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福躍官福峰
(1.吉林省前郭縣畜牧工作總站,吉林前郭 138000;2.吉林省前郭縣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吉林前郭 138000)
鹿鉤端螺旋體病的病原學診斷
官福躍1官福峰2
(1.吉林省前郭縣畜牧工作總站,吉林前郭 138000;2.吉林省前郭縣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吉林前郭 138000)
鹿鉤端螺旋體病,又稱鹿血尿病,是由鉤端螺旋體引起的一種急性傳染病。其臨床特征是短期發(fā)熱、黃疸、血尿。
鉤端螺旋體病;鹿;診斷
病鹿生前在發(fā)熱期間未出現黃疸前頸靜脈采取血液,加1/10量的10%枸櫞酸鈉或1%草酸鈉溶液混合。發(fā)病6~10d后采取中段尿液。采取實質器官如肝、脾、腎、腦等應不遲于死后1~3h。
(1)材料。液體材料均用1500轉/min離心5mn,血液標本取上層液,尿標本取上清液,再以3000~4000轉/min離心1~2h,然后取沉淀物制片。肝、腎組織制成1:5或1:10懸液,用1500轉/ min離心5min,取上清液制涂片;或再以3000轉/min離心0.5~1h,然后取沉淀物制片。
(2)用姬姆薩染色法。涂片自然干燥,浸于盛有甲醇的玻璃缸中或滴加甲醇數滴于玻片上固定3~5min,干后將玻片浸于盛有姬姆薩染色液的染色缸中,染色0.5h至數小時,水洗,吸干鏡檢,鉤端螺旋體呈紅色或紫色。
(3)方登納氏鍍銀染色法。標本制成薄層涂片,自然干燥;用固定液(冰醋酸1毫升、40%甲醛10ml及蒸餾水100ml混合)1~2min;加無水乙醇數滴,洗去固定液;滴加鞣酸媒染劑(鞣酸5g、蒸餾水100ml),并加熱使發(fā)生蒸汽,染色30min;用水沖洗后,滴加經氨液處理的硝酸銀溶液(硝酸銀5g、蒸餾水100ml,取20ml,滴加10%氨液至所產生的褐色沉淀經搖動后恰能完全溶解為止,然后再滴加硝酸銀溶液數滴,以溶液于搖勻后仍顯輕度渾濁為度),加熱使產生蒸汽,染30min;水洗、干燥,加蓋玻片,用加拿大樹膠固封,用油鏡檢查。可見底黃,菌黑,菌體與背景界限清晰,菌體形態(tài)大多數為兩頭尖的梭形,有部分沒有螺旋,有時菌形彎曲如蚯蚓,菌體長短與紅細胞直徑相似。
(4)鉤端螺旋體媒染法。抹片經火焰固定后用生理鹽水漂洗;加媒染劑(鞣酸2g、鉀明礬1g及中國藍0.25g,加于20%乙醇100ml中,充分溶解后過濾即成)5min;水洗后,用染色液(石炭酸復紅及堿性美藍染色液等量混合過濾即成)染色2min;水洗晾干后鏡檢。鉤端螺旋體呈淡紅色,背景淡藍色。
(1)培養(yǎng)基。鉤端螺旋體常用培養(yǎng)基為柯托夫(Korthof)氏培養(yǎng)基、捷爾斯基赫氏培養(yǎng)基和希夫納氏培養(yǎng)基等。
柯托夫氏培養(yǎng)基:蛋白胨0.8g,氯化鈉1.4g,氯化鉀0.04g,碳酸氫鈉0.02g,磷酸氫二鈉(含2H2O)0.96g,磷酸二氫鉀0.18g,1%氯化鈣溶液4ml,蒸餾水1000ml。于l00℃加熱30min,冷后調pH至7.2。分裝試管每管5ml或10ml,以30min滅菌。
捷爾斯基赫氏培養(yǎng)基:取M/15磷酸氫二鈉溶液8ml與M/15磷酸二氫鉀溶液2ml混合,再加入蒸餾水90ml即可。定量分裝,滅菌方法同上。
上述培養(yǎng)基用前無菌加入10%健康兔血清(經56~58℃水浴滅能2h),即可供培養(yǎng)用。
(2)病原培養(yǎng)方法。①無菌采取病鹿血液,同時接種三管培養(yǎng)基,第一管加1滴、第二管加2滴、第三管加3滴。②無菌采集病鹿新鮮中段尿液接種于數管培養(yǎng)基內,也可以3000轉/min離心30in,取沉淀物1~2ml進行培養(yǎng)。為防尿內污染雜菌,可在培養(yǎng)基內加入0.05磺胺嘧啶,亦可用賽氏濾器濾出雜菌。③用作培養(yǎng)的臟器主要是肝和腎。用吸管采集。為了從臟器內的不同部位多吸取些粉碎的組織出來,將插入臟器內的吸管扭向不同方向,取得的材料接種到2~3管培養(yǎng)基內。也可用無菌剪刀剪碎組織進行培養(yǎng)。
(3)分離培養(yǎng)物的鑒定
①培養(yǎng)特性:將已接種的培養(yǎng)管置于28~30℃溫箱內。每5天作一次懸滴壓片在暗視野顯微鏡下觀察其生長情況。鉤端螺旋體通常在7~20d內開始生長,有時要到30~60d,甚至90d才出現。
②生化特性:鉤端螺旋體不發(fā)酵糖類,不產生H2O2,過氧化氫酶試驗陰性,有輕度的還原作用。對氧化物敏感,在人工培養(yǎng)基上繼代可逐步消失致病性,但連續(xù)通過動物體則可保持其致病性不變。
③菌體形態(tài):菌體形態(tài)大多數為兩頭尖的梭形,有部分沒有螺旋,有時菌形彎曲如蚯蚓,菌體長短與紅細胞直徑相似。
(4)動物接種
①試驗動物:14~18日齡仔兔(體重250~400g)、幼齡豚鼠(體重150~200g)、20~25日齡的仔犬以及地鼠對鉤端螺旋體的敏感性較高。接種前應測量2~3d體溫,正常者才可應用。
②接種材料:從發(fā)病3~5d的患病鹿采集血液,立即給動物腹腔注射,劑量為豚鼠、地鼠3ml,仔兔、仔犬5ml。采集中段尿直接或經離心取沉淀物給動物腹部皮下注射。注射前可在尿內混加適量磺胺嘧啶。尿液的注射量為5~10ml。取死亡動物的肝和腎(重量不超過5g),在瓷乳缽內充分研磨,加生理鹽水10ml,制成懸液,給動物腹腔注射,劑量為豚鼠和地鼠1~2ml,仔兔和仔犬3ml。
③觀察:試驗動物接種后,每日測溫和稱重。第1周內可隔日采心血培養(yǎng)一次。如經過2周動物仍不發(fā)病,應先采心血作凝集溶解試驗,然后宰殺取其肝、腎組織分別培養(yǎng)。如果被檢血清凝集溶解試驗呈陽性反應,可應用同樣動物盲目傳3代。
[1] 魏鐵鎮(zhèn),姜丹,王猛,等.鹿鉤端螺旋體病的診斷與防治[J].吉林畜牧獸醫(yī),2008,29(1):20.
官福躍(1976—),女,本科學歷,中級,主要從事動物畜牧獸醫(yī)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