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彥(重慶市渝北區第二人民醫院,重慶 401147)
綜合方法治療周圍型面癱療效觀察
周 彥
(重慶市渝北區第二人民醫院,重慶 401147)
[摘 要]目的:觀察綜合方法治療周圍型面癱的療效。方法:80例隨機分為甲組和乙組各40例。兩組均用針灸、理療,乙組加用牽正散口服,療程4周。結果:乙組臨床療效明顯優于甲組,病情好轉的時間明顯快于甲組。結論:綜合方法治療周圍型面癱療效較好。
[關鍵詞]周圍型面癱;綜合方法;對照治療觀察
筆者用針灸、理療配合中藥治療面癱效果較好,總結如下。
共80例,均為2012年1月至2015年12月我院住院患者,急性首次發病77例,第2次發病3例,均為發病后1~3天就診。隨機分為甲組和乙組各40例。甲組男21例,女19例;年齡25~80歲,平均50歲;左側口眼歪斜18例,右側口眼歪斜22例。乙組男17例,女23例;年齡23~78歲,平均48歲;左側口眼歪斜23例,右側口眼歪斜17例。
根據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神經病學》[1]診斷標準診斷為周圍型面癱。
兩組均主穴取地倉、頰車、陽白、下關、巨髎、合谷、太沖。風寒襲絡加風池、列缺,風熱襲絡加大椎、太陽,風痰阻絡加足三里、豐隆,氣虛血瘀加足三里、三陰交。眼瞼閉合不全加攢竹、絲竹空,人中溝歪斜加水溝。針刺,加用電針刺激。另用TDP照射,藥物透入理療。
乙組加用牽正散。白附子5g,全蝎5g,僵蠶10g。風寒襲絡加荊芥10g,防風10g,桂枝10g,甘草5g;風熱襲絡加金銀花15g,蟬蛻10g,板藍根15g;風痰襲絡加白芥子5g,膽南星10g,陳皮10g;氣虛血瘀加黃芪30g,當歸10g,川芎20g,紅花10g;虛風內動加山茱萸10g,山藥20g,地黃15g。每日1劑,水煎服。特別注意鹽全蝎要用清水清洗去鹽后再煎熬,以免湯劑太咸。藥物劑量根據患者體質而定。
兩組共治療4周。
根據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神經病學》。口眼歪斜消失,眼瞼閉合自如,鼻唇溝居中者為痊愈。口眼歪斜在面部自然表情時消失,在微笑時可見輕微歪斜者為有效。口眼歪斜,眼瞼閉合不全無明顯緩解或加重為無效。
甲組痊愈20例,有效10例,無效10例,痊愈率50.0%。乙組痊愈35例,有效4例,無效1例,痊愈率87.5%。兩組痊愈率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口眼歪斜癥狀從入院起至恢復時間對照組平均(15.3±3.4)天,治療組(22.3±2.5)天,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面癱屬中醫“口眼?斜”范疇。多因脈絡空虛,風寒之邪乘機侵襲陽明、少陽脈絡,以致經氣阻滯,筋脈失養,筋肌縱緩不收而發病。風邪中于面部陽明經脈,與痰濕之邪相合,雍滯經絡。治療宜祛風化痰以除致病之因,解痙以除風象。牽正散中白附子驅風化痰解痙,長于治療頭面之風;全蝎、僵蠶祛風解痙,又善通絡。因此,牽正散治療面癱有顯著療效。
[參考文獻]
[1] 王維治.神經病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
[中圖分類號]R277.751.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4-2814(2016)06-0533-02
[收稿日期]2016-0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