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 茵 劉志誠 徐 斌
(南京中醫藥大學國家重點省部共建針藥結合實驗室,南京,210029)
?
針灸治療2型糖尿病的臨床研究進展
殷 茵 劉志誠 徐 斌
(南京中醫藥大學國家重點省部共建針藥結合實驗室,南京,210029)
2型糖尿病是一種常見多發性內分泌代謝性疾病,針刺療法作為一種安全、方便、無不良反應不的治療手段,已被用于治療2型糖尿病多年,針刺治療2型糖尿病有效的臨床報道屢見不鮮,本文總結10余年針灸治療2型糖尿病的臨床文獻,概述中醫對于2型糖尿病的認識,細化2型糖尿病的辨證分型,同時對針灸辨病,辨證治療2型糖尿病的研究狀況作相應總結,希望能為針灸治療2型糖尿病的研究做一定補充。
2型糖尿病;針刺療法;證型;綜述
近年來,我國的糖尿病患者數顯著增加,一項在全國范圍內調查的大型的糖尿病流行病學報道表明:中國成人糖尿病總數高達九千多萬,我國可能已成為世界上擁有最多糖尿病患者數的國家[1]。而在我國糖尿病患者總人口中,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占90%以上。T2DM的主要特征為胰島素抵抗和胰島β細胞功能障礙,主要發病因素有遺傳因素、飲食不節、缺乏運動、肥胖等。目前臨床上的治療方案以患者生活方式的改變結合藥物降糖為主,而長期服用抗糖尿病藥物會造成患者胃腸系統損害、營養代謝障礙、皮膚及附件受損[2]。近年來,針灸在T2DM的治療中扮演日益重要的作用,本文總結近10年針灸治療T2DM臨床研究相關文獻,現綜述如下。
現代醫學認為遺傳因素和環境因素共同參與了糖尿病的發生和發展,根據不同的病因和癥狀,將糖尿病分為1型糖尿病、T2DM、特殊類型糖尿病和妊娠糖尿病等。T2DM具有明顯的遺傳傾向,起病常隱匿、緩慢,是糖尿病的主要類型。患者由于過量飲食、缺乏運動、形體肥胖致自身代謝紊亂,胰島β細胞功能發生障礙。胰島素抵抗和胰島β細胞分泌缺陷是T2DM發病機制的2個主要環節,患者臨床癥狀多表現為“多飲、多食、多尿及體重下降”,血糖水平高于正常標準,長期慢性高血糖會導致血管、神經等組織的進行性毀損,造成心、腦、腎等多臟器的功能不全或衰竭,伴發多種急慢性并發癥[3]。
T2DM屬中醫學概念中的“消渴”或“消癉”范疇,但中醫的消渴病并不完全等同于西醫的T2DM。一般來說,中醫的消渴病應包括西醫的1型糖尿病和T2DM中具有“多飲、多食、多尿、形體消瘦,尿有甜味”等癥狀者[4]。消渴病病名首見于《黃帝內經》,在《素問·奇病論》篇中記載道,“……此人必數食甘美而多肥也,肥者令人內熱,甘者令人中滿,故其上溢,轉為消渴。”第一次明確提出了消渴病的病因及病機。歷代醫家一般認為先天稟賦不足、情志失調、飲食不節是消渴發病的主要原因,《靈樞·五變篇》曰:“五臟皆柔弱者,善病消癉”,《素問·通評虛實論》中云:“消癉……甘肥貴人,則膏粱之疾也”。王肯堂認為消渴病的主要發病原因為“飲食服餌之失宜”“精神過違其度”。現代中醫學者對T2DM的中醫病因病機認識不一,冷雪認為臟腑虛弱是糖尿病的主要病機,瘀證在T2DM的遷延發展中具有一定影響作用,與T2DM并發癥的發展有著密切聯系,且T2DM中醫證型的分布與發病期密切相關[5]。李瑞池從《素問·陰陽別論篇》:“二陽結,謂之消”,理解T2DM病因病機,認為消渴病的病機主要為脾胃失和,繼而痰熱瘀結,日久則見耗傷氣血津液、消爍全身臟腑組織;其病位主要為中焦脾胃。10余年來,劉志誠教授研究團隊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和教育部的資助下,長期以來對T2DM進行了一系列的研究,獲得了可喜的成果。