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曉鵬
(遼寧省北票市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遼寧北票 122000)
淺談豬瘟免疫失敗的原因和防治對策
丁曉鵬
(遼寧省北票市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遼寧北票 122000)
豬瘟是由豬瘟病毒引起的嚴重危害生豬養殖安全的急性、熱性、敗血性、具有致死性和高度傳染性的疾病。
豬瘟;原因;防治對策;免疫失敗
世界衛生組織(OIE)將其列為A類傳染病,我國將其列為一類動物疫病,2007年國家將其列為重大動物疫病,在《遼寧省中長期動物疫病防治規劃(2012-2020年》中將其列為優先防治和重點防范5種動物疫病之一。應用豬瘟弱毒疫苗對豬進行免疫注射是防制豬瘟的有效方法之一,但由于多種因素影響,豬瘟免疫失敗時有發生,我們通過分析豬瘟免疫失敗原因,制定相應的防治對策,以提高豬瘟免疫效果。本文對豬瘟免疫失敗的原因進行了分析并提出有如下防治對策。
1.1 豬群帶毒
實驗表明,種豬群帶毒會產生帶毒先天免疫耐受仔豬;帶毒的妊娠母豬所產的死胎、胎衣、羊水等和存活的帶毒豬污染環境,造成易感豬感染和免疫抗體較低的豬呈現豬瘟的亞臨床癥狀,這種豬免疫應答下降。
1.2 疫苗
疫苗質量不合格、保存的方法不正確、長途運輸、冷鏈設備不完善,疫苗的稀釋和使用方法不準確,兩種疫苗或以上同時注射可能產生的拮抗作用等失眠以失敗的關鍵因素。
1.3 母源抗體
初乳對新生動物健康成長十分重要,然而初乳攜帶母源抗體對疫苗的接種也帶來一定的影響,如果動物存在較高水平的母源抗體,會極大地影響疫苗的免疫效果。仔豬對豬瘟弱毒疫苗免疫同樣存在母源抗體干擾問題。
1.4 免疫抑制性疾病
免疫抑制性疾病如高致病性藍耳病、圓環病毒病、偽狂犬病等的發生,可使動物體對其他病原的易感性增強,直接侵襲豬的淋巴器官,誘導某些細胞因子的釋放,激活抑制性細胞,對多種疫苗免疫力反應下降,從而影響免疫效果,甚至導致免疫失敗。
1.5 藥物
有些飼料中含抗生素,更多的飼養場使用飼料添加劑,甚至添加抗病毒類藥物,部分繁育場把飼料加藥作為仔豬保健、育肥豬保健、母豬保健的一個部分,也是造成免疫失敗的因素之一。
1.6 霉菌毒素
常見的以黃曲霉、煙曲霉等霉菌毒素都會對豬瘟的免疫接種產生免疫抑制,誘導免疫免疫應答受損。低劑量的真菌毒素可導致免疫應答受損,降低對疾病的抵抗力。霉菌毒素可直接損傷肝臟和免疫系統,也可導致免疫過敏。另外霉變飼料還可造成胃腸道疾病、孕豬流產等疾病,導致機體抵抗力下降。
1.7 環境因素
環境過冷、過熱、濕度過大、通風不良、氨味過大等因素都會使動物產生不同程度的應激反應。環境中有大量的病原,抗體水平較高的動物群體,當機體的抵抗力下降時,也存在著發病的可能。
1.8 營養狀況
蛋白質缺乏造成的營養不良可導致免疫抗體產生水平低下。礦物質、維生素的缺乏可導致免疫應答下降。
1.9 過敏
由于疫苗質量和機體狀況等因素的干擾,輕度、重度、甚至死亡的過敏反應時有發生。搶救方法不正確,不及時,治愈后不補針或不接受補針。
(1)種豬場要切實做好豬瘟凈化工作,確保豬場清凈;規模場要推廣和普及科學的豬瘟免疫監測方法,抗體監測是反映免疫效果、野毒感染、健康帶毒最科學的方法之一;對于引進的種豬除做好正常的檢驗隔離外,要特別注意第一胎仔豬的健康狀況,杜絕通過引種和新生仔豬環節引發疫情。
(2)國家應嚴把疫苗質量和疫苗審批關,加大在使用單位的抽檢頻次和數量,堅決消除疫苗生產廠區污染和疫苗污染,確保疫苗質量合格;健全冷庫、冰箱、冰柜、冷藏車等設施設備;完善疫苗管理制度。使用規定配置的稀釋液,按標準的倍數稀釋,嚴格控制溫度和使用時間,選定注射部位、做好消毒,針頭粗細、注入肌肉的深淺要適當,嚴防打飛針,疫苗注射要有合理的間隔,同時還應注意粗暴的抓豬保定可能引起動物機體應激反應。要有適合本地區的科學合理的免疫程序。
(3)有條件的種豬養殖場可通過監測母源抗體保護力和臨界值,確定仔豬的出免日齡;污染場可對仔豬實行超前免疫;商品豬場和散養戶應執行國家免疫程序。
(4)在做好重大動物疫病防控的同時,應做好圓環病毒病、偽狂犬病等免疫抑制性疾病的免疫、監測和凈化工作,剔除帶毒豬,消除致病原,減少干擾因素。
(5)免疫豬瘟弱毒疫苗前后10d內不得在飼料中添加抗生素和磺胺類藥物等,更不能添加抗病毒類藥物,也不能添加中藥(板藍根、大青葉、金銀花等)抗病毒類藥物。
(6)絕大多數霉菌都是由于霉變的飼料所產生的,特別是高脂肪、高蛋白、高能量的飼料。為此要嚴把飼料入場關,選購合格的飼料,提供安全良好的儲存場所,做好防雨雪、防濕潮、鼠害等工作。發現霉變飼料必須認真清理。
(7)動物機體的免疫功能在一定程度上受到神經、體液和內分泌的調解。不良的環境因素都會使動物產生不同程度的應激反應,在應激條件下,可使機體內皮質醇升高、抑制免疫功能,導致動物對抗原的免疫應答下降,細胞免疫應答減弱,影響抗體產生。要給動物營造一個適應不同生長階段的良好環境,合適的溫度、合理的密度、適度的通風、及時清掃糞便,按時刷洗用具、地面等,做好定期消毒。同時還應注意場區及周邊環境。
(8)動物營養狀況與機體抗病力密切相關,和免疫抗體的產生同樣密不可分。要高度重視動物的日糧中營養物質的供需平衡,實驗表明礦物質如鈣鎂磷對機體的免疫作用不可忽視,維生素A對抗體合成、T細胞增殖及單核細胞的吞噬作用必不可少,維生素C有抗應激和抗感染作用,增加劑量可顯著提高血清免疫球蛋白含量。
(9)做好重大動物疫病集中免疫前的培訓工作,采用正確的方法及時救治過敏動物,對痊愈的要實施補針。另外還應建立不應免動物檔案,詳細記載不應免動物種類、數量、不應免原因,何時符合免疫條件,及時開展補免工作,以高度的責任心、事業心、耐心細致的做好畜主的思想工作,保證不出現拒絕免疫畜主和漏免動物,確保群體免疫密度和個體免疫質量。
[1] 翟國棟.淺析豬瘟免疫失敗的原因及防制對策[J].河南畜牧獸醫:綜合版,2008,29(2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