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梅, 儲小紅
(江蘇省海安縣中醫院, 江蘇 南通, 226600)
?
醫務人員職業暴露調查與干預
陳梅, 儲小紅
(江蘇省海安縣中醫院, 江蘇 南通, 226600)
關鍵詞:醫務人員; 職業暴露; 調查; 干預
隨著各種有創操作的增加和血源性傳播疾病患者的增多,醫務人員發生血源傳播性職業暴露的風險也不斷增大[1], 既加重了醫務人員的精神壓力,威脅其身體健康,還造成了經濟損失和衛生資源的浪費[2]。因此,加強職業防護已成為醫務人員的共識,早在1991年,美國職業安全衛生署(SHA)已就醫務人員發生血液暴露及銳器傷制定了處理流程,旨在對職業暴露、職業安全進行控制和管理[3]。本研究對本院醫務人員職業暴露情況進行了調查分析,以期為有效防范職業暴露的發生提供依據,現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調查分析2014年1月—2015年12月上報至感染管理科的42名醫務人員發生職業暴露的報告資料。
1.2方法
采用回顧性調查方法,對發生職業暴露人員的職業和工齡、職業暴露類型、職業暴露場所、操作環節等進行分析,并制定落實相關干預措施。
2結果
2.1發生職業暴露的職業及工齡分布
發生職業暴露的42名醫務人員的職業分布:護士22名(占52.38%)、實習護士9名(占21.43%)、醫生8名(占19.05%)、后勤人員3名(占7.14%)。工齡分布:5年及以下者比例最高,28名,占66.67%;6~10年者3名,占7.14%;11~15年者2名,占4.76%;15年以上者9名,占21.43%。
2.2職業暴露類型分布
42名醫務人員職業暴露類型分布:黏膜暴露4名,占9.52%;銳器傷38名,占90.48%。導致銳器傷的銳器中,以輸液針比例最高,19名,占50.00%;注射針10名,占26.31%;縫合針2名,占5.26%;采血針、穿刺針、手術刀均為1名,各占2.63%;其他銳器4名,占10.53%。
2.3職業暴露發生地點及操作環節分布
38例銳器傷發生地點主要為病房,20名,占52.63%;其次為手術室,8名,占21.05%;治療(處置)室7名,占18.42%;急診室、供應室、門診各1名,分別占2.63%。暴露發生操作環節:丟棄銳器時12名,占31.58%;拔針時9名,占23.68%;手術中4名,占10.53%;整理用物、銳器放置不當各3名,分別占7.89%;注射、傳遞銳器時各2名,分別占5.26%;回套針帽、檢查穿刺、安裝針尖各1名,分別占2.63%。
2.4職業暴露發生原因
發生職業暴露的主要原因為違背操作流程,共19名(2014年度11名、2015年度8名),占45.24%;其次為銳器處理不規范,14名(2014年度9名、2015年度5名),占33.33%;忽視個人防護4名(2014年度1名、2015年度3名),占9.52%;醫療廢物分類不規范5名(2014年度3名、2015年度2名),占11.90%。
2.5發生職業暴露后的處理方法
皮膚或黏膜暴露后,用肥皂液和流動水清洗污染的皮膚,用生理鹽水反復沖洗黏膜,然后用消毒液進行局部消毒。皮膚用75%乙醇或0.5%碘伏消毒,黏膜用0.05%碘伏消毒。發生銳器傷,由傷口的近心端向遠心端輕輕擠壓,盡可能擠出損傷處的血液,并用肥皂液和流動水沖洗,用消毒液如75%乙醇或0.5%碘伏進行局部消毒。42例職業暴露案例中,有2名手術醫師在臺上行生理鹽水沖洗、消毒,更換手套,其余人員按照要求進行緊急處理。
3討論
3.1職業暴露發生原因分析
發生銳器傷的時機包括輸液采血或注射時針刺傷、丟棄銳器或整理銳器時針刺傷、手術或操作時縫針刺傷、注射后針頭回套或分離針頭時刺傷、傳遞器械或操作時被刺傷等。由此可見,醫務人員職業暴露防護意識仍較薄弱,有違背操作流程、銳器處理不規范、忽視個人防護、醫療廢物分類不規范等原因。醫務人員中,護士(包括實習護士)與患者的接觸最多,從事穿刺操作的幾率最高,故發生職業暴露的幾率也高,誘發行為包括不認真執行操作流程(如不抓住針柄拔針)、不落實標準預防措施(如雙手回套針帽)、職業防護制度執行不力(如操作完畢不及時處置廢棄物、醫療廢物的二次分揀)、工作忙亂等。部分醫務人員個人防護意識不足,如在手術、穿刺時不戴護目鏡、面罩造成黏膜暴露,或醫療廢物混放造成后勤人員發生銳器傷等。
3.2干預措施
3.2.1規范操作流程,實施標準預防:銳器傷的發生情況同標準預防依從性情況有著很大關系[4],因此,強化醫務人員標準預防的理念尤為重要[5]。醫務人員在進行各項診療操作時,應遵照標準預防原則,即認定所有患者的血液或體液、分泌物、排泄物均具有傳染性,必須合理、正確、適時地采用口罩、手套、護目鏡、隔離衣等防護措施[6]。本組中護理人員、工齡≤10年的醫務人員是職業暴露的高發人群,病房、治療室、處置室、手術室是職業暴露發生的高危場所,丟棄銳器、拔針時、處理用物、回套針帽是職業暴露發生的高風險環節,故應加強對這些高發人群、高危場所、高危環節的管理。
