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恒春
(四川省中江縣倉山鎮畜牧獸醫站,四川中江 618107)
畜禽養殖污染治理有法可依
——淺析畜禽養殖污染治理與現行相關配套法律法規
周恒春
(四川省中江縣倉山鎮畜牧獸醫站,四川中江 618107)
為規范畜禽養殖場的建設、生產與管理,推行標準化養殖模式,提高畜產品質量和效益,有效控制養殖業對環境的污染,促進畜禽養殖業健康、穩定、可持續發展。為了更好地保護和改善環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保障公眾健康。從而進一步使養殖業的發展與依法治國理念相適應。因此,有必要從法律的角度來抓好畜禽養殖污染治理工作。
養殖污染;治理;法律法規
畜禽養殖場、養殖小區、定點屠宰企業等的選址、建設和管理應當符合有關法律法規規定。從事畜禽養殖和屠宰的單位和個人應當采取措施,對畜禽糞便、尸體和污水等廢棄物進行科學處置,防止污染環境。
該條款明確規定了從事畜禽養殖的單位和個人必須對所養殖畜禽的糞便、沖洗圈舍、養殖場地的污水,病死動物尸體進行科學處置(對動物尸體必須按照國家要求開展無害化處理),以防止對空氣、土壤、地下水等造成污染。
動物飼養場(養殖小區)必須有相應的污水、污物、病死動物、染疫動物產品的無害化處理設施設備和清洗消毒設施設備;
該條款對動物飼養場(養殖小區)的污水、污物、病死動物、染疫動物產品的無害化處理設施設備和清洗消毒設施設備提出了明確的規定。如果養殖場(養殖小區)這些設施設備不完善,或達不到規定的要求,相關部門(動物衛生監督所等)就不予辦理《動物防疫條件合格證》,業主就不能從事畜禽養殖。
畜禽養殖場、養殖小區應當具備下列條件:
(1)有與其飼養規模相適應的生產場所和配套的生產設施;
(2)有為其服務的畜牧獸醫技術人員;
(3)具備法律、行政法規和國務院畜牧獸醫行政主管部門規定的防疫條件;
(4)有對畜禽糞便、廢水和其他固體廢棄物進行綜合利用的沼氣池等設施或者其他無害化處理設施;
(5)具備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其他條件。
該條一至五款對畜禽養殖場、養殖小區應當具備的條件做出了細致而明確的規定。尤其是第四款提出:養殖場(養殖小區)都必須具備對畜禽排泄物、廢水處理的設施設備。
《中華人民共和國畜牧法》第四十條:禁止在下列區域內建設畜禽養殖場、養殖小區:
①生活飲用水的水源保護區,風景名勝區,以及自然保護區的核心區和緩沖區;
②城鎮居民區、文化教育科學研究區等人口集中區域;
③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禁養區域。
本條三款對畜禽養殖場、養殖小區的基礎設施建設,修建的具體地點、區域提出了明確的規定。對養殖場、養殖小區周邊的水源、環境、居民生活、科學文化教育等與之相關的方面都提出了明確的要求。
《中華人民共和國畜牧法》第四十六條:畜禽養殖場、養殖小區應當保證畜禽糞便、廢水及其他固體廢棄物綜合利用或者無害化處理設施的正常運轉,保證污染物達標排放,防止污染環境。
畜禽養殖場、養殖小區違法排放畜禽糞便、廢水及其他固體廢棄物,造成環境污染危害的,應當排除危害,依法賠償損失。
國家支持畜禽養殖場、養殖小區建設畜禽糞便、廢水及其他固體廢棄物的綜合利用設施。
該條明確規定了畜禽養殖場、養殖小區業主或企業法人應當保證畜禽糞便、廢水及其他固體廢棄物綜合利用或者無害化處理設施的正常運轉。同時也要保證污染物、排泄物的排放達標,保證對環境不造成污染。并明確規定當事人應承擔責任和賠償損失。本條第二款表明了國家對畜禽養殖場、養殖小區建設畜禽糞便、廢水及其他固體廢棄物的綜合利用設施建設持支持態度。一些地方政府還為此給出了一些專項扶持政策,以加大對養殖污染的控制力度。
