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基麗
(山西省畜牧獸醫學校,山西太原 030024)
斷奶仔豬咬尾癖的病因和防治對策
趙基麗
(山西省畜牧獸醫學校,山西太原 030024)
豬的咬尾癥是仔豬飼養管理中一種較為常見的異食癖。本文就斷奶仔豬咬尾癖的癥狀,該病發生的原因,對養豬生產帶來的危害,以及咬尾癖的防治對策等技術要點進行敘述,以期為養豬生產提供一些幫助。
斷奶仔豬;咬尾癖;病因;防治對策
隨著養豬規模的不斷擴大,發生豬互相啃咬尾巴的現象比較普遍,但本病主要發生在仔豬斷奶和豬分群以后的一段時間。
豬咬尾癥又稱“反不適綜合癥”,是豬應激綜合癥的一種臨床表現形式,它是豬受到各種不良因素刺激而引起的一種非特異性應激反應。凡是會引起豬感覺不舒服的各種環境、營養、心理的因素均可導致豬群發生咬尾現象。
在規模化養豬生產中,咬尾會帶來嚴重的豬體的傷害以及經濟損失。輕者把尾巴咬半截,重者把尾巴咬光。被咬傷部位如不及時處理,可引起傷口感染而繼發炎癥,造成關節紅腫和跛行,降低胴體品質,甚至因治療不及時而死亡。
豬咬尾癥的主要特征性病變在尾部,也會出現咬耳朵的情況。
豬咬尾的初期是損傷前期,這時一只豬把另一只豬的尾巴放在嘴里輕輕地吸吮、咀嚼,被害豬能接受并忍受著吸吮和咀嚼;接著就進入損傷期,此時尾巴被咬傷而出血,被咬仔豬因失血過多而發生貧血,嚴重影響生長發育。患豬對咬尾反抗而逃避,被咬仔豬尖叫掙扎;有的被咬掉尾尖或半段尾巴,多數小豬僅剩下一個粗糙而流血的斷端,甚至變成禿尾豬。有的咬傷后,感染形成化膿灶,引起多發性化膿灶或造成膿毒敗血癥而死亡,這種危險性更大。
凡是能引起豬感覺不舒服的各種環境因素、營養因素和心理因素等均可造成豬群發生咬尾現象。
(1)豬的異常行為,可引起咬尾癥。當仔豬的正常行為(吸吮、拱地等)不能得到滿足時,可出現咬尾。尤其是采用早期斷奶后,仔豬的吸吮行為和按摩母豬的乳房行為得不到不能滿足,便尋找其他吸吮對象,如奶頭、外陰、尾巴等部位,特別是尾巴,逐漸地把吸吮行為變成了咬尾行為。
(2)飼料營養缺乏或營養不平衡。當飼料不能給豬提供足夠的營養,比如必需的氨基酸、維生素和鈣、鐵等礦物質元素,造成豬營養代謝機能紊亂。特別是早期斷奶的仔豬,如果突然換料也會給仔豬造成應激反應,容易引起該病。
(3)環境條件差,飼養管理不當。仔豬異常行為的出現與環境的變化有重要關系。豬的咬尾和攻擊性行為,很大程度是養豬場貧乏的環境、高密度飼養造成的。豬舍通風不良,舍內有害氣體濃度過高;豬舍內光線過強;舍內過冷或過熱;舍內濕度過大;飼槽數量少,飲水不足;仔豬受到驚嚇而處于應激狀態,這些都可引發豬咬尾癥的發生。
(4)組群不合適,同一圈舍內仔豬個體差異過大。豬有以強凌弱的行為。當組群不合適或同一圈舍內仔豬個體差異過大時,豬為爭奪群內位次而發生咬斗,極易導致咬尾病的發生。
(5)豬患體外寄生蟲病等疾病。豬患體外寄生蟲病時,能引起皮膚發癢而煩躁不安,此時豬用身體磨擦圈欄四壁以解癢,造成外傷而出血,引發其它豬啃咬。
預防豬咬尾癥時,要針對發病原因,采取相應的措施加以預防。
(1)合理搭配飼料,保證日糧營養平衡。提供營養均衡的全價料,滿足生長發育所需的營養成分;提供足夠的水料槽,給水量要充足;提供適量的粗纖維,添加合理的電解多維。另外,給豬噴灑香味劑,能改善豬的異常行為。
(2)嚴格遵循分群合群原則,合理組群。為了減少仔豬之間的爭斗,首先應嚴格遵循豬分群合群的原則,將體重、性情和采食等方面相近的豬合群飼養,分群管理。同時,應采用“留弱不留強,拆多不拆少,夜并晝不并”的方法并群。同一圈舍內豬的體重相差不宜過大,小豬不超過3~5kg,架子豬不超過5~10kg為好。
(3)注意環境衛生。圈舍要勤打掃,注意通風換氣,減少氨氣、硫化氫等有害氣體含量,提供良好環境;保證適宜的光照、溫度和濕度。
(4)合理控制豬的飼養密度和規模。適當控制豬群規模,減少打斗的發生,每群以10~15頭為宜。一般每頭豬有適宜的占地面積:肥豬為0.8~1.0m2/頭,中豬0.6~0.7m2/頭,仔豬0.3~0.5m2/頭。
(5)豬圈里懸掛繩索和放置稻草等供仔豬玩耍。在圈舍內吊鐵鏈子或投放樹枝、罐頭盒等玩物,供豬只玩耍和啃咬。同時,提供隔離物或護仔架,給豬增加逃避攻擊以及躲避爭斗的機會;提供松軟的墊料,以防止豬摔倒,減少傷害。
(6)給仔豬驅蟲。定期對豬進行驅蟲,可降低豬的咬尾。一般育肥豬,肥育期內驅蟲2次。
(7)給仔豬斷尾。目前許多豬場通常給新生仔豬“三剪子”(斷臍帶、打耳號、斷尾)。斷尾的方法是離尾根大約1cm處將尾剪掉,并涂上碘酊。這種方法在不用任何麻醉藥或止痛措施時,也不會給仔豬帶來太大的痛苦。
豬群中出現咬尾癥狀時,被咬傷的豬要單圈飼養,給豬的傷口涂抹一些藥劑,可先用0.1%高錳酸鉀液沖洗消毒,并涂上碘酊等有助于傷口愈合,防止化膿感染。對咬傷嚴重的豬可用抗生素進行治療,及時在飼料中添加廣譜抗菌藥物,也可用安痛定、青霉素進行肌注,局部用紅霉素軟膏涂擦;還可用噴霧器把酒精噴到豬的全身,每天3~5次,一般2d可可明顯緩解癥狀。
對于有咬尾惡癖的豬,也應挑出來單獨飼養,以免再傷害其它豬只,并注射一定劑量的鎮靜藥物鹽酸氯丙嗪,按3mg/kg一次內服,每天一次,連用2~3次,對預防咬尾有很好的效果。
[1] 李和國.豬的生產與經營[M].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01.
[2] 李立山.養豬與豬病防治[M].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06.
[3] 劉偉,劉靜,金福英.仔豬咬尾癥的防治措施[J].黑龍江畜牧獸醫,2008,(9):116.
[4] 陳英輝.豬咬尾癥的病因及綜合防治措施[J].現代畜牧科技,2016,(2):135.
[5] 王占志,周兆剛.一例豬咬尾癥的病因分析與防治措施[J].中國畜禽種業,2012,8(3):61.
趙基麗(1969—),女,山西太谷人,大學本科學歷,畜牧師,主要研究動物營養與畜產品加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