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保健品化妝品技術審評中心(100053)吳佩慧 于春媛 劉東紅
中國食品藥品檢定研究院食化所(100050)高家敏
(接4月下)
有的還可發生霉菌污染如交鏈孢霉菌屬、芽枝霉屬、青霉屬、曲霉屬、毛霉屬、根霉屬等。使用這些受污染的化妝品時,會引起皮膚的感染化膿。特別是被綠膿桿菌污染的化妝品誤入眼內,可引起角膜化膿性潰瘍,病情嚴重,發展迅速,1~2天可使角膜大片壞死,角膜穿孔,嚴重病例會進一步發展成全眼球膜炎。被微生物污染的眼線膏、睫毛油可引起慢性結膜炎和眼瞼炎。霉菌污染的化妝品可引起皮膚癬。
4.3 刺激性。化妝品常含有酸、堿、鹽、表面活性劑等化學成分。這些化學物質作用于皮膚、器官的黏膜等后經常引起刺激性皮膚病變,是化妝品引起的最為常見的一種皮膚損傷。除了皮膚用化妝品外,毛發用化妝品也可能出現刺激性接觸性皮炎。
①光毒性皮炎。它是指化妝品中某些物質能增強皮膚對光的敏感性,日光照射后此等物質對皮膚產生毒性刺激而導致皮膚損傷。光毒性反應輻射光為紫外線A、紫外線B和可見光。
②化妝品性痤瘡或酒渣鼻。不適當的使用化妝品,特別是油性皮膚者經常用化妝品,可因皮膚皮脂腺和汗腺阻塞,影響皮脂從皮脂腺導管排出,造成皮脂積聚于毛囊形成乳酪樣物質,成為痤瘡。面部皮膚有蠕形螨寄生者,在皮膚正常的情況下,這種寄生蟲產生的毒物可隨皮脂排到皮膚表面,不會產生皮膚刺激癥狀。但過度使用化妝品后,毛孔堵塞和皮脂排出受阻,螨蟲便在皮膚中大量繁殖,其產生的毒物不易排出,對皮膚產生強烈的刺激作用,在顏面部出現鮮紅色斑和潛在性針尖大小的丘疹,可出現膿皰。這種病變以鼻和頰部最為明顯,稱為皮炎型酒渣鼻。
③光變應性接觸性皮炎。它是指使用含有光變應原物質的化妝品后,在暴露日光的部位出現皮膚炎癥反應,而不接觸光線的皮膚則不出現此種反應。這種反應屬T細胞介導的濕疹性反應。故大多光變應性反應以濕疹為特征。含有光變應原的化妝品主要是防曬劑、染料和香水類。
④變應性接觸性皮炎。它是指由化妝品中所含變應原引起的皮膚遲發型變態反應。由于化妝品含多種變應反應物質,這類皮炎是化妝品引起的最常見的皮膚不良反應。一般在初次接觸變應原5~7天后,再次接觸而出現的變態反應。皮膚局部出現紅腫、水皰、大皰、病變邊界不清、自覺瘙癢和灼熱感。指甲油引起的不良反應,不僅在指甲周圍皮膚出現,也可發生在眼瞼、面頰、口、頸、生殖器等部位的皮膚。最常引發變應性接觸性皮炎的化妝品是香水,因為其中所含的多種香料和防腐劑是變應原化合物。研究表明,防腐劑、香料和乳化劑是易引起變態反應的三類原料。
4.4 過敏性。由化妝品內存在的致敏性物質引起的抗原-抗體反應。由于化妝品中含有某些致敏原料或刺激性原料,具有敏感體質的消費者使用后容易引發過敏反應或皮膚刺激作用的不良反應。對引起不良反應的化妝品,以患者自身進行的斑貼試驗結果也說明,在監測到的不良反應中大約三成左右與過敏反應或刺激反應有關。
化妝品安全風險成因主要表現為如下幾點。
5.1 原料風險。化妝品原料導致的過敏反應或刺激反應。由于化妝品中含有某些致敏原料或刺激性原料,具有敏感體質的消費者使用后容易引發過敏反應或皮膚刺激作用的不良反應。對引起不良反應的化妝品,以患者自身進行的斑貼試驗結果也說明,在監測到的不良反應中大約三成左右與過敏反應或刺激反應有關。
但隨著化妝品的發展,許多在用物質不斷暴露出安全問題,新配方所用的新添加物質安全性也有待驗證。
化妝品安全問題中,作為其源頭的化妝品原料一直是關注的焦點,但目前關于化妝品可用原料的標準幾乎空白,更多的是借用化工、藥品和食品等行業的標準,其他行業的標準并不一定適合化妝品行業要求,尤其是對其中可能導致安全風險的雜質沒有明確限定。
5.2 生產風險
5.2.1 化妝品生產控制不到位,在生產過程中未能采取嚴格的措施控制微生物污染,如生產環境、設備的不潔,或者使用的原料物質已被污染等,導致化妝品出現衛生質量問題,造成消費者不良反應。
5.2.2 部分生產企業在大生產中不按照批準或者備案的產品配方工藝去組織生產,擅自改變配方或調整工藝參數。
5.2.3 化妝品委托加工管理混亂。委托雙方合同責任不清、內容不全,一家委托多家生產的現象比較普遍,管理比較混亂。一些委托方對原料把關不嚴,對生產加工過程缺乏監控,沒有產品質量安全保障體系,銷售的產品不按全項檢驗,相關記錄臺賬不完整等。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