劉志誠認為,本病病因復雜,病程纏綿,癥候復雜多變,病機演化可尋。病因主要有稟賦不足、飲食不節、情志失調、勞欲過度、不良生活習慣、久病體虛、治療不當等。病機為津液虧損,燥熱偏盛,多以陰虛為本,燥熱為標。兩者互為因果,在疾病演化過程中,不同的證候常相互兼夾,在不同病變時期會出現不同的證候。在本病初期一般為燥熱襲肺,耗傷津液,出現肺熱津傷的證候;繼而燥熱之邪傷胃,故胃火內熾,胃熱消谷,損耗津液,出現胃熱熾盛的證候;日久胃熱傷脾,燥熱之邪累及脾陰,脾失健運,導致濕濁內蘊,阻滯中焦,故可見胃熱滯脾之侯;若上述證候未經妥善處理,或治療不當,脾胃功能便會持續失調,造成諸多臟腑功能減退,使元氣生成匱乏,加之燥熱持續損傷,耗津傷陰,出現氣陰兩虛之證;若陰虛燥熱情況加劇,持續累及臟腑,耗傷津液,諸臟陰虧,虛火內生,陰虛熱盛,使血行不暢,導致血脈瘀滯,治療不當,陰傷氣耗,陰損及陽。陰陽失衡,陰不制陽,陽不制陰,最終出現陰陽兩虛的危重證候[6-13]。劉志誠教授指導團隊長期探索,通過不同地區、不同學者、診治的640例T2DM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研究,采用現代數理統計學的方法,因子分析,主成分分析,方差最大化正交旋轉,聚類分析等統計學處理,結合中醫理論知識和專家評議,建立初步T2DM中醫證型診斷標準。再進一步通過前瞻性研究,臨床驗證分型的結果均有較高的靈敏度、特異性和符合率。最終確定臨床常見證型有肺熱津傷、胃熱熾盛、胃熱滯脾、氣陰兩虛、陰虛夾瘀、陰陽兩虛等6個證型[14-16]。
3.1 辨病治療 消渴病主要病機為陰津虧損,燥熱偏盛,且陰虛為本,燥熱為標,兩者相互影響,故清熱潤燥、養陰生津為本病的主要治療原則。周氏等針刺治療新發肥胖T2DM患者40例,主穴取大椎、合谷、足三里、三陰交、脾俞、胰俞、腎俞等。針刺治療后,患者體重指數、空腹血糖、糖化血紅蛋白、血壓等各項生理指標較治療前均明顯回降,差異具有顯著性。針刺組總有效率為97.5%[17]。曹氏分別采用針刺,溫和灸,溫針灸3種療法治療T2DM,僅取肺俞、脾俞、腎俞3個穴位,發現3組患者治療前后空腹血糖、24 h尿糖定量、糖化血紅蛋白等指標均有改善,且以溫針灸組改善程度最為明顯[18]。畢氏在糖尿病一般治療的基礎上,采用耳針治療T2DM患者,治療后患者血糖、血脂水平均得到改善,患者胰島素抵抗也有所好轉[19]。另一研究表明刺激T2DM患者耳甲區3個月后,患者體內血紅蛋白水平明顯下降[20]。
3.2 辨病辨證治療 消渴病由于病情復雜、病程長、涉及臟腑眾多,辨證分型較為繁復,不同學者對于T2DM的中醫證型分類持有不同觀點,而針對不同證型,采取個性化針刺療法,臨床療效一般較好。劉氏對77例肺熱津傷型T2DM患者以電針治療,治療原則為清熱潤肺,生津止渴,祛濕降脂,主取肺、胃經穴位及大腸俞募配穴,患者治療后各項糖尿病相關指標具有明顯改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6]。汪氏分別采用電針及單純針刺治療T2DM肺熱津傷型患者,2種療法均取得較好結果,電針組療效略優于針刺組。治療后2組患者空腹胰島素、胰島素抵抗指數和瘦素指數均有明顯下降[7]。馮氏對胃熱滯脾型T2DM患者進行針刺治療,患者癥見食欲旺盛、消谷善饑、腹脹便秘或便溏等,治以清熱運脾化濕為主,取穴足三里、三陰交、中脘、胰俞、脾俞、章門、等,患者經治療后空腹血糖、胰島素、胰島素抵抗指數、血脂等相關指標均顯著降低,胰島細胞功能指數則明顯增加,療效較好,電針組總有效率在93%以上。