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炯
(儀隴縣土門鎮畜牧站,四川儀隴 637601)
試論畜牧業疾病的預防及治療
王 炯
(儀隴縣土門鎮畜牧站,四川儀隴 637601)
改革開放以來,隨著市場對動物肉類的需求不斷上升,我國畜牧業得到快速的發展,但畜禽疾病的危害也日益突出,并且疫病流行呈上升的趨勢。各類動物的疾病不僅影響了動物的肉質同時給畜牧業的發展帶來了損失,嚴重的還危及到人類的生命安全,所以加強對畜牧業動物疾病的預防和治療是非常必要的。
畜牧業;動物疾病類型;預防治療措施
90年代末20世紀初,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和科學技術的廣泛的應用,養殖業也成為廣大農民發家致富的首要選擇,致使億萬農民對養殖業的大量投入,使畜牧業的發速度突飛猛進。據有關部門提供的數字,1997年我國畜牧產品收入達到4115.5億元,占農業總產值的31.5%。成為國民經濟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而隨著畜牧業的快速崛起,畜禽疾病的危害也日益突出。俗話說得好,哪里有發展,哪里有有危害,因畜牧業發展迅速而產生的畜禽疾病也越發的兇猛,禽流感以及各種流行病直接影響著養殖業的發展,它制約著養殖業所帶來的經濟效益,具研究報告顯示,在20世紀初,我國因流行疾病,家禽的死亡率急速上升,與此相關的家禽的繁殖能力受損,和疾病所產生的各種費用,種種在流行疾病所產生的危害下,我國養殖業就因此而導致失去了上百億的經濟效益。
因此人們談禽色變,而遏制因家禽而產生的疾病成為養殖業再次發展的首要突破口。為了進一步推動我國畜牧業的發展,加強對動物疾病的研究,是十分客觀必要的。
2.1 普通疾病
(1)外科疾病,主要指動物在飼養過程中身體外部的損傷等,如:蹄病、眼病等。
(2)內科疾病,如:消化系統疾病,呼吸道疾病,泌尿和心血管疾病等,相對外科疾病病,病情較為復雜。
(3)產科疾病:主要在動物懷孕、分娩、生產后出現,如:難產、流產,新生動物疾病和乳房疾病等。它也是畜牧中最為復雜的疾病。
2.2 傳染病
傳染病的發病率極高,且具有不可預測性,是目前最難控制的常見疾病。比如禽流感等。傳染病是由于病原體的傳播而引起的群體性疾病,主要類型有:口蹄疫及偽狂犬病等,其主要的傳染源分為三種,細菌,病菌和病毒。它的感染力非常強,能通過直接的接觸傳染和介質的間接性傳染進行傳染。
2.3 寄生蟲疾病
其病因主要是由于寄生在動物體內的寄生蟲引起的。主要由蠕蟲和節肢動物等寄生蟲引起,它們會吸收動物體內的營養和病毒,當從一個宿主動物體內轉移到另一個宿主動物體內時,則有可能造成疾病的傳播。所以寄生蟲疾病也是目前畜牧業中最為常見的一種動物疾病。
(1)以“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的原則來進行優化管理。養殖者要優化養殖環境,加強對養殖場的清潔、消毒工作,對養殖環境進行定期的清掃和消毒,確保養殖飼料、水源和飼養槽的清潔,從根源上切斷病毒細菌的間接傳播,實現對畜禽疾病的預防。
(2)建立健全的檢疫制度,并嚴格貫徹落實。安全檢疫工作是動物疾病防治的關鍵環節。首先,對新生或新引進動物進行隔離觀察,進行入群消毒與疫苗注射,確保其健康后才能進行混養。其次,對于無關人員與車輛一律嚴禁入內養殖場;而對于工作人員和來往車輛要進場前也要進行嚴格的消毒工作才肯放行。最后,對動物進行定期、定時的多發疾病疫苗注射,加強在疾病高發期的檢查工作,提升畜禽類動物的免疫能力。
(3)加強疫情處理和善后工作。如果動物疾病爆發,特別是針對感染性疾病,我們要采取以下措施,首先,迅速報告疫情;并盡快做出正確診斷和查清疫情來源;其次,對感染了的動物進行隔離并處理患病動物;再次,對受威脅區域易感動物開展緊急免疫接種,提高動物的免疫力和抗病能力,最大程度的降低傳染的幾率。最后,對無法救治的病體動物要謹慎處理,避免二次污染造成疫病的蔓延,增加不必要的損失。
本文主要描述豬的常見病及診斷。
4.1 豬瘟
豬瘟又稱“爛腸瘟”,是豬的一種急性、發熱、高度接觸性傳染病。它是由豬瘟病毒引起,是一種不治之癥,多年來我們都是采取免疫手斷來控制本病的發生。目前世界上沒有治療藥物,控制病的最好方法是注射豬瘟疫苗。
4.2 豬丹毒
它是一種急性、敗血性傳染病,也是人畜共患病,是由豬丹毒桿菌引發。本病一年四季均會發生,不論豬只大小均會感染。
臨床癥狀:豬只不食、體溫高達42℃,皮膚薄的地方出現大小不等的紅斑,指壓紅色暫時消退,亞急性的背、胸、腹側及四肢皮膚上出現深紅、黑紫色、大小不等的疹塊,有的形狀方形、圓形、菱形,手觸疹塊有熱感,很像烙印,顧有“打火印”之稱。
治療藥物:抗生素以及β-內酰胺類,包括青霉素、頭孢菌類和克拉維霉素等。本病發現早、及時治療不會導致患病豬只死亡。中藥方:黃連解毒湯,黃連25g,黃芩15g,黃柏15g,桅子15g,銀花20g,連翹15g,玄參10g,丹皮20g,茅根20g。
4.3 豬流行性腹瀉
它是由冠狀病毒引起的豬腸道傳染病,以腹瀉、嘔吐、脫水為主要癥狀,本病多在每年11月份至次年2月為發病高峰,本病季節性強,發病率高,死亡率低。
主要癥狀:食欲減退,肚腹脹滿,有壓痛感,時有嘔吐,多俯臥,瀉糞為灰白,漸帶黃綠色,腥臭,體溫初升后降,一旦腹瀉通暢后會自然恢復健康,但多數患病豬需要治療后方能轉歸。
治療:以抗病毒、消炎、解痙為主。R:(1)慶大針,板蘭根,654-2(山莨菪堿),乳酸環丙沙星;(2)氨卡西林鈉,穿心蓮。如果是仔豬拉稀脫水,用補鹽口服液:5g葡萄糖加5gNacl,加5gNaHCO3加恩諾沙星加Vc。
我們要在發展畜牧業的同時時刻警惕畜禽的疾病流行,要把防治疾病已經治療流行性傳染疾病的問題放在首位,降低養殖風險,提升養殖效益,推動我國畜牧業養殖的健康、長遠發展。
[1] 單清波.淺談動物疾病的預防與治療[J].農技服務,2014,(12):138.
[2] 歐陽新梅.動物疾病的預防與治療[J].吉林農業,2015,(9):9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