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葉茹
(大連金普新區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遼寧大連 116600)
禽流感病特點與防治分析
張葉茹
(大連金普新區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遼寧大連 116600)
自從2003年出現以來,禽流感病毒A(H5N1)在南亞的部分地區已經演變成為了地域性的家禽傳染病,同時造成了多例報道人感染禽流感病毒A(H5N1),并且具有較高的死亡率。這些的發生已經引起了全世界的恐慌。文章是對禽流感的特點及防治進行了分析。
病毒;癥狀;病變;防治
禽流感〈Avian influenza〉是,A型禽流感病毒所引起的禽類的一種急性高度致死性傳染病。雞、火雞、鴨和鵪鶉等家禽及野鳥、水禽、海鳥等均可感染.發病情況輕重不一,從急性敗血性死亡到無癥狀帶毒等極其多樣,主要取決于宿主和病毒兩方面的情況而定。
禽流感最早于1878年發生在意大利,歷史上又稱為真性雞瘟〈Fowl Plague〉。隨后,在其他歐洲國家、南美及東南亞、美國和蘇聯也有局部發生.現在幾乎已遍布世界各地。禽流感的感染譜很廣,大多數的家禽、野禽及水禽都可感染,以雞,火雞和某些野禽最易感染,鴨、鵝及其他水禽類反為隱性感染和帶毒,有時也會大批死亡,并造成嚴重的經濟損失。
根據禽類的種類〈雞、火雞、鴨、鵝及野鳥等〉以及病毒的亞型類別的不同,表現各種各樣的變化:有最急性、急性、亞急性及隱性感染等。潛伏期一般較短,通常為4~5d,體溫急劇上升至43.3~44.4℃,精神沉郁、拒食、病雞很快陷于昏睡狀態,眼臉頭部浮腫,肉冠、肉垂出血發紺、壞死,腳鱗出現紫色出血斑,有些頸部出現向后扭轉的神經癥狀.病雞多呈急性死亡,有的也可能出現呼吸道癥狀,咳嗽、打噴嚏,氣管出現咯音,流淚,側鼻突腫大以及下瘸等癥狀,羽毛蓬松,產蛋率下降,死亡率高低不等.有的會出現消化道癥狀,會排出多彩便,有時為綠色、黃色、白色等。有時會出現干稀分離的糞便,有時會排出油漆樣糞便。
腦水腫、腦部血管充盈;胸腺腫脹,外觀為紫色;可發現皮下脂肪出血、水腫,膠凍樣;肝臟有時有淡黃色壞死灶,脾臟有出血腫脹,外觀是紫色,腎臟腫脹;心臟膜、心冠脂肪上有出血點,心內膜有出血,心臟內血液血凝不良;胰上和泄殖腔上有散在的出血;卵巢和輸卵管發生萎縮、變性、出血。特征性的病變是口腔、腺胃、肌胃角質膜下層和十二指腸出血,胸骨內面、胸部肌肉、腹部脂肪和心臟均有散在性出血,頭部顏面、肉冠、肉垂浮胖,皮下膠樣浸潤、出血、心包積水,心肌軟化,腺胃乳頭出血,脾、肝臟腫大出血,腎腫大,法氏囊水腫呈黃色,生殖系統卵泡畸型、萎縮。如有其它病原混合感染時,氣囊有干酷物附著[1]。
3.1 抗病毒處理
現今,有兩類抑制禽流感病毒藥,一類是離子通道M2阻滯劑金剛烷胺和金剛乙胺可抑制禽流感病毒株的復制,早期應用可能有助于阻止病情發展,減輕病情,改善預后,但某些毒株可能對金剛烷胺和金剛乙胺有耐藥性,應用中應根據具體情況選擇,通過與M2的離子通道蛋白結合抑制病毒,另一類是神經氨酸苷酶抑制劑和達菲。對禽流感病毒H5N1和H9N2有抑制作用。在1997年香港出現H5N1禽流感病理時,達菲具有治療效果,但是現今的小鼠模型實驗表明,由于H5N1的強致病性,高劑量和長時間的作用才能有抑制病毒作用。雖然小鼠與人不同,但是在抑制H5N1實驗中的動物模型研究策略值得肯定。
3.2 感染的控制和預防
3.2.1 消除傳染源:必須做到四早。
(1)早發現:早發現禽流感病禽;
(2)早報告:早向衛生防疫部門報告禽流感病禽;
(3)早隔離:病禽要封閉或封鎖;
(4)早治療:要早治療,早殺滅病禽。在病雞場周圍3公里內的病禽要就地殺滅、深埋。
3.2.2 切斷傳播途徑
(1)換氣:養雞場和禽舍加強通風換氣;
(2)遠離易感場所
(3)消毒:養雞場的空氣消毒(按空氣消毒規定進行);病禽的分泌物與排泄物消毒(按消毒規定進行);被病毒污染的物體表面消毒(按消毒規定進行);禽流感病毒對高溫、紫外線和常用消毒劑都敏感[2]。
3.2.3 減少易感動物
幼畜、免疫力低下、慢性病患者是流感的好發動物群,對這些家畜要注意御寒,增強抵抗力,接種流感疫苗[3]。
3.3 疫苗
由于生物安全性和病毒的高致病性,通過常規的方法得到滅活的疫苗是很難的?,F在許多學者正在用方向技術制備DNA疫苗。在小鼠動物模型試驗中,這種通過質粒設計的具有反向互補病毒序列的 DNA疫苗具有良好的免疫作用。它能免疫同源性的病毒,但對異源性的也無能為力[4]。
通過對禽流感病癥狀及預防的分析,可以有效的控制禽流感的發生,但任何控制禽流感計劃的最終目的是根除禽流感,采取免疫接種和撲殺相結合的方法是我國一大特色。其中,全面免疫是防控禽流感的關鍵措施,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在以后相當長一段時間內仍需要堅持。隨著我國養禽業的發展,禽流感的防治越來越重要。因此,研究出安全、高效、價格低廉、生產工藝簡單的禽流感疫苗具有重大的意義。但是,因禽流感的類型眾多,容易變異,給禽流感疫苗的研制帶來了重重困難。隨著科技的進步,相信能夠改變禽流感病毒防治的新型疫苗的出現指日可待。
[1] 張磊,李建鑫.禽流感流行的原因及防治[J]動物保健,2005,(5):58-59.
[2] 唐秀英,田國斌,于康震,等.禽流感油乳劑滅活疫苗的研究[J].中國預防獸醫學報,1999,(6):401-405.
張葉茹(1986—),女,本科學歷,初級職稱,研究方向:畜牧獸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