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琳華,于文洲(.山東中醫大學04級碩士研究生,山東 濟南5004;.山東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山東 濟南 5004)
?
中藥內服配合熏洗治療瞼緣炎體會
何琳華1,于文洲2
(1.山東中醫大學2014級碩士研究生,山東 濟南250014;2.山東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山東 濟南 250014)
瞼緣炎屬中醫“瞼弦赤爛”范疇,發于上﹑下瞼弦,其部位為五輪中的肉輪,內應脾胃,故脾胃功能失常者常患。若飲食不節,或過食辛辣甜膩之品,致使脾胃運化失常,濕熱內蘊,復受風邪,風﹑濕﹑熱邪搏結于瞼弦則易發生。筆者治療瞼緣炎1例效果較好,介紹如下。
陳某,男,46歲,2015年8月11日初診。半月前因受風后出現雙眼上﹑下瞼弦紅赤潰爛,伴刺癢疼痛,流淚,當地眼科醫院診斷為瞼緣炎,予以紅霉素眼膏﹑托百士滴眼液外用﹑穿王消炎片口服等治療,未見明顯療效,遂來診。詳細詢問病史,素喜肥甘,嗜酒,查雙眼上﹑下瞼弦紅赤潰爛,瞼結膜充血(+++),睫毛根部有黃色膿痂等分泌物堆積,雙上眼瞼睫毛部分脫落,剩余睫毛顏色發白,舌質紅苔黃膩,脈滑數。中醫診斷為瞼弦赤爛(雙),辨證為脾胃蘊熱﹑風熱上搏。西醫診斷為潰瘍性瞼緣炎(雙)。治以清熱祛濕﹑祛風止癢為主。方選除濕湯加減。藥用黃芩15g,黃連10g,陳皮10g,茯苓10g,廣藿香6g,地膚子10g,牡丹皮12g,赤芍12g,荊芥10g,防風10g,石榴皮20g。先用300mL水浸泡中藥0.5h,再由文火煎至100mL。煎后取汁,閉目熏眼,待藥汁溫和,再取少量湯汁外用,余下湯汁內服。外用湯汁使用時,用消毒棉棒蘸取藥汁擦洗患處,注意勿使藥汁流入瞼裂內,每日3次,堅持上述治療5天,雙眼上﹑下瞼弦紅赤潰爛較前明顯減輕,瞼結膜充血(+~++),刺癢疼痛﹑流淚癥消失。用上法治療15天,復查雙上﹑下眼瞼無紅赤潰爛,睫毛根部無黃色膿痂等分泌物,雙睫毛顏色恢復正常,睫毛脫落部位可見少量新生睫毛,隨訪半年無復發。
《審視瑤函》曰:“風木克乎脾絡,故迎風即作赤爛,血虛…故無風常作爛赤。”《諸病源侯論·目赤爛眥侯》曰:“此由觸風日,風熱之氣傷于目,而眥瞼皆赤爛,見風彌甚。”可見疾病與脾胃蘊熱﹑外感風邪有關。風勝則癢,濕勝則爛,熱勝則癢,總由風﹑濕﹑熱三邪為病。治當調整脾胃功能,清熱祛濕﹑祛風止癢。除濕湯加減方中黃芩﹑黃連清熱祛濕,陳皮﹑茯苓理氣健脾利濕,廣藿香芳香醒脾,荊芥﹑防風祛風除濕,牡丹皮﹑赤芍活血止痛,石榴皮殺蟲止癢。諸藥合用,祛邪不傷正,扶正不留邪。清代吳師機云:“外治之理﹑即內治之理,外治之藥即內治之藥。”利用藥汁蒸騰之熱藥氣,以助退赤消腫,止癢定痛。
用藥期間注意飲食調節,忌食辛辣炙煿之品,以防脾失健運,助濕生熱,戴防風眼鏡。中藥內服配合熏洗方法治療瞼緣炎安全有效。
[參考文獻]
[1] 段俊國.中西醫結合眼科學[M].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05:108.
[2] 惠延年.眼科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2:45.
[3] 曾慶華.中醫眼科學[M].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03:113.
[4]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M].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1994:96.
[中圖分類號]R249.7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4-2814(2016)05-0503-01
[收稿日期]2015-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