張氏采用電針聯合耳針治療胃熱熾盛型,胃熱滯脾型,氣陰兩虛型T2DM患者,主穴取胃俞、足三里、脾俞、章門、胰俞、中脘、三陰交等,不同證型辨證配穴。耳穴以調節患者內分泌,改善患者新陳代謝為主。患者治療前后血糖、血脂指標及胰島β細胞相關指標均有明顯改善。電針降低了患者胰島素抵抗,增加胰島β細胞的敏感性和分泌功能[21]。王氏等分別針刺治療腎陰虧虛型與陰陽兩虛型女性T2DM患者,腎陰虧虛型患者治療原則為滋陰清熱、潤燥止渴,取太溪、神門、太沖、三陰交、肺俞、尺澤等穴;陰陽兩虛型患者治療原則為益腎固攝、陰陽雙補,取腎俞、脾俞、胰俞、命門、氣海、關元、足三里等穴。3個療程治療后,患者胰島素水平、血脂指標均得到改善,其中腎陰虧虛型總有效率為83.7%(41/49),陰陽兩虛型為76.5%(26/34)[22]。汪氏以滋陰清熱、行氣活血、蠲痰祛瘀為原則,針刺加叩刺治療陰虛夾瘀型T2DM患者,取穴太溪、神門、太沖、太白、肝俞、脾俞、三陰交等,療效較佳,認為針刺加叩刺不僅可以降低血脂、血糖、瘦素、胰島素等胰島素相關生化指標,還能改善患者的瘦素抵抗和胰島素抵抗。該次治療結果也表明針刺加叩刺療法對于瘀證為主的陰虛夾瘀型患者療效優于陰虛為主陰虛夾瘀型[12]。劉氏從不同地區搜集了640例T2DM患者,對患者具體癥狀進行證型分類后,根據其癥狀、病機、證型的不同辨證取穴治療,3個月治療后各個證型的患者均有較好療效,其中胃熱熾盛型患者療效最好,總有效率92.42%,療效最差的陰陽兩虛型患者總有效率也在75%以上[15]。針刺治療T2DM,療效肯定,且適應不同證型,針刺治療后患者癥狀,血糖等相關指標均有明顯改善。
3.3 針灸治療T2DM的作用機制 近年研究已證實T2DM發病機制中,胰島素抵抗和胰島β細胞分泌功能障礙扮演主要角色。劉氏多年研究發現針灸不僅可以有效改善患者胰島素抵抗指數,還能明顯保護胰島細胞功能,增加胰島素敏感指數(ISI)和胰島素分泌指數,從而使T2DM患者體內空腹胰島素、空腹瘦素和空腹血糖降低,從而推測針刺可能是改善胰島素抵抗、增加了胰島β細胞的敏感性和分泌功能,從而提高了機體對胰島素的利用率,以達到降糖作用,即針灸良性調整了T2DM患者的“脂肪-胰島內分泌軸”的功能紊亂[10,21]。
針灸治療T2DM療效眾所公認,現代醫家治療T2DM依據經絡和臟腑理論,以辨病取穴,辨病辨證取穴,選穴處方注重病位、病機、臨床特征等自身特點;施術方法,針刺、電針、艾灸、溫針灸、耳穴壓豆、耳針、撳針埋壓等;從而獲得虛實兼顧,標本同治,臟腑同調,以適應T2DM病因病機復雜,臨床表現多樣的特點。但是臨床上治療方法層出不窮,橫向可比性不強、臨床科研設計也不夠完善、缺少多中心、大樣本、隨機對照臨床研究的支持;如何避免影響療效因素,如針刺施術、灸法、刺激量的探討等重視不夠。今后應該進一步完善臨床研究,不斷提高針灸針灸治療T2DM療效的基礎上,深化作用機制的探討。
[1]中華醫學會糖尿病學分會.中國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0年版)[S].中國醫學前沿雜志(電子版),2011,3(6):54-109.
[2]蔣綠芝.糖尿病患者謹防藥物的副作用[J].糖尿病新世界,2002(1):23.
[3]黃從新.西醫內科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938-945.
[4]劉喜明.試論消渴病臨床面貌與概念的變化[J].世界中西醫結合雜志,2007,2(4):1-189.
