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芳(甘肅省金昌市中西醫結合醫院康復科,甘肅 金昌 737000)
?
傳統針灸結合平衡針灸治療肩周炎36例
劉 芳
(甘肅省金昌市中西醫結合醫院康復科,甘肅 金昌 737000)
近兩年筆者用傳統針灸結合平衡針灸治療肩周炎療效顯著,總結如下。
共36例,女21例﹑男15例,年齡45~68歲,病程1個月~2年。
診斷標準參照《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有風寒濕邪侵襲史或外傷史。早期肩部酸痛,以后逐漸加劇,晝輕夜重,天氣變化或勞累后加重。肩關節周圍有明顯的壓痛,疼痛可向頸項及上肢擴散。隨著病情進展,肩關節周圍軟組織發生粘連,肩關節主動和被動活動均受限,以外展﹑上舉﹑內外旋更為明顯。嚴重者可發現肩部肌肉萎縮。X線及化驗檢查無異常。
傳統針灸治療。主穴取肩髃﹑肩髎﹑肩貞﹑肩前﹑阿是穴,配穴取手太陽經證加后溪,手陽明經證加合谷,手少陽經證加外關。用2寸毫針,肩髃﹑肩髎向極泉方向透刺,肩前可向肩后方向直刺,使局部產生酸脹感并擴散至整個肩關節,均平補平瀉,留針20~30min。另用TDP照射,畏寒怕涼者加溫針灸或艾條灸,拔針后在疼痛部位加拔火罐。
平衡針灸治療。患者坐位,下肢下垂,用2寸毫針在對側肩痛穴(腓骨小頭與外踝高點連線的上1/3處)。直刺進針,上下提插,出現觸電式針感向踝關節﹑足面方向傳導,令患者活動肩部,內外旋轉,前伸后屈等,疼痛減輕或消失后出針。
每日1次,10次為一療程,休息5天,繼續下一療程。
治愈:肩部疼痛消失,肩關節功能完全或基本恢復。好轉:肩部疼痛減輕,活動功能改善。未愈:癥狀無改善。
1個療程治愈16例,2個療程治愈15例﹑好轉5例,總有效率100%
肩周炎因肩部感受風寒,阻痹氣血;或勞作過度﹑外傷損及筋脈,氣滯血瘀;或年老氣血不足,筋脈失養;使肩部脈絡氣血不通所致。肩部主要為手三陽經所主,局部選穴可疏通肩部經絡氣血,活血祛風而止痛。艾灸具有溫經散寒﹑祛濕通絡作用。肩痛穴具有消炎止痛﹑擴張血管﹑調節神經的作用,針刺肩痛穴可刺激機體發揮自身調節平衡系統的功能,起到自我調節﹑自我修復的作用。
[中圖分類號]R246.284.8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4-2814(2016)05-0483-01
[收稿日期]2016-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