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正江
(貴州省甕安縣農村工作局,貴州甕安550499)
?
強化產業結構調整,以產業化經營助推甕安辣椒產業逢勃發展
朱正江
(貴州省甕安縣農村工作局,貴州甕安550499)
在縣委、縣政府的高度重視下,甕安縣采取有效措施大力發展農村經濟,不斷加快辣椒產業結構調整,改變全縣原有的辣椒生產格局,目前辣椒產業已成為甕安縣農業經濟發展的一大支柱產業。2015年全縣辣椒種植面積13366hm2,辣椒連片示范點13個;平均667m2產量1815.6kg,較2014年增加109kg;平均667m2產值3631.2元,較2014年增加47.34元;辣椒總產量364000t,較2014年增加34400t;總產值7.28億元,較2014年增加0.47億元。經濟效益顯著,農民收入增加,開創了甕安縣辣椒產業的新局面。
選用適合甕安縣種植的干鮮兩用辣椒品種,如興疏308、長研十七號、帥辣317等,以需求量較大的線辣椒為主。辣椒生產不斷向公路主干線和交通方便的地方聚集靠攏,以便辣椒運輸和外銷。
為發展辣椒產業,優化結構,甕安縣農村工作局本著“試驗-示范-推廣”的農技推廣原則,流轉8hm2土地作為農技試驗田,開展試驗示范和栽培技術展示,蔬菜辦公室用2hm2試驗田開展16個辣椒品種的比較試驗,辣椒高產栽培種植示范1.6hm2,還開展辣椒整枝栽培新技術推廣示范。辣椒整枝技術是近年來在甕安縣推廣率較高的1項技術,它可以增加植株群體的通風透光率,提高辣椒產量和商品性效果明顯,該技術在項目實施過程中已得到全面使用。2013~2014年試驗結果表明,未采用整枝技術的對照區每667m2辣椒產量1696.19kg,按市場平均價2.0元/kg計算,每667m2產值3392.38元;整枝區每667m2產量1918.20kg,按市場平均價2.0元/kg計算,每667m2產值3836.40元;整枝區比對照區每667m2增加產值544.02元,整枝區比對照區每667m2多投入勞動力4個(支出200元),實際比對照區每667m2增加產值344.02元。2015年該技術在全縣的應用率為90%,達到1200hm2。
甕安縣辣椒產業的市場營銷模式是加工與鮮銷相結合、以加工為主。(1)大力扶持龍頭企業,拓寬銷售渠道,不斷提高市場占有率和產品附加值;(2)采取干制加工的方式儲藏銷售;(3)采用訂單訂量,約時定點,隨行就市收購;(4)建立專業協會促進銷售,全縣已有草塘鎮金龍、平定營鎮細沙、永和鎮文家場等營銷協會,這些協會在辣椒銷售中起到了較大的作用;(5)積極聯系外地客商駐地收購;(6)鼓勵技術人員和農民參與營銷,通過網絡發布產品信息。
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撥付專款,成立了專門的辣椒產業發展領導小組,制定目標及措施,廣電、通訊、宣傳、旅游、農業、交通等部門主抓品牌構建策劃工作,運用電視、廣播、報紙、宣傳車、標語、網絡、會議等媒介在全縣廣為宣傳,營造“辣椒大縣”的輿論氛圍。各鄉鎮制定專人負責,一協調辣椒生產過程中遇到的各種問題,發展辣椒產業;二積極引導產銷聯合,解決產品銷售問題,使豐產豐收得到相應的經濟效益;三制定相關政策措施,多方籌措資金,每年爭取100萬元的產業發展基金,保證辣椒產業順利發展。
推進辣椒產業發展,首先要優化品種結構,按照市場需求引進優質、高產品種進行試驗示范,加快種子提純復壯工作,大力提高良種覆蓋率,發展適銷對路的辣椒品種,因地制宜,建立辣椒產業專業化格局。
加大宣傳、培訓力度,提高實用技術的掌握、普及率,提高椒農種椒水平,做到以推廣促開發、以開展促發展,不斷完善服務體系,向科技、制度要效益。(1)建立服務網絡,重點鄉(鎮)要建立專門的服務機構,開展市場調查,及時調整品種結構,引導農民種植適銷對路的品種,組織供應所需農用物資;(2)建立良好的銷售網絡,培育各種營銷組織,實行生產、儲運、銷售一體化經營;(3)實行種子供應和訂單客商備案制,減少和杜絕違約及假、劣種子坑農害農事件,為法律解決提供依據,切實保障椒農的利益不受侵害,促進全縣辣椒生產的穩步健康發展。
為使我縣辣椒產業不斷發展壯大,必須走無公害產業化發展之路。(1)加大辣椒標準化生產的宣傳力度,提高農民對標準化重要性的認識,引導和規范農民按標準化要求進行生產操作,加快建設無公害辣椒生產基地,力爭無公害辣椒產地認定規模達6666.7hm2;(2)加強對辣椒農業投入品的管理,嚴禁使用高毒、高殘留農藥,加強對辣椒生產過程及環境衛生的監測,實行產品離田監測制度。
·良種選育·
題,政府有關部門必須進一步加強對農技推廣工作的支持,深化農業技術推廣機制改革,創新農業技術推廣組織,形成社會化的農業技術服務體系,以適應新時期我國農業經濟發展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