3.2.2多措施并舉,強化職業防護培訓:職業暴露的發生與醫務人員缺乏職業防護相關知識密切相關,醫院應針對各類人員發生職業暴露的原因,采用多種方式分別強化培訓,培訓內容包括職業暴露的概念、高危因素、標準預防的內容、防護技能、避免職業暴露的技巧、發生職業暴露后的處理原則等[7]。① 護士是醫院職業暴露的主體,年輕護士對職業防護的重要性及相關知識明顯缺乏認知,單純的理論培訓效果甚微,運用知信行教育模式進行職業暴露防護培訓則可達到良好的效果[8]。醫院感染管理科應制定醫務人員職業防護制度及SOP,定期對全院護理人員進行培訓,組織新職工及實習護士參加上崗前培訓,同時發放宣傳手冊、張貼溫馨提示、組織銳器傷應急處置演練、做好實習護士的實地指導[9]等,聯合護理部現場督查指導、糾正不正確行為,規范操作流程的實施,落實標準預防措施。② 針對醫生及后勤人員各自的工作特點進行職業防護的安全教育和理論及防護操作的培訓,如對醫生應重點在個人防護用品使用意識及正確佩戴方面進行教育、演示和督導;而對后勤人員應根據其工作特點實施有針對性、因地制宜、形式多樣化的培訓[10],以通俗易懂的語言講解防護知識[11],用身邊的事例告知職業暴露的危害,手把手現場指導,并隨機提問,現場演練,直至其正確操作為止。
3.2.3加強職業暴露監督和管理:醫院感染管理委員會要充分發揮管理中的主導作用,通過各種方法加強醫院安全文化的建設[12], 同時大力推廣帶防針刺傷裝置的銳器或無針系統的使用,有效促使醫務人員遵守安全操作流程,減少職業暴露的發生。
參考文獻
[1]李文玉, 鄒艷艷, 甄亞琴, 等. 某三級綜合醫院醫務人員職業暴露調查[J]. 中國感染控制雜志, 2015, 14(9): 633-635.
[2]江智霞, 郭晶, 袁曉麗, 等. 醫護人員血源性病原體職業暴露防護評價指標體系的構建[J]. 護士研究, 2015, 29(6): 2082-2086.
[3]高曉東, 胡必杰, 王文娟, 等. 上海市70所醫院醫務人員銳器傷情況分析[J]. 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 2010, 20(12): 1713-1714.
[4]Kakizaki M, Ikeda N, Ali M, et al. Needlestick and sharps injuries among health care workers at public tertiary hospitals in an urban community in Mongolia[J]. BMC Res Notes, 2011, 4(4): 184-184.
[5]蔣述科, 李春鳳, 徐鏞男, 等. 118例次醫務人員職業暴露的監控結果與分析[J]. 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 2012, 22(23): 5328-5330.
[6]張俏, 郭煥菊. 長春市某醫院醫務人員血源性職業暴露防護認知現狀及其影響因素[J]. 職業與健康, 2015, 31(1): 64-69.
[7]陳衛珍. 消毒供應室工作人員職業暴露的系統干預效果[J]. 實用臨床醫藥雜志, 2015, 19(20): 166-167, 179.
[8]張蘭. 知信行教育模式在手術室血源性職業暴露防護中的干預效果[J]. 臨床輸血與檢驗, 2015, 17(5): 451-452.
[9]蘇若瓊. 特性要因圖分析法在針刺傷職業暴露防護管理中的應用[J]. 護理研究, 2015, 29(5): 1648-1650.
[10] 梁元芬, 李玲, 張芳, 等. 醫院后勤工作人員血源性疾病職業暴露防護知識水平調查[J]. 中國護理管理, 2015, 15(10): 1254-1256.
[11] 陳玲芳, 張印蘭. 綜合干預對醫院保潔人員職業暴露防護行為的影響[J]. 現代臨床護理, 2015, 14(5): 41-44.
[12] 陳倞倞, 郭晶. 護理人員血源性職業暴露防護研究進展[J]. 護士進修雜志, 2015, 30(10): 887-888.
收稿日期:2016-02-20
中圖分類號:R 47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2-2353(2016)12-164-02
DOI:10.7619/jcmp.2016120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