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福軍
(吉林省長嶺縣新安鎮畜牧獸醫站,吉林長嶺 131525)
小鵝瘟的中西醫診治措施
韓福軍
(吉林省長嶺縣新安鎮畜牧獸醫站,吉林長嶺 131525)
小鵝瘟也叫病毒性腸炎,是雛鵝的急性或亞急性敗血性傳染病。以精神萎頓、不食、嚴重下痢、神經癥狀和滲出性腸炎為其主要特征,病原為小鵝瘟病毒。一般小鵝瘟只發生于鵝(番鴨和莫斯科鴨除外)。冬末春初最易發病,臨床上表現為最急性型、急性型和亞急性型。本病可采用多種防治措施,農戶散養應當切實做好清潔衛生及疾病防治工作。
小鵝瘟;診斷;防制
我國上個世紀五十年代中期首先發現本病,1961年分離到病毒,并建議將本病定名為小鵝瘟。之后,1961年研制出小鵝瘟高免血清,1962年研制出小鵝瘟鵝胚全毒疫苗,這對本病的防疫工作做出了重大貢獻。1965年后一些國家才先后報道有類似小鵝瘟的存在。
病原為小鵝瘟病毒,是細小病毒屬成員之一,是單一血清型病毒,世界各地分離的病毒僅有微小差異,與其他動物的細小病毒不呈交叉血清反應。本病毒對外界環境的抵抗力較強,在-20℃下至少能存活2年,能耐56℃達3h之久。病雛鵝和帶毒成年鵝是本病的傳染源。小鵝瘟病毒可經蛋垂直傳播,健雛鵝主要是由于采食被污染的飼料和飲水而經消化道傳染,也可因病、健雛鵝直接接觸而傳播。
小鵝瘟只發生于各種鵝,其他動物除番鴨和莫斯科鴨外,均無易感性。在自然情況下,主要發生在3~20日齡的雛鵝,尤其是3~5日齡最易發病,病死率可達70~95%。隨著日齡的增長易感性逐漸下降,10日齡以上的雛鵝感染后,病死率一般不超過60%,病程也相應延長。20日齡以上的發病率較低,而1月齡以上者極少自然發病。在每年更新全部種鵝的地區,本病的流行具有明顯的周期性,往往有1~2年或3~5年在同一地區再次流行。近幾年國內的報道,發病日齡有增大趨勢,在中雛鵝(60~70日齡)和番鴨中發生小鵝瘟的報道。
(1)最急性型:1周齡以內的雛鵝常突然發病,幾乎看不出什么征兆,雛鵝倒地很快死亡。疫情迅速蔓延至全群,致死率高達95~100%。
(2)急性型:最常見的還是急性型。病鵝初期精神沉郁,離群獨居呆立,經常搖頭,厭食或不食,嗉囊明顯松軟、發脹,內有大量氣體和液體。喙端和蹼彥色發紺,鼻孔處有分泌物,常附著于鼻孔周圍。病鵝腹瀉,排黃白或黃色、含氣泡或組織碎片的稀便。如果要不及時救治,病鵝很快會出現神經癥狀,表現頸部扭轉,全身抽搐或癱瘓,通常在12~18h內死亡。
(3)亞急性型:在流行末期發生的或日齡較大的雛鵝感染時多為亞急性經過,癥狀較輕,不愿走動,食欲不振,腹瀉,生長緩慢。病程3~7天或更長些,有些病鵝可自愈。
剖檢時可見病變部位主要在消化道,特別是病程在2d以上的病鵝,其曲型的病理變化是小腸粘膜全部發炎、壞死和有大量滲出物。特別是小腸后段,常可見到整條的剝落上皮與滲出物混合凝固而形成的長條狀或香腸樣的栓子,常常堵塞小腸后端的狹窄處。直腸粘膜充血,有出血點或出血斑,膽囊膨大,充滿膽汁。肝、腎、心等實質臟器變性。
根據上述癥狀和病理變化,結合流行特點,可做出初步診斷。在初發地區為了進一步確診,應采取病雛鵝的脾、肝,送獸醫檢驗部門進行病原分離,有條件時可用瓊脂擴散試驗或熒光抗體試驗進行確診。
經過臨床實驗發現各種抗生素和磺胺類藥物對小鵝瘟的防治均無效,因此,必須切實做好預防工作。發生本病的鵝場,應及時將病雛鵝隔離,用小鵝瘟高免血清肌內注射治療,應視日齡大小給予相應的小鵝瘟高免血清,5~10日齡注射1.0ml,10~15日齡注射2.0ml,15~25日齡3.0ml,30日齡以上4.0ml,多于注射后2h可獲得較好的治療效果。
小鵝瘟鴨胚化GD弱毒疫苗,有濕苗和凍干苗兩種,專供產蛋前母鵝的主動免疫。免疫時,用無菌生理鹽水稀釋100倍后,給產蛋前10~30d的母鵝免疫,每只肌肉注射1毫升(雛鵝不能注射本疫苗)。免疫后的母鵝在270d內所產的蛋孵出的雛鵝,有95%能抵抗小鵝瘟的感染,270~300d內所產的蛋孵出的雛鵝,保護率可達80%,因此,每只母鵝每年可進行1~2次預防免疫。種母鵝未經小鵝瘟免疫孵出的雛鵝,應在出殼后24h內,每只皮下注射抗小鵝瘟高免血清0.3~0.5ml,其保護率可達95%。
做好日常防疫工作的同時,還應加強對孵化器、孵化室、種蛋的清潔消毒,通常用福爾馬林熏蒸,如果雛鵝在3~5日齡時發病,說明孵化室已被污染,應立即停止孵化,并對所有用具徹底消毒。污染孵化室孵出的雛鵝,全部用小鵝瘟高免血清緊急注射,用量每只雛鵝0.3~0.5ml。
中西藥結合治療:
方一:金銀花、水牛角、板藍根各20g,連翹80gg,黃連、黃柏、黃芩各40g,大蒜35g,梔子、丹皮各25g,生地、魚腥草各30g,官桂35g,甘草15g,紫花地丁45g,加水2500ml浸泡48h,隨后煮沸1h,取汁,再加水3500ml煮沸75in,合并二煎藥液,用文火濃縮至2000ml,冷卻后加維生素C 25g、維生素B1 10g、青霉素鈉800萬單位、硫酸鏈霉素600萬單位,振蕩混勻分裝密封。輕癥病鵝每只內服1ml,重癥每只腹腔注射1.5ml,每天3次,連用2d。
方二:每10羽雛鵝,每天用鮮半邊蓮50~100g,以冷水搗爛后取汁。肉豆蔻20~25g,大風藤20~30g、砂仁3~5g,如雛鵝下痢不止或遇寒冷陰雨天氣可再加肉桂3g、雞矢藤10g,加清水共煎。取上述兩種藥液和大米粉混合成米漿,飼喂病鵝。
[1] 張長鋒.淺析小鵝瘟[J].水禽世界,2006,(2):26-28.
[2] 張泉鑫,朱印生.中西結合獸醫寶鑒[M].中國農業出版社,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