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和平,方 薇(.黑龍江中醫藥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黑龍江 哈爾濱 50040;.黑龍江中醫藥大學04級碩士研究生,黑龍江 哈爾濱 50040)
證治集粹
涼血養陰化斑湯治療皮膚病驗案舉隅
王和平1,方 薇2
(1.黑龍江中醫藥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黑龍江 哈爾濱 150040;2.黑龍江中醫藥大學2014級碩士研究生,黑龍江 哈爾濱 150040)
辨證論治是中醫認識和治療疾病的基本原則,臨床診治疾病,主要著眼于“證”的區別,同一疾病在不同的發展階段,可以出現不同的證型;而不同的疾病在其發展過程中又可能出現同樣的證型,因此在治療疾病
朱某,女,29歲,2015年5月9日初診。患者于2015 年2月初發現全身出現散在點滴狀皮損,上有銀白色鱗屑,伴輕微瘙癢。自行外用鹵米松乳膏2周后病情好轉,皮損部分消退,停藥后皮損明顯增多,面積逐漸擴大成斑塊狀,遂至當地醫院,診斷為銀屑病,口服阿維A膠囊1個月,癥狀無明顯變化。刻診:周身散在紅斑及丘疹,顏色鮮紅,上覆銀屑,瘙癢劇烈,薄膜現象(+),點滴出血現象(+),自覺皮膚灼熱,口渴引飲,大便干燥,小便黃,飲食欠佳,眠差,舌質紅,苔薄黃,脈細數。診斷為尋常型銀屑病。證屬血熱內蘊。法當清熱涼血,滋陰止癢。方用涼血養陰化斑湯。藥用生地15g,牡丹皮15g,赤芍15g,玄參15g,白茅根30g,紫草15g,地榆15g,北沙參15g,麥冬15g,防風15g,荊芥15g,生甘草10g。水煎服,日1劑,早晚飯后溫服。服7劑后,癥狀明顯改善,皮損顏色變淺,瘙癢減輕,雙上肢皮損大部分消退,納可,便調,睡眠有所改善。原方繼服14劑,皮疹基本消退,偶有輕微瘙癢,寐安,納佳,二便調,病情基本痊愈。上方不變,繼服14劑鞏固治療。
按:銀屑病是一種常見并易于復發的慢性炎癥性皮膚病,病因比較復雜,西醫學認為,該病主要與遺傳、感染、代謝障礙、內分泌、免疫功能紊亂等有關[1]。中醫學將該病分為血熱型、血燥型和血瘀型。從上述癥狀看,該患者屬風熱之邪結聚于皮膚,局部的氣血運行失暢,氣血久郁所致,治療上應以清熱、涼血、潤膚為主。
劉某,女,38歲,2014年10月19日初診。1年前顏面部出現紅斑及丘疹,瘙癢劇烈,自行去藥店購買皮炎平藥膏,外用1周后癥狀有所好轉,繼續用藥至皮損完全消退。此后面部稍有不適或起皮疹,便用此藥外涂,如此反復間斷用藥近1年,面部皮疹漸漸增多,用藥后則病情好轉,停藥數日后又加重。額部、雙頰部及下頜部皮膚潮紅,散在粟米樣紅色丘疹,干燥脫屑,毛細血管擴張明顯,伴明顯腫脹緊繃、瘙癢和灼熱感。心煩,口干口苦,大便干結,小便黃,飲食及睡眠欠佳,舌紅少苔乏津,脈細數。診斷為激素依賴性皮炎,證屬陰虛內熱。治以清熱、涼血、滋陰法為主。方用涼血養陰化斑湯。藥用生地15g,牡丹皮15g,赤芍15g,玄參15g,白茅根30g,紫草15g,地榆15g,北沙參15g,麥冬15g,防風15g,荊芥15g,甘草10g。水煎服,日1劑,早晚飯后溫服。服7劑后,顏面部潮紅略減退,丘疹減少,灼熱及瘙癢感有所減輕,但毛細血管擴張明顯,睡眠差。原方基礎上加丹參15g、炒酸棗仁30g。服14劑。兩周后,面部紅腫明顯減輕,丘疹變少,毛細血管擴張減輕,時有烘熱及輕微瘙癢感,睡眠有所改善。上方繼服14劑,面部皮疹漸漸消退,其他癥狀也明顯改善,二便正常,睡眠良好。上方不變,服14劑,痊愈。
按:激素依賴性皮炎是由于面部長期外用皮質類固醇激素,致皮膚以潮紅、萎縮、毛細血管擴張為主要表現的皮膚病[2]。面部激素依賴性皮炎屬中醫“藥毒”范疇,其病因病機,不外風、熱、毒邪阻滯面部,浸淫血脈。激素類藥物以其功效當屬于辛燥、甘溫之品,誤用、久用而致溫燥化毒,毒熱之邪外侵皮毛,蘊結腠理,氣血抑郁不通而成[3]。該患者屬陰虛內熱,熱盛傷津,肌膚失養所致,治療多以清熱解毒、涼血滋陰為主。
