理問題,患者出于傳統思想和社會輿論的影響,可能會刻意隱瞞病情,甚至拒絕男性醫務人員,而部分男醫學生對婦產科這一職業更為拘束,不愿去婦產科實習。
2.1 開展入科前教育,提高婦產科實習興趣 醫院及帶教科室應對每一批新入婦產科病房的實習生進行入科前教育,特別對男醫師采取有針對性的教育。不管以后是否從事婦產工作,都應珍惜學習機會。可根據婦產科的特點,采用案例教學方式,將臨床中因缺乏婦產科知識而導致的醫療事故例子講授給學生聽,讓學生理解婦產科的重要性,從而提高其實習的積極性。
2.2 注重溝通能力的培養,加強床邊教學溝通能力是醫療實踐活動的基礎,希波克拉底說過:“成功的醫生應有三大武器:藥物、手術、語言。”其中語言就是指醫患溝通能力。婦產科醫療糾紛多,醫患關系緊張,培養醫學生良好的溝通能力是當前醫學教育的迫切需要,作為教師,要鼓勵學生多接觸病人,關愛病人,用愛心、耐心和豐富的理論知識贏得患者的信任和合作,縮短實習醫師和病人之間的距離,讓患者明白實習醫師的臨床學習、見習是為了培養醫師接班人的需要,爭取患者的合作,鼓勵學生多向患者解釋病情,鍛煉語言表達能力。
2.3 專人負責教學工作,合理安排實習任務 臨床實習基地中婦產科往往是比較忙碌的科室,醫師身兼多職,尤其是產科,危重孕產婦較多,教師忙于臨床,對婦產科實習生有時疏于管理,教研室需要選擇富有愛心、教學能力強的專人負責帶教實習,該教師必須具有良好的醫德醫風,全心全意為病人和為實習生服務,積極解決實習生在婦產科面臨的問題。
2.4 重視婦產科病例討論教學 婦產科疾病多以多種疾病合并常見,如妊娠便可合并多個系統疾病。當病情越復雜時,診斷越難以明確,需不斷地從病史中進行推斷并輔以體格檢查及實驗室檢查加以驗證。在此階段實習中,首先向學生講解相關婦產科臨床知識,隨即讓學生用自己語言復述,然后教師反饋其復述的準確性。
總之,婦產科學是一門臨床科學,不僅要求掌握扎實的基礎知識,更要求具備準確有效地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技能,提高醫學生在婦產科實習的積極性需要學生,教師,學校三方的共同努力,以進一步提高婦產科臨床教學質量,培養出更為出色的婦產科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