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 兵
(重慶市江津區中山畜牧獸醫站,重慶 402276)
林下養殖生態綠殼蛋雞前景
程 兵
(重慶市江津區中山畜牧獸醫站,重慶 402276)
隨著經濟的飛速發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由此人們的健康意識也隨著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而改變。誰都希望吃綠色食品吃出健康。隨著農藥化肥及飼料添加劑的使用,使原本綠色天然健康的農產品有了殘留,失去了其原有的營養物質和口感風味,降低了其產品價值。因此能吃到真正的綠色食品、健康食品、原生態食品,是每個消費者的夢想和追求。林下生態養殖優質綠殼蛋雞具有很好的發展前景。
林下養殖;生態綠殼雞;前景
綠殼蛋雞因產綠殼蛋而得名。該雞品種抗病力強,適應性廣,喜吃青草菜葉。飼養管理及防疫滅病的方法和普通家雞沒有區別。綠殼蛋雞體型較小,行動敏捷,性成熟較早,產蛋量較高。年產蛋160~180枚。該雞具有明顯高于普通家雞抗御環境變化的能力。它富含人體所需的抗癌元素及多種維生素,雞肉味道鮮美且極具口感,體內的氨基酸含量顯著較高,能夠調經止帶、補氣養血、滋補肝腎,被老百姓稱為藥雞,綠殼雞蛋蛋清稠、蛋白濃厚、細嫩,極易被人體消化吸收。富含大量卵磷脂,維生素和微量元素。氨基酸的含量比普通雞蛋高出5~10倍,屬于高維生素、高微量元素、高氨基酸、低膽固醇、低脂肪的理想天然食品。有很好的養殖前景。
中山古鎮位于西南重鎮重慶市江津區的南部山區,人均耕地面積少,陡坡耕地的比例大,該地位處丘陵山地,具有非常豐富的林地資源,群山環繞,巍峨聳然,崇林修竹,密密層層。具有林下養殖生態綠殼雞養殖的天然優勢。是養殖生態雞的理想場所。中古山鎮與四面山毗鄰,有四面山少林寺、愛情天梯以及古鎮老街等極具開發和旅游價值的風景名勝和人文景觀。近年來,結合本鎮旅游資源優勢,因地制宜。結合既要發展與環保的扶貧特點,以小戶散養模式大力發展綠殼蛋雞養殖業。
2.1 場地選擇
一般選擇在山坡、丘陵及地勢高、通風透光性良好的林下。尤其具有豐富嫩草、昆蟲眾多的廣闊林地為最佳,要求樹林或果園。樹林的蔭蔽度在70%以上。要求5km范圍內沒有大的 污染源,坡度以不超過10°為宜,選擇背風向陽、水源充足、取水方便的地方建場。運動場周圍最好用籬笆和塑料網圍起來。
2.2 品種選擇
生態雞的品種選擇應根據其在林園的適應性和市場需求來確定。通常以五黑綠殼蛋雞兼用型雞種最好,抗病力強、適應性好。
2.3 環境控制
2.3.1 溫度控制:溫度控制的重點在于養好雛雞,雛雞的體溫比成年雞低1~3℃,對溫度反應十分敏感。雛雞需要保溫保育。1~3d,采用34~35℃,4~7d,采用32~33℃。以后每周降低1~2℃,至室溫達20℃恒溫。保溫房的建造應遵循向陽避風,地域開闊,地勢干燥,水源充足,道路便利的原則。一般來說,夏季第4周齡結束后即可脫溫逐漸轉入放養地放養,春秋6周后、寒冬8~10周后開始放養。
2.3.2 濕度控制:對于雞群來講,雞舍內在溫度適宜的前提條件下,濕度在55~70%,生產中關鍵是防止潮濕。對于放養雞群,潮濕是引起寄生蟲病、大腸桿菌病、霉菌性疾病的重要因素,也容易造成羽毛和雞蛋的表面太臟。
2.3.3 通風換氣:雞舍內氣溫超過15℃的情況下就可以經常打開門窗、風機進行適當的通風換氣(溫度越高通風量越大)。保持雞舍內良好的空氣質量是提高雞群健康水平、生產性能和產品質量的基礎條件。同時定期清理場內環境衛生及飼養管理,每周定時消毒。
2.4 放養管理
(1)合理放養:雛雞一般可以達到300g以上體重具備了放養的標準。采用輪牧分區放養的方法,密度一般以林地放養150~250只/667m2為宜。可以把放養場地分隔成4~6個小區,雞群在一個小區放養2~3d 后換到另外一個小區飼養。這樣有利于地面植被的恢復,也有利于疾病的控制。
(2)合理補飼放牧前期每日補飼5~6次,放牧期每日補飼2~3次。從生態雞的養殖特點上看,飼料、飼草分二部分。一部分是人工飼料,另一部分是天然飼料。補飼要定時定量,可強化條件反射的形成。要按照生態雞的各個生長階段的營養需要,保證其飼料供給和補充。
(3)注意天氣預報惡劣天氣到來之時,要注意做好防護措施,提早把雞趕回棚內,避免雞群受驚嚇,甚至遭受損傷。林下養殖生態雞的生長期以放養為主,在放養過程中很容易傳染各種疾病。為防患于未然,必須有計劃的進行免疫接種,以獲取免疫力。
首先,與旅游業的有效結合。中山古鎮有豐富的旅游資源,附近有愛情天梯、四面山少林寺以及古鎮老街,因此林下養殖可以與當地旅游資源聯系起來實現共同發展。可以在景點附近開設以綠殼蛋雞為特色的農家樂。游客可以參觀林地風景,觀看生態養殖場,讓游客能夠親眼明確綠殼蛋雞養殖的生態性,從而放心食用和購買。農家樂餐飲方面可以提供綠殼蛋雞套餐,包括燉雞、雞排以及煎蛋、皮蛋等,游客也可以親自挑選活雞點殺,也可以購買雞或者副產品等帶走。
其次,建立專業合作社。它是以家庭承包經營為基礎,為農戶提供銷售、加工、運輸、貯藏乃至其他與生產經營相關的技術和信息服務。利用互聯網建立網絡市場,大型餐廳及個體用戶都可以在網絡平臺訂購農產品,農戶通過專業合作社送貨上門。合作社要為農戶提供市場動態信息,提供防疫及養殖技術服務。專業合作社的存在既能幫助農戶解決賣產品難的問題,又能解決農家樂產品需求缺口的問題。
最后,注冊商標包裝。該地生態綠殼蛋雞養殖戶可到商標局注冊商標,統一包裝。并向質檢部門提出免檢申請,提高自身產品的質量標準。提高產品附加值,完成相應手續后,可以將自身產品形成品牌。可以以袋裝方式流入飲食市場,也可在城市設置特色餐飲店,也可以利用美團外賣或餓了么等外賣平臺提升市場競爭力。
林下養殖綠殼蛋雞能夠保證雞肉的質量和健康,為人們提供放心的雞肉或農副產品。就中山古鎮來說,其可以與得天獨厚的林業資源大力發展生態綠殼蛋雞養殖,并與附近旅游資源相結合,通過建立專業合作社、應用農家樂形式并注冊商標包裝打開市場,從而為自身發展打開廣闊的發展前景。
[1] 陳光蘭.綠殼蛋雞的林下全生態養殖關鍵技術[J].科技致富向導,2014,(1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