楊某,女,20歲,2015年3月8日初診。5天前出現咳嗽、咽痛等上呼吸道感染癥狀,自服銀翹解毒片等藥后癥狀消失,1天前突然發現雙下肢出現瘀斑、瘀點。雙下肢出現針尖至黃豆大小鮮紅色較密集的瘀點或瘀斑,皮疹略高出于皮面,撫之礙手,壓之不褪色,伴口干,大便秘結,小便黃赤,舌紅苔黃,脈洪數。查血常規、尿常規正常。診斷為過敏性紫癜。證屬熱毒發斑。治以清熱涼血化斑法。方用涼血養陰化斑湯。藥用生地15g,牡丹皮15g,赤芍15g,玄參15g,白茅根30g,紫草15g,地榆15g,北沙參15g,麥冬15g,防風15g,荊芥15g,生甘草10g。水煎服,日1劑,早晚飯后溫服。服7劑后,皮疹減少,色澤變淺,但有少量新出皮疹,口略干。原方加水牛角10g,繼服14劑。兩周后復診,皮疹基本消退,無新出皮疹,二便正常,舌質淡紅,苔薄白,脈略數。血、尿常規均正常,遂繼服7劑以鞏固療效。守上方加減共服28劑,病告痊愈。
按:過敏性紫癜是一種常見的血管變態反應性疾病,是由于機體對某些致敏物質發生變態反應,引起廣泛小血管炎,導致毛細血管通透性和脆性增加而引起滲出性出血和水腫[4]。過敏性紫癜屬中醫“葡萄疫”范疇,有熱盛迫血、陰虛火旺、氣不攝血等證候之分[5]。該患者為熱毒熾盛,迫血外溢,血液不循常道,泛溢于肌膚所致,并有傷陰之象,治宜清熱涼血消斑。
引起上述疾病的病因雖復雜,但中醫認為皆由火熱之邪所致。可外感火熱之邪,可因外感風、寒、暑、濕、燥入里而化火,也可因臟腑功能失調和情志的變化而化火。《內經》中論“諸痛癢瘡皆屬于心……皆屬于火”,火性炎上,上蒸于面部,可出現紅斑;火屬陽性,發病迅速,可出現丘疹;火之邪易耗傷津液,日久耗傷陰血而致肌膚失養,可出現干燥脫屑、瘙癢劇烈、緊繃感等;火熱之邪可灼傷脈絡,迫血妄行,出現瘀斑、瘀點。治療時應審因論治,根據異病同治的理論,靈活加減。導師擬定涼血養陰化斑湯治療銀屑病、過敏性紫癜等皮膚病。方中生地清熱涼血、養陰生津;牡丹皮清熱涼血、活血散瘀,赤芍清熱涼血、活血化瘀;玄參涼血滋陰、瀉火解毒,白茅根清熱涼血而止血;紫草清熱涼血、解毒透疹,地榆涼血止血、解毒斂瘡;防風及荊芥疏風止癢、透疹消瘡,北沙參性甘苦味淡微寒,清養肺胃之陰,麥冬清心潤肺、養陰生津;生甘草清熱解毒、調和諸藥。諸藥合用,并隨癥加減,有清熱、涼血、滋陰之功效。營血之熱得清,風熱之邪得解,肌膚得以滋養,血氣運行通暢,則皮疹自消。如此,內外和暢,氣機通暢,營衛調和,肌膚濡潤,外不得侵,則皮膚安康無患矣。
[參考文獻]
[1] 趙辨.中國臨床皮膚病學[M].南京:江蘇鳳凰科學技術出版社,2009:1008.
[2] 劉穎,李鐵男.激素依賴性皮炎的中西醫結合治療進展[J].遼寧中醫藥大學學報,2008,10(8):172-174.
[3] 蔡希.激素依賴性皮炎辨治體會[J].新中醫,2006,38(8):81-82.
[4] 劉金鳳,朱永琴.過敏性紫癜中西醫病因病機的研究進展[J].中國中醫急癥,2012,21(1):99-101.
[5] 王忠平.自擬滋陰涼血飲配合西藥治療復發性過敏性紫癜20例療效觀察[J].山西醫藥雜志(下半月版),2011,40(24):1259.
[中圖分類號]R249.7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4-2814(2016)06-0609-03
[通訊作者]方 薇時可分別采取“同病異治”或“異病同治”的原則。導師根據多年臨床經驗以及對常見皮膚病獨到的見解,以組方寓意和異病同治的中醫傳統理論為指導,臨床靈活加減,擬定涼血養陰化斑湯治療皮膚病取得良好臨床效果,茲舉驗案如下。
[收稿日期]2016-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