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萬忠
(內蒙古呼倫貝爾市新巴爾虎左旗新寶力格蘇木農牧業服務中心,內蒙古呼倫貝爾 021212)
北方地區牛常見疾病癥狀及防治總結
張萬忠
(內蒙古呼倫貝爾市新巴爾虎左旗新寶力格蘇木農牧業服務中心,內蒙古呼倫貝爾 021212)
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發展,北方地區的畜牧業也在逐步加以完善,但在養殖牲畜的過程中,將遇到許多常見的牲畜疾病問題。對于北方地區牛羊疾病所產生的危害,常給養殖戶帶來嚴重的經濟損失。牛在養殖過程中易出現腹瀉、肺炎等呼吸道和消化道疾病問題,久治不愈,為此,本文將針對內蒙古地區牛養殖過程中常出現的疾病問題進行探討,分析牛常見疾病癥狀,根據不同癥狀問題做出相應防治措施,從而增強養殖戶對牲畜疾病防治的意識。
疾病;癥狀;防治
對于犢牛,在其剛出生時,呼吸道發生障礙或是無呼吸,但還有心跳,這就是犢牛窒息或是假死的現象。如果沒能即使發現并采取搶救措施,將導致新生犢牛的死亡。在牛犢輕度窒息時,表現為軟弱無力,呼吸一下微弱又一下急促,間隔時間較長。舌脫出于口角,有羊水粘液從口、鼻流出。肺炎是帶有嚴重呼吸障礙的肺部炎癥性疾病,剛出生的牛較容易發生。其主要原因時管理不當以及病菌感染所致,危害非常大。其特征主要是不進食、喜歡常臥、精神郁悶、咳嗽、體溫升高、呼吸困難和肺部進行聽診時有異常的呼吸聲。
牛巴氏桿菌病多為發熱癥狀,起病急,屬于急性傳染病。該病常出現于夏季,通過消化道以及呼吸道等途徑進行傳播,當牛被蚊蟲叮咬或是皮外有傷口都會導致該病的發生。牛巴氏桿菌病的主要病原為多殺性巴氏桿菌,其形態表現較小,呈現革蘭氏染色陰性。該病主要的寄生宿主為健康牛,若在長途運載過程中不注重牛的殺菌消毒問題,將導致牛的抵抗力下降,細菌將有機可乘,進而使牛換上牛巴氏桿菌病。造成該病的因素還有很多,如:氣候惡劣、飼養環境差、著涼、疲勞以及食物不夠吃等都會引起。該病毒依據臨床表現的不同分為三大類:水腫型、敗血型以及肺炎型。
2.1 水腫型
水腫首先在牛的前胸及頭部位置顯現,隨后又蔓延到下腹。水腫的位置一般剛開始都較為堅硬且會有疼痛感,繼而腫脹位置從發熱到溫度逐漸降低,疼痛感也慢慢減小。當牛發現有水腫現象,其舌頭有較明顯的腫脹,然后流口水甚至導致呼吸困難,最后窒息約在2-3d內死亡。
2.2 敗血癥型
該型的發生會導致病畜發高燒,隨后精神狀態越來越差,接著心跳加速,反芻消失,眼結膜有充血現象,其鼻內會出現膿性分泌物。牲畜出現該病時常常會伴有血便、粘液便,甚至是伴有血尿,該型起病急,預后不良,病畜常常會在1d內死亡。
2.3 肺炎型
該類型現在是最多見的,當牛發生該類型的病時常表現為發熱,呼吸急促,肺炎的體征隨后又逐漸顯露出來,當其咳嗽時,會因為疼痛而感到痛苦,接著呼吸極為費力,鼻內會流出漿液性的鼻涕,有的時候鼻涕內會有血絲,隨后轉化為膿性鼻涕。幼崽則會出現下痢,糞便里常帶有血。可在7h內可恢復或是轉為慢性型。
壞死桿菌病常出現在牛的蹄部和口腔內,主要感染損傷后的皮膚和黏膜上。要對發生該病的牲畜進行治療則需將局部壞死的阻止進行徹底的清除,要用10%的硫酸銅對其蹄部進行清理,之后涂上碘甘油來進行治療。如果是病情較為嚴重的病畜,除了在局部進行治療外,還要用抗生素對病畜全身進行抗感染治療。壞死桿菌病臨床表現為腐蹄病和壞死性口炎。
3.1 壞死性口炎
該病多發生在未成年的牛身上,也稱“白喉”當牲畜感染此病后,口腔內的黏膜發生病變,直至壞死,病變過程中,其顏色由淺變深,最后形成了白色的假膜狀物。與此同時,還會有發熱、流口水以及膿性鼻涕等臨床表現的出現,死亡的病畜大多是因為病變后,累積到肺部以及腸內,膿毒血癥的引發也會致使牲畜死亡。
3.2 腐蹄病
該病常發生在成年牛身上,其臨床癥狀表現為蹄部發生病變而導致牛不能直立行走,由于蹄上的組織不全,從而出現跛行狀態。一旦發現該病時一定要抓緊時間治療,阻止病原菌進入血液循環,從而引發膿毒癥最后導致病畜死亡。
(1)疾病防治,綜上病癥對患病的牲畜要進行預防,在飼養牛時候,要對飼養環境進行清掃,保持圈舍的干凈。養殖戶在喂養牛時,要進行科學性的喂養,提供的飼料要柔軟充足,不能使牛有饑餓的現象發生,同時要提高牛的抵抗力。針對已發病的牛要及早發現并進行隔離治療,阻止病毒的傳播。病牛所在的圈舍要用5%的漂白粉進行消毒,被污染的圈舍土壤要進行翻新,病牛污染的墊料要及時銷毀,不能在對其它養殖牲畜又繼續使用這些墊料。每年還要對這牛進行免疫。
(2)加強飼養管理,對管理人員要進行全面的養殖知識培訓,養殖過程中,通過培訓的內容,讓養殖人員能夠輕易辨認牛的健康情況,發現患病牛后能夠對其進行科學的治療。以此減少牛的死亡率。管理技術培訓,牛的養殖過程中,不能缺乏養殖人員的養殖技術,對剛出生的牛養做到細心護理,對犢牛的飲食要妥善安排,防止牛易患疾病。還要防止病牛和病菌的引入,使其他牛遭受傳染。
(3)做好疫苗注射
養殖人員要對牛進行疫苗注射,所使用的針管要進行全面消毒,防止帶入病菌,導致病毒感染。免疫知識的提高對養殖人員也是必不可少的,疫苗的類型要進行全面了解。當牛在患病時,所注射的藥物不能胡亂使用。在生產中,應要根據當地牛群的流行病學特點進行預防注射。通常情況下是在春季或秋季注射瘁疽、腸毒血癥三聯菌苗和炭疽、大腸桿菌病菌苗等,增強牛對疾病的抵抗力。管理人員要養成定定期觀察羊群狀態的習慣,發現病牛及時診治。
[1] 張宇,陳博.冬季奶牛常見病及其防治[J].養殖技術顧問,2012,(3):123.
[2] 劉波.牛常見疾病癥狀及防治方法[J].農民致富之友,2013,(7):197.
[3] 汪德東.牛常見中毒性疾病的防治[J].江西畜牧獸醫雜志,2005,(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