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敬才
(滬州市納溪區上馬鎮農業服務工作站,四川納溪 646313)
雞毒支原體感染的診斷和防控
劉敬才
(滬州市納溪區上馬鎮農業服務工作站,四川納溪 646313)
雞毒支原體感染是一種常見雞與火雞的慢性呼吸道傳染病,主要由雞毒支原體引發,會導致雞表現出氣喘、咳嗽、氣管炎等呼吸道癥狀。而且,雞毒支原體感染可在雞群內長期存在及蔓延,需要采取積極措施,加強診斷和防控。文章在全面闡述雞毒支原體感染病原學、流行病學、臨床癥狀、病理變化的基礎上,提出其診斷和防控措施,以期為臨床實踐和研究提供必要的參考依據。
雞;雞毒支原體感染;診斷;防控
雞毒支原體感染又被稱為雞慢性呼吸道病或雞敗血支原體感染[1]。一旦雞出現雞毒支原體感染,會導致其表現出一系列呼吸道癥狀,比如氣囊炎、氣管炎等[2]。而且,雞毒支原體感染的病程較長,病情發展較為緩慢,多為隱性感染,診斷及防控難度較大。
就分類學而言,雞毒支原體感染為柔膜體綱支原體目支原體科支原體屬。迄今為止,僅發現1個血清型。但是,不同分離株之間有著相異的趨向性和致病性。通常情況下,分離株主要對呼吸道造成侵犯,但也有部分分離株對火雞腦有趨向性,如S6株。
雞毒支原體對紫外線較為敏感,陽光直射會致使其喪失活力。當前多采用化學消毒劑加熱50℃20min來進行殺滅。雞毒支原體在20℃雞糞內,可存活1~3d;在卵黃內37℃環境中,可生存18周;在孵化的雞胚45.6℃環境中,12~14h便能被滅活;在肉湯培養基4℃環境中,生存時間在1個月之內;在-30℃環境中,可以持續存活1~2年;在-60℃環境中,可以持續存活10多年。
雞毒支原體最敏感的藥物有絲裂霉素、螺旋霉素、紅霉素、泰樂菌素;其次為土霉素、金霉素、鏈霉素、林可霉素、四環素。此外,其對新霉素、多黏霉素、青霉素等藥物也有抵抗力。
2.1 傳染源
主要傳染源為病雞和隱性感染雞,且多存在于卵巢、呼吸道、精液、輸卵管中。
2.2 傳播途徑
水平傳播與垂直傳播是常見的傳播途徑。病原體一方面能經由被污染的飲水、飼料等由消化道感染,另一方面,也能通過飛沫、塵埃等經呼吸道感染。而且,雞胚帶菌以后,可以垂直傳染給后代,而公雞則能通過交配傳染給雞群。經卵垂直傳播是最重要的傳播方式,有著較高的傳播率。
2.3 易感動物
對雞毒支原體具有易感性的動物有雞、火雞,且不同年齡階段的雞感染率均較高,最為易感的是4~8周齡的雞,而成年雞多為隱性感染。此外,易感動物還包括鷓鴣、孔雀、珍珠雞、野雞等。
多數幼齡雞癥狀較為典型,包括打噴嚏、頻頻搖頭、鼻孔堵塞、粘液性鼻液等。而當其表現出咳嗽、喘氣、呼吸道啰音時,則提示炎癥進展到下部呼吸道。發病后期,會表現出眼臉腫脹癥狀,主要是由鼻腔及眶下竇中蓄積滲出物引發的。而一旦產蛋雞受到感染,會表現出孵化率低、產蛋下降癥狀,且會影響孵出雛雞的活力。
呼吸道為病理變化常見部位,主要是氣管、鼻道、氣囊、支氣管內存在大量粘稠滲出物,部分雞也表現出輸卵管病理變化。而且,一旦感染進展,會導致其表現出氣囊壁厚度增加、渾濁。伴有關節癥狀時,會出現關節液增多、關節周組織腫脹癥狀。
5.1 分離培養
主要是對感染雞氣囊及氣管內的滲出物進行提取,進一步制作成懸液,并接種支原體肉湯培養基。但是,分離培養具有較大的難度,主要是因培養雞毒支原體的條件要求較高,雞胚、無細胞的特殊培養基等分離率均較低[3]。
5.2 血清學診斷
主要包括血細胞凝集試驗、試管凝集試驗、平板凝集試驗等,具有操作簡單、方便快捷的特點。此外,還包括免疫熒光抗體試驗、ELISA、HI等。多通過抽樣法進行診斷,若結果顯示存在抗體陽性雞,則可作為雞群感染的定性指標。
5.3 分子生物學診斷
現階段,分子生物學技術的應用越來越廣泛。國外有研究在滑液支原體、雞毒支原體、豬肺炎支原體等支原體的檢測中應用相應分子生物學試劑盒,方便快捷,效果顯著[4]。
筆者認為,雞毒支原體感染可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防控:
6.1 建立健康種雞群
雖然雞毒支原體感染在雞群內較為常見,發病具有普遍性。但是,在綜合考慮支原體對藥物、溫度、不利環境敏感性的基礎上,可采取積極措施,建立不存在支原體感染的健康種雞群,避免雞毒支原體經由蛋向后代傳播。
6.2 強化飼養管理及環境控制
飼養商品雞群時,需要選擇恰當的飼養密度,避免密度過大,增加雞毒支原體感染發生概率;雞處于小日齡階段時,或處于寒冷季節時,在確保溫度適中的前提下,做好通風換氣。而且,隨著雞日齡的增加,需要選擇恰當的通風換氣頻率,降低感染幾率;對雞舍內灰塵含量進行控制,以免損傷雞呼吸道;做好雞群消毒工作,選擇恰當的消毒劑。
6.3 加強免疫接種
做好雞群免疫接種工作,可采用注射、滴鼻、滴眼、噴霧等方法進行免疫接種。活疫苗、滅活苗為常見控制雞毒支原體感染的疫苗。前者主要包括F株和溫度敏感突變株S6株,可在尚未出現感染的健康雞群中使用,同時可適用于易感染的雞群。后者以油乳劑滅活疫苗為主,可在種雞、蛋雞中使用。而在部分含嚴重疫情的地區或大型雞場,需要聯合使用滅活苗和活疫苗。
雞毒支原體感染在雞與火雞中較為常見,發病具有普遍性,危害較大,需采取積極措施進行診斷,并通過建立健康種雞群、強化飼養管理與環境控制、加強免疫接種等方法進行防控,以減少雞毒支原體感染的發生。
[1] 杜明珍,楊啟明.雞毒支原體感染的診斷和防控[J].今日畜牧獸醫,2012,12(10):51-52.
[2] 葉春維.小公雞群閹割后暴發雞毒支原體感染的診斷及控制[J].福建畜牧獸醫,2015,37(4):45-46.
[3] 趙冬敏,李銀,劉宇卓,等.雞毒支原體和大腸桿菌混合感染病例的實驗室診斷[J].江西農業學報,2011,23(10):17-19.
[4] 孫慧東,楊啟明.雞毒支原體感染的診斷和防控[J].中國畜禽種業,2012,7(11):151-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