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省西安市第二醫院(710003)祝淑利
因外傷或齲壞而致前牙切角缺損的病例在口腔牙體牙髓科比較常見。筆者在臨床上觀察發現用3M納米樹脂修復前牙切角缺損能得到大部分患者的滿意。用樹脂修復患牙,需要打磨、沖洗、酸蝕、沖洗、涂布粘結劑、光照等等步驟。
1.1 病例選擇 選取2015年1月~2015年8月來我院牙體牙髓科就診的因外傷或者齲壞致前牙切角缺損,無牙髓癥狀的患者167例196顆患牙。隨機分成兩組,觀察組84例患者,患牙100顆,采用四手操作進行修復。對照組的83例患者,患牙96顆,由一名主治醫師獨立完成。
1.2 材料:3MZ350納米樹脂;光固化機(啄木鳥)
1.3 操作方法
1.3.1 四手操作組:由經過規范化培訓的一名護士配合一名醫生。術前由護士引導患者進入診室,配合醫生給患者進行術前談話,簡單介紹操作步驟,操作器械及操作中患者應配合的事項。操作前由護士鋪一次性中單,椅位把手及燈把手粘避污膜,調節椅位、準備治療器械、引導患者上診療椅、術中醫生操作中所需的器械由護士傳遞、術后醫生寫病歷,護士對患者進行健康宣教、引導患者繳費。
1.3.2 獨立操作組:以上操作都由醫生一人完成。
2.1 椅旁操作時間 統計修復一例切角缺損患牙四手操作下所用的時間,和醫生獨立完成一例病例所需時間兩者進行對比。
2.2 充填成功率 切角缺損的患者修復后隨訪六個月至三年,修復體無脫落,無繼發齲為修復成功。反之為失敗。
2.3 患者滿意率 采用問卷調查的方法由不參與操作的一名護士分別統計兩種操作患者的滿意率。
2.4 統計方法 計數資料采用率(%),組間比較采用四格表資料卡方檢驗的一般專用公式。
統計結果表明,四手操作極大地縮短了操作時間,提高了修復質量,多數患者都感到滿意。兩種操作方法椅旁操作時間比較:觀察組例數100,操作時間(分鐘)260.37;對照組例數96,操作時間(分鐘)390.28。兩種操作方法充填成功率的比較:觀察組例數100,成功97,成功率97(%);對照組例數96,成功85,成功率88.5(%), X2=5.28,P<0.05。
四手操作技術在上世紀八十年代的歐美日已經流行,九十年代傳入我國,由于口腔專業護士的缺乏,以及醫院對經濟成本的考慮,目前在我國的大部分醫院四手操作都還沒有普及。筆者通過四手操作在前牙切角缺損修復中的應用,體會到四手操作技術有以下優點。
4.1 降低了交叉感染的機會 傳統操作中,調節椅位,取器械,調材料,充填操作,都由醫生一人操作,醫生被污染的手難免會碰到干凈的器械或材料。增加了交叉感染的機會。而四手操作中醫生操作前,護士已經在操作臺上鋪好了一次性中單,在燈把手上沾上了避污膜,調節好了椅位,醫生操作中所需要的材料都由護士去取,護士需要碰觸感染物時可以在手術手套外戴上避污手套,顯著降低了交叉感染的機會。
4.2 縮短了椅旁操作的時間提高了工作效率在四手操作中,術前的輔助工作,術中器械的傳遞、調材料,吸唾,術后對患者的口腔健康教育及術后醫囑都由護士完成。這樣縮短了椅旁操作時間,減輕了醫生的工作強度,使醫生能夠把大部分精力用在了修復患牙上,不但提高了工作效率,還提高了充填質量。
4.3 護士的工作由被動轉為主動提高了口腔護士的工作積極性 傳統的口腔操作中一名護士配合多名醫生的工作。醫生護士的配合不是很默契,有的醫生也不放心護士去做,有的護士也不愿主動去配合醫生。四手操作中對護士的操作水平及口腔專業知識有了更高的要求,她們的工作由被動變為主動,在診療中大量的輔助工作都由護士完成,護士和醫生共同完成一例病例,護士有了成就感,能顯著提高護士工作的積極性。
口腔四手操作技術不但適用于前牙切角缺損的修復,它也適用于口腔科其它疾病的治療,值得在臨床上大力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