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 平,向 濤,宋品祥,敬素清(重慶市江北區中醫院針灸康復科,重慶 400020)
鄒芳英治療腰腿痛經驗
黃 平,向 濤,宋品祥,敬素清
(重慶市江北區中醫院針灸康復科,重慶 400020)
鄒芳英醫師用針刺結合穴位注射治療腰腿痛有很好效果,介紹如下。
例1:張某,女,54歲,2015年12月28日就診。1個月前因背負重物后出現腰部疼痛,經針灸治療癥狀有所好轉但腰部仍疼痛。CT示L5輕度滑脫。檢查L4、L5旁壓痛明顯,髂后上嵴內側緣、小腿(承山、飛揚、跗陽處)壓痛明顯,直腿抬高試驗(+)。診斷為腰痛病。取L4、L5夾脊穴、大腸腧、承山、飛揚、跗陽。以2寸針灸針直刺L4、L5夾脊穴至椎骨迭連處,采用平補平瀉方法,留針30min。以2寸針灸針直刺委中、承山、飛揚、跗陽至有脹感,采用平補平瀉方法,留針30min。大腸腧處施以齊刺法,以2寸針灸針斜刺至髂后上嵴內側緣,采用平補平瀉方法,留針30min。④針刺后以復方當歸注射液混合醋酸潑尼松龍注射液(3︰1),于L4、L5夾脊穴垂直進針至椎骨迭連處附近注射0.8mL、于大腸腧斜刺進針至髂后上嵴內側緣附近處注射0.8mL。治療后第2天疼痛、酸脹癥狀減輕,繼續治療10天后癥狀基本消失。
例2:鄧某,男,28歲,2015年12月2日就診。3天前因背負重物后出現腰部急性疼痛,腰部俯仰、轉側等活動受限,休息熱敷后癥狀加重。CT示L4~L5,L5~S1椎間盤突出。檢查L3,L4,L5旁壓痛明顯,板狀腰,直腿抬高試驗(+)。診斷為腰痛病。取L3、L4、L5夾脊穴、委中。以2寸針灸針直刺L3、L4、L5夾脊穴至椎骨迭連處,采用平補平瀉方法,留針30min。以2寸針灸針直刺委中至有脹感,采用平補平瀉方法,留針30min。針刺后用復方當歸注射液混合醋酸潑尼松龍注射液(2︰1),于L3、L4、L5夾脊穴垂直進針至椎骨迭連處附近注射0.8mL。臥床休息,治療2天后疼痛癥狀有所減輕,繼續治療7天后癥狀明顯好轉,治療15天后癥狀基本消失。
例3:吳某,男,35歲,2016年1月17日就診。2個月前久坐后出現腰部疼痛伴左小腿酸脹,腰部俯仰時疼痛。CT示L4~L5,L5~S1椎間盤突出。檢查L3,L4,L5旁壓痛明顯,骶骨翼外緣處(胞肓、秩邊處)、小腿(承山、飛揚、跗陽處)壓痛明顯,左下肢抬高在40°時出現直腿抬高試驗(+)。診斷為腰痛病。取L3、L4、L5夾脊穴、胞肓、秩邊、委中、承山、飛揚、跗陽。以2寸針灸針直刺L3、L4、L5夾脊穴至椎骨迭連處,采用平補平瀉方法,留針30min。以2寸針灸針直刺委中、承山、飛揚、跗陽至有脹感,采用平補平瀉方法,留針30min。胞肓、秩邊處施以齊刺法,以3寸針灸針斜刺至骶骨翼外緣,采用平補平瀉方法,留針30min。針刺后用復方當歸注射液混合醋酸潑尼松龍注射液(3︰1),于L3、L4、L5夾脊穴垂直進針至椎骨迭連處附近注射0.8mL、于胞肓、秩邊斜刺進針至骶骨翼外緣附近處注射0.8mL。治療7天后疼痛、酸脹癥狀減輕,繼續治療15天后癥狀明顯好轉,治療30天后癥狀消失。
按:腰腿痛屬中醫“痹證”、“腰痛”范疇。夾脊穴位于督脈及太陽經之間,從解剖位置看夾脊穴深處位于上下椎骨迭連處,其附近有脊神經通過,當脊神經周圍軟組織產生無菌性炎癥刺激脊神經時可出現腰椎間盤突出癥狀。治療中遵循“在骨守骨,在筋守筋”原則,針刺直達椎骨迭連處,可疏通局部經筋脈絡,擴張血管,消除脊神經處軟組織無菌性炎癥。大腸腧為其在體表的定位點,在大腸腧處以齊刺法斜刺至髂后上嵴內側緣改善局部血液循環。委中為治療腰痛的要穴,承山、飛揚、跗陽為對癥取穴,疏通局部經絡氣血,暢通局部氣機。針刺后腰4~5夾脊穴、大腸腧處注射復方當歸混合液可擴張血管,增加血流,加速組織代謝,松解軟組織粘連,消除無菌性炎癥從而消除疼痛[1]。
[文獻參考]
[1] 樓征亮,武耀光.復方當歸注射液藥理作用和臨床研究進展[J].亞太傳統醫藥,2006,2(4):73-75.
[中圖分類號]R249.7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4-2814(2016)06-0609-01
[收稿日期]2016-03-18
[通訊作者]向 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