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 堯 韓建權
(江蘇省東臺市富安鎮畜牧獸醫站,江蘇東臺 224200)
一例肉種雛雞葡萄球菌病的診斷與防治
盧 堯 韓建權
(江蘇省東臺市富安鎮畜牧獸醫站,江蘇東臺 224200)
該文介紹一起肉種雛雞因飼養管理不善引起的雛雞葡萄球菌病的發病經過、診斷及治療過程,并對該病的防治總結一些個人體會。
肉種雛雞;葡萄球菌??;病例調查;臨床癥狀;剖檢變化;實驗室診斷;治療;體會
雞葡萄球菌是一種急性或慢性傳染病,其病原主要是金黃色葡萄球菌。
我鎮養殖戶仲某從外地購進AA肉種雞2000套,在飼養過程中發生葡萄球菌病,現將其診斷與防治情況作以下介紹。
2016年5月20日仲某從外地購進1日齡AA肉種雞2000套(母雛2000只,另配公雛200只,合計2200只),經過28日齡的育雛,整個雞群生長健壯整齊,30日齡以后,雛雞長勢出現參差不齊,因肉雞生長速度快,飼養面積沒有同步擴大而變得擁擠,又遇連續陰雨,空氣濕度大,通風不良,雞發病并陸續發生死亡,經自購一些獸藥治療沒有什么效果,43日齡時已死亡83只。
雞舍衛生條件較差,氨氣味較大,霧朦朦的,屋頂布滿水珠不時往下滴,雞群有相互啄食羽毛的現象,有的在尾根脊側啄傷流血。病雞精神不振,羽毛蓬亂,面部蒼白,食欲減退或廢絕、消瘦,常伏地面,不愿站立和走動,拉灰黃色或綠色稀糞,有的雛雞口舌和全身可視粘膜呈紫紅色,病重者縮頸呆立一邊,呈蹲臥狀,或閉目呈昏睡狀,有的后肢無力,兩爪卷縮不能站立,甚至癱瘓,有的雛雞一側或兩側翅膀內緣皮膚呈片狀水腫,水腫部皮膚變薄,內含半透明液體,繼而有的破裂,流出混有少量血液的液體,創面呈紫紅色,最后結痂,有的在發病后期雞的肉髯、胸部、翅膀、腿部等一處或多處出現明顯的血腫,皮膚出血潰爛,流出淡紅色或棕黃色漿液。跗關節和趾關節嚴重腫大,行走困難,部分尾根脊側有水腫、破潰、結痂,少數病雞頭部或下頜部發生紫紅色水皰。
剖檢可見腿部、胸部皮下有明顯的出血斑點,并蓄積大量的滲出液,觸摸有波動感,切開關節后可見跗關節和趾關節囊內蓄有多量淡黃色滲出液,肝臟充血腫大,脾臟腫大,有少量出血斑點,腎臟充血、出血、腫脹,腸粘膜彌漫性斑點出血。
取3只病死雞的心、肝、脾、腎組織及關節囊液涂片,美蘭染色鏡檢,可見單個、成雙或成葡萄串狀排列的球菌,革蘭氏染色呈陽性。取病雞心、肝、脾、腎組織及關節囊液,接種于普通營養瓊脂平板上,經37℃培養18~24h后,見均勻混濁,管底有少量沉淀,放置2~3d后,可形成菌環,且管底沉淀增多,取肉湯培養物涂片,染色,鏡檢,同樣可見單個、成雙、葡萄串狀或偶有鏈狀排列的陽性球菌。在以上檢查的同時,取健康家兔3只,其中2只皮下接種1.0ml24h營養肉湯培養物,另1只注射1ml沒有接種的肉湯培養液作對照。結果,接種肉湯培養物的2只家兔接種部位的皮膚出現潰瘍壞死,并從局部采樣培養出與上所述一致的葡萄球菌,對照兔注射部位無任何變化。
經藥敏試驗:菌特威(牧翔藥廠)、慶大霉素最敏感,抑菌環均大于10mm;青霉素、卡那霉素、土霉素、紅霉素、新生霉素、磺胺類藥物均不敏感。
藥物防治:在飼料中加入菌特威0.2%,連喂3d,病重不食者用慶大霉素2萬單位/只,2次/d,連用2~3d。用百毒殺消毒雞舍、飲水器等物品,同時擴大飼養面積,改善通風條件。
(1)經流行病學調查、臨床癥狀、剖檢變化初步診斷為葡萄球菌病。將病料在實驗室作細菌分離培養、鏡檢和動物試驗,結果表明該病原為致病性葡萄球菌。
(2)葡萄球菌廣泛存在于自然界,同時也是動物體表和粘膜的常在菌,往往通過潰爛的皮膚和粘膜侵入機體而引起發病,所以養雞場應加強飼養環境條件的管理。
(3)據有關資料報道,雞感染葡萄球菌后,常引起膿毒血癥,而臨診最常見的癥狀是化膿性皮炎、關節炎、龍骨粘液囊腫和滑膜炎。此次發生的是以翅膀、尾根脊側水腫、潰爛為特征,同時伴有膿毒敗血癥,是特殊病例。
(4)該病例的發病主要是飼養管理不善,環境消毒不嚴,地面潮濕,通風不良,致使雛雞羽毛外觀污染,失去光澤,質地脆弱,出現了脫毛現象,雞只由于毛根刺癢,經常啄羽,從而發生外傷性感染,加之飼養面積較小,密度較高,雞舍環境、飼槽、水槽均不衛生,加上雛雞互啄,加速了感染,加快了本病的流行。
(5)經藥物治療,制定并執行嚴格消毒制度,在治療過程中,病重雞仍死亡35只,治療3d后,雞群發病死亡得到控制,繼續用藥2d后,雞群得以恢復。
[1] 陳雅娟.一例肉雞葡萄球菌病的診治[J].北方牧業,2011,(7):19.
[2] 楊旭云,馮海清,劉菊香.一例肉雞葡萄球菌病的診治[J]. 養殖技術顧問,2011,(4):177.
[3] 江輝,楊志慧.1例肉雞葡萄球菌病的診治報告[J].養禽與禽病防治,2015,(11):44-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