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嘉楣/文
耳鳴是指患者在沒有任何外界聲源條件下患者主觀感覺聽到聲音。如感覺耳內有蟬鳴聲、嗡嗡聲、嘶嘶聲、嘩嘩聲、搏動聲、噪雜聲等單調或混雜的響聲。耳鳴患者自覺耳內作響,輕者如飛蚊嗡嗡作響,間斷發作,休息或治療后好轉,重者如蟬鳴,或如潮水的波濤聲,持續不斷,十分擾人。長期耳鳴的病人聽力減退,進一步發展成為耳聾。
據統計,中國有耳鳴患者1.3億。耳鳴雖然不是要命的病,卻使患者煩惱無比,嚴重的耳鳴會使患者一刻不得安寧,全國有一百多萬嚴重耳鳴患者不能進行正常的工作、學習和生活,有些重度患者甚至產生生不如死的感覺。耳鳴是更年期女性的常見病癥之一,耳鳴給更年期女性身心健康帶來極大的危害,是更年期女性健康的頭號公敵。
耳鳴的危害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
一是影響人的聽力。嚴重的耳鳴常常會干擾患者的休息,使之產生極煩悶的感覺,以至于精力不集中,聽覺敏感度下降。此外,響度過高的耳鳴本身即可以擾亂人的聽覺內容,因而勢必影響人的聽力。
二是影響人的精神生活。
①過分憂慮:調查表明,在耳鳴患者中至少有2/3的人為其癥狀而憂愁。
②煩躁及情緒波動:耳鳴患者由于耳內或顱內持續不斷地鳴響,常被吵得心煩意亂,不得安寧,非常痛苦。由于異常感覺的持續刺激,中樞神經系統處于一種持續的緊張狀態,進而造成神經內分泌失調,特別是單胺類神經遞質的改變,使患者中樞神經系統的下行抑制作用減弱,表現為自制力減弱、自我調控能力下降,煩躁及情緒波動。
③睡眠障礙:失眠是神經官能癥的一種常見癥狀,耳鳴可造成一定程度的睡眠障礙。耳鳴程度越重,越易引起入睡困難,而且在嚴重耳鳴患者中睡眠障礙的出現率有性別差異,一般是女性多于男性。
④個性變化:耳鳴作為一類癥狀,可進一步引起心理沖突和心理矛盾,甚至形成一個強迫觀念,改變了原有的個性,表現為喜歡離群獨處、回避社交、沉默寡言,與病前判若兩人。個性變化的出現與否及其嚴重程度,除與耳鳴癥狀的嚴重程度有關外,還取決于患者原有的心理素質、應變能力。
⑤抑郁狀態:耳鳴導致最嚴重的心理障礙就是抑郁狀態。抑郁狀態的形成主要是耳鳴導致前述各項心理障礙未得到及時排除,經受了長期的耳鳴折磨,再加上憂慮煩躁、失眠、性格變化等心理失調,使患者喪失戰勝疾病的信心,不再積極求醫,甚至與家中親人、平日好友疏遠,或情感淡漠、呆滯、少語、唉聲嘆氣。失眠往往更為嚴重,常徹夜不寐。平時有吸煙飲酒習慣者,可表現為過度抽煙或酗酒。患者事實上已感到再也無法忍受耳鳴及心理上的折磨,再也感受不到生活中的樂趣,因而產生厭世的心理傾向。此時,如不及時治療,難免出現悲劇性的結局。
由于耳鳴不是一個獨立的疾病,造成耳鳴的病因很復雜,醫學界尚在討論中,因此耳鳴的分類很難統一。常用的分類方法有:
①根據病變部位分類:外耳、中耳、內耳、聽神經、腦干或中樞聽覺通路、全身系統性疾患、局部血管或肌肉,即血管性耳鳴與肌源性耳鳴。
②按病因分類:機械性、中毒性、感染性、變態反應。
③根據響度分類,可分為七個等級:0級:無耳鳴;1級:耳鳴響度輕微,若有若無;2級:耳鳴響度輕微,但肯定聽得到;3級:中等響度;4級:耳鳴較響;5級:耳鳴很響,有吵鬧感;6級:耳鳴極響,相當于患者體驗過的最響噪聲,如飛機起飛時的噪聲。
④按音調分類:低調:如刮風、火車或機器運轉的轟鳴聲;中調;高調:如蟬鳴、吹哨或汽笛聲;無法識別的音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