國家支持畜禽養殖場、養殖小區建設畜禽糞便、廢水的綜合利用或者無害化處理設施。
畜禽養殖場、養殖小區應當保證其畜禽糞便、廢水的綜合利用或者無害化處理設施正常運轉,保證污水達標排放,防止污染水環境。
該條款進一步明確國家支持畜禽養殖場、養殖小區建設畜禽糞便、廢水的綜合利用或者無害化處理設施的建設。并明確規定了畜禽養殖場(養殖小區)業主或企業法人應當保證其畜禽糞便、廢水的綜合利用或者無害化處理設施正常運轉,保證污水達標排放,防止污染水(地下水、小溪、河流、湖泊)環境。
(1)第一章第3條:畜禽養殖污染防治,應當統籌考慮保護環境與促進畜牧業發展的需要,堅持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的原則,實行統籌規劃、合理布局、綜合利用、激勵引導。
該條款明確規定了畜禽養殖污染防治的方針、原則和總的指導思想,明確提出畜牧業發展要與保護環境統籌考慮、協調發展。
(2)《畜禽規模養殖污染防治條例》第二章第13條:畜禽養殖場、養殖小區應當根據養殖規模和污染防治需要,建設相應的畜禽糞便、污水與雨水分流設施,畜禽糞便、污水的貯存設施,糞污厭氧消化和堆漚、有機肥加工、制取沼氣、沼渣沼液分離和輸送、污水處理、畜禽尸體處理等綜合利用和無害化處理設施。已經委托他人對畜禽養殖廢棄物代為綜合利用和無害化處理的,可以不自行建設綜合利用和無害化處理設施。
未建設污染防治配套設施、自行建設的配套設施不合格,或者未委托他人對畜禽養殖廢棄物進行綜合利用和無害化處理的,畜禽養殖場、養殖小區不得投入生產或者使用。
畜禽養殖場、養殖小區自行建設污染防治配套設施的,應當確保其正常運行。
本條款特別提出為了更好、更有效地防治畜禽養殖污染,要求養殖場(養殖小區)業主或企業法人建設相應的畜禽糞便、污水與雨水分流設施,畜禽糞便、污水的貯存設施,糞污厭氧消化和堆漚、有機肥加工、制取沼氣、沼渣沼液分離和輸送、污水處理、畜禽尸體處理等綜合利用和無害化處理設施。明確提出了雨水與污水分流,糞汚的專門貯存以及糞汚的深加工處理等。
(3)《畜禽規模養殖污染防治條例》第二章第14條:從事畜禽養殖活動,應當采取科學的飼養方式和廢棄物處理工藝等有效措施,減少畜禽養殖廢棄物的產生量和向環境的排放量。
為了減少畜禽養殖污染物的產生量和排放量,該條款從科學的飼養方式和科學的廢棄物處理工藝上做了相關的要求。
(4)《畜禽規模養殖污染防治條例》第三章第18條:將畜禽糞便、污水、沼渣、沼液等用作肥料的,應當與土地的消納能力相適應,并采取有效措施,消除可能引起傳染病的微生物,防止污染環境和傳播疫病。
該條款不僅對畜禽養殖場排泄物的堆放、數量、處理做了詳細的規定。對排泄物中可能引起傳染病流行的病原微生物必須采取有效措施進行處理,以免污染環境和傳播動物疫病。
綜上所述,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畜禽傳統養殖業正在向適度規模和相對集中的養殖模式發展。這種模式的好處帶來了畜禽產品產量的增加,養殖周期的不斷縮短。給人們日常生活提供了更多、更豐富的畜禽產品,使市場進一步繁榮。然而養殖業給人們帶來好處的同時,隨著養殖業生產的不斷發展,畜禽養殖量的不斷擴大,畜禽污染防治就成了擺在相關職能部門和我們畜牧工作者面前的一個尖銳的課題。由于大多數養殖戶法律意識淡漠或缺乏對相關法律法規的學習。所以筆者認為開展對養殖場(養殖小區)業主或企業法人的相關法律法規的宣傳和學習勢在必行。依托我國現行的相關法律法規對養殖污染進行依法治理,是今后確保畜禽養殖業健康、持續、穩定發展的必由之路。
[1] 常正燕.畜禽養殖應做到有法可依疏堵結合綜合利用[J].決策與信息旬刊,2015,(35):2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