[5]冷雪,谷麗艷,朱芳.2型糖尿病中醫證型流行病學調查及其中醫病因病機初探[J].中華中醫藥雜志,2015,30(3):732-735.
[6]劉美君,劉志誠,徐斌.針灸治療肺熱津傷型2型糖尿病的療效分析[J].時珍國醫國藥,2014,25(12):2945-2947.
[7]汪婭莉,張娜,馮虹,等.電針治療2型糖尿病肺熱津傷型的療效觀察[J].中華中醫藥雜志,2014,29(6):1818-1821.
[8]王媛,劉志誠,徐斌.電針治療胃熱熾盛型2型糖尿病患者35例臨床觀察[J].中醫雜志,2013,54(10):852-854,857.
[9]劉美君,劉志誠,孫志.溫針灸治療氣陰兩虛型2型糖尿病療效觀察[J].新中醫,2014,46(1):138-141.
[10]劉美君,劉志誠,徐斌.針灸對氣陰兩虛型2型糖尿病“脂肪-胰島內分泌軸”的調節[J].時珍國醫國藥,2014,25(7):1783-1785.
[11]劉美君,劉志誠,徐斌.針灸治療氣陰兩虛型2型糖尿病的療效分析[J].中華中醫藥雜志,2014,29(9):3022-3025.
[12]汪一丹,劉志誠,徐斌.針刺加叩刺治療陰虛夾瘀型2型糖尿病療效觀察[J].中國針灸,2014,34(8):731-735.
[13]李玉琴,劉志誠,徐斌.針灸治療陰陽兩虛型2型糖尿病療效分析[J].山東中醫雜志,2014,33(11):900-903.
[14]劉美君,劉志誠,徐斌.2型糖尿病中醫證候研究進展[J].中醫學報,2015,30(8):1125-1127.
[15]劉美君,劉志誠,徐斌,等.針灸治療640例2型糖尿病的療效分析[J].中華中醫藥雜志,2015,30(7):2639-2642.
[16]劉美君.2型糖尿病中醫證型分布及針灸干預效應的研究[D].南京:南京中醫藥大學,2015.
[17]周平南,彭鵬鳴,王蓉娣.針灸治療新發肥胖2型糖尿病療效觀察[J].針灸臨床雜志,2013,29(1):21-23.
[18]曹少鳴.針刺、艾灸、針加灸治療糖尿病的比較研究[J].中國針灸,1997,10:586-587,641.
[19]畢月萍,鄭敏.耳針輔助治療社區氣陰兩虛型2型糖尿50例[J].安徽中醫藥大學學報,2014,33(2):53-55.
[20]遲旭.耳針對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紅蛋白干預的臨床觀察[J].針灸臨床雜志,2013,29(9):33-34.
[21]張娜,汪婭莉,馮虹,等.電針聯合耳針治療2型糖尿病203例臨床觀察[J].中醫雜志,2013,54(18):1558-1561.
[22]王媛,劉志誠,徐斌.針刺治療女性2型糖尿病療效分析[J].中國針灸,2014,34(1):21-24.
(2015-10-17收稿 責任編輯:王明)
Clinical Research Progress of Type 2 Diabetes Treatment by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Yin Yin, Liu Zhicheng, Xu Bin
(StateandProvinceKeyLaboratoryofAcupunctureandMedicineIntegration,NanjingUniversityofChineseMedicine,Nanjing210029,China)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 is a common multiple endocrine and metabolic disease. As a method which is safe, convenient and adverse reaction free, acupuncture that has been applied to T2DM treatment for many years. The amount of relevant positive clinical reports is large. This research summarizes the clinical reports in 10 years, concludes the views of TCM on T2DM and refines the differentiation of symptoms for classification of T2DM. At the same time, the treatment of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based on disease or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is also generalized in order to provide certain reference for T2DM researches.
Type 2 diabetes; Acupuncture therapy; Syndrome-type; Review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編號:39770929);高等學校博士學科點專項科研基金資助項目(編號:20040315008);江蘇省高校青藍工程優秀科技創新團隊資助項目
殷茵(1992.10—),女,南京中醫藥大學2014級針灸推拿專業碩士研究生,E-mail:yin2108@163.com
徐斌(1965.11—),男,博士,研究員,研究方向:針灸治療內分泌代謝性疾病,E-mail:xuuuux@sina.com
R255.4;R245.31
A
10.3969/j.issn.1673-7202.2016.11.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