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長城,何濤宏,王月月,黃德銓
(1.成都中醫藥大學2010級七年制本碩連讀生,四川 成都 610075;
2.成都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四川 成都 610072)
證治集粹
女性骶尾部藏毛竇治療1例
侯長城1,何濤宏2,王月月1,黃德銓2
(1.成都中醫藥大學2010級七年制本碩連讀生,四川 成都 610075;
2.成都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四川 成都 610072)
患者,女,22歲。因“反復骶尾部腫痛1年,復發加重5個月”入院。查體示T36.5℃,P88次/min,R20次/min,BP120/80mmHg。1年前無明顯誘因出現骶尾部紅腫疼痛,伴局部皮膚發熱,口服抗生素后有所好轉。5個月前再次出現上訴癥狀,且癥狀逐漸加重,當地衛生所診斷為肛周膿腫。予以切開排膿后,局部紅腫癥狀有所好轉,但仍感覺局部墜脹疼痛明顯,站立時為甚,不耐久站,遂至我院肛腸科就診。專科檢查示骶尾部后正中線距肛門約10cm處見局部皮膚凹陷,凹陷中心見毛發生長,從凹陷處向上約2cm、距后正中線約3cm處可見一陳舊手術瘢痕,按壓見瘢痕下約3cm×3cm皮下硬結,按壓疼痛,未見明顯分泌物溢出,局部皮膚無紅腫、皮溫不高,未捫及明顯瘺道與肛門相通。臨床診斷為骶尾部藏毛竇。入院第2天全麻下行骶尾部藏毛竇切除引流術治療。麻醉顯效后,予以亞甲藍及雙氧水注入皮膚凹陷處染色,明確竇道的分布及其走向,圍繞骶尾部竇口做梭形切口,完整剔除竇道及侵犯組織并送檢,于切口上段做“Y”型減壓切口后予以縫合,切口下端置橡膠套引流。術后3天病理檢查示異物性肉芽腫,符合藏毛竇改變。術后抗感染、清潔換藥,創口逐漸變淺、變小,痊愈后出院,隨訪1個月未見復發。
骶尾部藏毛竇是指發生于骶尾部臀間裂處軟組織內的一種慢性竇道,常含數目不等的毛發,常在毛發脂腺分泌旺盛時出現癥狀。目前認為導致本病主要有兩種原因:一是先天性原因,由于胚胎發育過程中髓管殘留物及皮膚附屬物生成囊腫,或外胚葉向內凹陷生成囊腫而致;二是獲得性原因,由于毛發刺入皮膚,激發感染,形成竇道。患者走路時臀部扭動和摩擦,使臀中裂之間的毛發刺入附近的皮膚,形成短管道后產生引力,吸入毛發聚集于皮下脂肪內成為異物,一旦有細菌感染,即形成慢性感染或膿腫,繼而反復腫痛破潰,經久不愈[1-2]。目前普遍認為皮膚損傷、松動的毛發和內吸力是藏毛竇發生的3大要素[3]。發病率男性明顯高于女性[4],以青春期毛發旺盛的肥胖男性最為多見[5],臨床上女性患者極其少見,極易造成誤診。病例中患者出現肛旁紅腫疼痛,口服抗生素癥狀好轉,易與肛腸科常見疾病肛周膿腫混淆。如若骶尾部藏毛竇伴有感染,則更難以與肛周膿腫鑒別。竇道內藏毛發是骶尾部藏毛竇的特征表現,肛門指檢可發現該病情與肛竇并無對應病理關系,同時需重視輔助檢查的重要性,可結合腹部CT或MRI檢查以診斷疾病,病理活檢可支持診斷。骶尾部藏毛竇保守治療效果不佳,治療以手術為主。術后創面的張力是影響藏毛竇術后并發癥及復發的重要因素,單純切開引流換藥或1期手術縫合治療復發率較高[6]。采取骶尾部藏毛竇切除引流術,術中設計減壓切口,減少切口張力,更利于切口的愈合,減少并發癥,減少復發。
[1] 劉昌萍,陳富軍.尾部藏毛竇183例臨床分析[J].深圳中西醫結合雜志,2009,19(5):288-291.
[2] SMíD D,NOVáK P,LISKA V ,et al. Pilonidal sinus-surgical management at our surgical clinic[J]. Rozhl Chir,2011,90(5):301-305.
[3] 陳葉紅,費鳳珍,林才照.13例骶尾部藏毛竇外科治療體會[J].全科醫學臨床與教育,2008,6(5):419-420.
[4] MAGHSOUDI H,NEZAMI N,GHAMARI A A.Ambulatory treatment ofchronic pilonidal sinuses with lateral incision and primary su ture[J].Can J Surg,2011,54(2):78-82.
[5] 張東銘.盆底肛管直腸外科理論與臨床[M].2版.北京:人民軍醫出版社,2011:143.
[6] 連文學,董新紅.尾部藏毛竇2例治療體會[J].中國中西醫結合外科雜志,2000,8(6):4.
R249.7
B
1004-2814(2016)09-0921-01
2016-0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