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素芝,任麗輝,趙顯芳
(山東省平度市中醫醫院,山東 平度 266700)
綜合治療小兒遺尿癥328例
崔素芝,任麗輝,趙顯芳
(山東省平度市中醫醫院,山東 平度 266700)
小兒遺尿是指3歲以上小兒在睡眠中小便自遺,醒后方知的病癥。筆者2008年7月至2015年8月用綜合療法治療小兒遺尿328例取得滿意療效,現報道如下。
328例中,男173例,女155例;3~4歲78例,5~7歲167例,8~12歲59例,13~15歲24例;骨盆正位片檢查有隱性脊柱裂215例,正常113例;原發遺尿(自幼遺尿,伴沉睡不易叫醒)289例,繼發遺尿39例;有明顯家族史180例,無家族使148例。
耳穴壓豆。取耳穴腎、膀胱、輸尿管、脾、肺、肝、神門、交感、皮質下、腦、尿道、骶椎、內分泌。每次選穴7~8個。耳廓常規消毒,用G6825-2型電麻儀耳穴探測棒,在耳穴相應區域探尋敏感點,將粘有王不留行的小膠布貼到耳穴上,并施以按壓,使有酸、麻、脹、痛或耳廓發熱感。兩耳交替貼壓。每日按壓3~6次,1周更換1次。4周為一療程。
神闕外敷。自擬遺尿散藥用五倍子30g,五味子30g,桑螵蛸30g,山茱萸30g。共為細末。每晚睡前將肚臍洗凈消毒,取藥粉3g用米醋調成糊狀放于肚臍部,用麝香壯骨膏固定,晨起將藥膏去掉,清洗干凈肚臍,每天1次,連用5天休息2天。4周為一療程。
中藥內服。用魚鰾補腎丸(吉林天強制藥有限公司生產)為主,腎陽虧虛者單服魚鰾補腎丸,兼脾肺氣虛者加補中益氣丸(同仁堂制藥股份有限公司生產),肝膽濕熱者加龍膽瀉肝丸(醫院提供)。根據年齡和病情輕重調節藥量,每日2次,溫水沖服,4周為一療程。
治療3個療程后統計療效。
痊愈:能自主排尿,遺尿停止,或能自行起床排尿。好轉:遺尿次數較治療前顯著減少或已基本控制,但遇過度緊張、疲勞、過飲等又有復發,或需夜間喚醒1次,喚之即醒,能自行排尿。無效:遺尿次數無明顯改善或僅有輕微改善。
治愈287例(87.5%),好轉33例(10.1%),無效8例(2.4%),總有效率97.6%。
解某,男,13歲,于2011年7月16日就診。自幼遺尿,幾乎每晚尿床1~2次,從未自己起床排過尿。形體較胖,好動,易疲勞,出汗多,口渴喜飲,夜間睡眠深沉,不易喚醒,家長大聲呼喚搖曳方迷迷糊糊下床排尿1次,但常會遺尿1次,曾用民間偏方及中藥湯劑治療未見效。骨盆正位片示隱性脊柱裂。有家族遺傳史。診斷為原發性遺尿癥。證屬先天腎氣不足兼脾肺氣虛。用耳穴貼壓,肚臍外敷止遺散,口服魚鰾補腎丸5丸、補中益氣丸4丸。1日2次,飯前口服。治療1個療程后未再遺尿。又堅持鞏固治療1個療程,1年后隨訪未復發。
遺尿主要為腎氣不足、髓海失養、脾肺氣虛、肝經郁熱而致水液傳輸、代謝失常,三焦氣化失調,膀胱固攝無權而致。
治療當以溫腎固澀、補肺健脾為原則。耳廓與五臟六腑、四肢百骸各個部位內外相通,表里相應,相互協調。《內經》詳細記載了經絡與耳相聯系的路徑,不但十二正經與耳廓相通,絡脈、經筋、奇經八脈也都與耳有密切聯系[1],故貼壓耳穴、刺激相應的穴位,通過經絡循經感傳,推動氣血運行,起到調節臟腑功能的作用。肚臍(神闕穴)位于任、沖二脈經絡之上,并通過沖脈與督脈相通,是氣血運行必經之路,具有溫腎壯陽、健脾理腸、醒腦開竅作用,在臍部外敷止遺散并用麝香壯骨膏固定,一方面意取膏藥中麝香、冰片之開竅之功,使止遺散的藥效更易透過皮膚,直接作用于病變部位,溫補膀胱,加強了膀胱的固攝縮尿的作用,使膀胱約束有力。另一方面任、督、沖三脈皆起于會陰部,為全身經絡之海,在臍部外敷藥物,可通過經絡的傳導調理三焦,起到全身治療作用[2]。魚鰾補腎丸由魚鰾膠、枸杞子、蓮子須、肉蓯蓉、巴戟天、杜仲、當歸、菟絲、補骨脂、茯苓、淫羊藿、沙苑子、牛膝、肉桂、附片組成,具有補腎陽、益腎精、補三焦、固膀胱功效,可使腎氣充盛,達到收澀止尿的作用。三法同用,加強了溫補腎氣、固澀止遺的作用,進而使三焦氣化有常、脾腎健、水道調、膀胱開合有度,而遺尿止。
[1] 徐以經.中國耳針療法[M].濟南:山東科學技術出版社,1990:401-402.
[2] 劉興禹,侯慧玉,劉永紅,等.綜合療法治療小兒遺尿1238例[J].山東中醫雜志,1994,13(12):543.
R272.694.53
B
1004-2814(2016)09-0875-01
2016-0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