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仁菊
(貴州省甕安縣甕水街道辦事處農業服務中心,貴州甕安550400)
?
淺談我國現行農業技術推廣體系
謝仁菊
(貴州省甕安縣甕水街道辦事處農業服務中心,貴州甕安550400)
我國現行的農業技術推廣體系是在長期計劃經濟體制下逐步形成的,隨著市場化進程的推進和市場需求格局的變化,我國農業技術的推廣工作面臨著一系列問題,體系內的有些環節不同程度地制約了農村經濟的發展,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1)農業技術推廣資金投入不足,制約著推廣力度。據有關部門測算,我國農技經費占農業總產值不足0.2%,人均經費更少。因經費不足等原因,部分地方政府“卸包袱”,出現了許多被動局面。(2)大部分農民對現代農業高新技術接納能力差,并且缺乏采用新技術的需求動力,影響了農業新技術成果推廣的轉化質量。(3)農業科技推廣在推廣項目、技術上存在不能適應變化中的農戶生產需求,如由節約資金技術的需求轉變為節約勞動技術的需求。(4)有些農業推廣制度對農業科技進步缺乏有效的激勵,農業技術推廣及開發的速度、效果、服務質量、最后效益不能和推廣主體的努力程度或付出掛鉤。(5)農民居住地分散,組織化程度低,村委組織功能不強,農業技術推廣缺乏有效渠道,導致有些技術與產業割裂。
2.1提高農民采納農業新技術的自愿性
農技推廣部門應及時傳遞市場需求的準確信息、先進技術,讓農民自己選擇,引導千家萬戶自愿采納農業新技術。
2.2采取市場化的激勵手段創新推廣機制
農業技術推廣體系機制的完善,關鍵在于解決推廣主體的激勵問題,應調動農民、企業等社會力量參與農業技術推廣工作的積極性,創新農技推廣機制。如支持農技推廣機構和農技人員開展技術承包、有償服務、簽訂“超產提成、減產賠償”協議等,使科技人員與農業生產者形成利益共同體,通過長期有效的合作,實現科研機構與農業生產者的雙贏。
2.3形成廣泛參與的服務體系
(1)創新農業推廣體系,發揮政府農技推廣隊伍的骨干作用。農業科技推廣部門必須更新觀念、創新機制,結合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按照市場經濟發展要求把服務領域由產中向產前、產后延伸,由單項向綜合服務延伸,利用技術和信息引導農民進入市場,參與并促進農業產業化發展。(2)鼓勵企業、農民等參與農業技術推廣,大力培育多種形式的農技服務組織,形成社會力量廣泛參與的農業技術社會化服務體系。各級農業管理部門和政府農技推廣機構要扶持農業科研、教育單位、農民技術協會、種養大戶等組織和企業的發展,鼓勵他們以多種形式向農民推廣技術、對農民進行培訓;加強農業科研、教育、推廣部門之間的聯合,拓寬科技下鄉渠道,加速科技成果轉化;注意發揮各類農技推廣服務組織的作用,建立多方合作機制。同時,要把技術推廣與提高農民組織化程度密切結合起來,降低農業技術推廣成本,降低在技術市場交易中的交易成本,提高推廣效率。
總之,針對現行農業技術推廣體制存在的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