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卻卓瑪
(青海省共和縣畜牧獸醫站,青海共和 813099)
牦牛常見寄生蟲病及防治方法
龔卻卓瑪
(青海省共和縣畜牧獸醫站,青海共和 813099)
牦牛在肉類市場中具有較高生產價值,具有廣闊市場前景,近年來越來越多養殖戶開始投身于牦牛養殖中。在牦牛養殖過程中需要重點警惕的便是寄生蟲病,一旦感染寄生蟲后牦牛自身抵抗力和免疫力便會降低,影響正常生長發育便,從而造成牦牛相關產品質量下降,甚至引起人畜共同感染。因此在牦牛養殖過程中必須要加強常見寄生蟲病防治。
牦牛;寄生蟲病;防治;方法
牦牛原本是青藏高原特有家畜品種,是青藏高原地區支柱經濟產業,現主要分布在我國青海、四川、甘肅及西藏等地區。我縣隸屬青海地區,牦牛是我縣畜牧養殖主要種類,在我縣畜牧養殖中占有重要地位。在牦牛養殖過程中,常見寄生蟲病是影響牦牛養殖效率和牦牛相關產品質量的重要因素,對此養殖戶必須要重視牦牛常見寄生蟲病防治,確保牦牛養殖效率和牦牛產品質量。
①蠕蟲病:又成為消化道線蟲病,主要是牦牛消化道中有較多線蟲所致,若癥狀較輕,可引起牦牛出現貧血,體重逐漸減輕,影響牦牛品質,癥狀嚴重情況下可導致牦牛出現死亡。蠕蟲病通常好發于春季,易引起牦牛死亡;②棘球鰲病:也叫包蟲病,主要是感染棘球絳蟲引發的一種寄生蟲病,可存在于牦牛肝、肺或其他器官中,引起周圍組織發生貧血問題,進而出現感染情況,該病屬于人畜共患病,危害性較大;③肝片吸蟲病:發生原因是牦牛膽管中寄生有許多肝片吸蟲,該沖形狀呈片狀,可引起牦牛發生急性或慢性膽管炎、感染等疾病,甚至可導致牦牛全身中毒,或出現全身性營養障礙;④莫尼茨絳蟲病:主要是引起牦牛出現水腫、貧血或神經癥狀等,主要好發于夏季階段,具有較高死亡率;⑤腦包蟲病:是處于中絳階段的多頭絳蟲引發,該寄生蟲在寄生牦牛初期階段,可引起牦牛體溫升高,持續時間較長,而后則會引發牦牛出現典型神經癥狀;⑥牦牛前后盤吸蟲病:牦牛瘤胃中寄生有較多前后盤科、前后盤屬、腹袋屬等不同類型前后盤吸蟲,童蟲在移動過程中會給牦牛身體帶來較大危害。
2.1 預防宣傳廣泛性
可通過發放知識手冊、開辦講座、培訓等方式來向廣大農民養殖戶講解牦牛寄生蟲病相關知識及防治措施,提高養殖戶認知和重視程度,讓其正確認識到寄生蟲病對牦牛正常生長和畜產品質量產生的不利影響,減少人畜共患寄生蟲病給人體健康帶來的危害。在宣傳過程中重點向養殖戶講解寄生蟲病防治措施,促使養殖戶從源頭上來切斷寄生蟲病傳播途徑,降低寄生蟲病患病率。宣傳工作還注意全面性和廣泛性,從整體上提高廣大養殖戶牦牛生產技能,確保公共衛生安全,避免不安全食品進入市場中[1]。
2.2 飼養管理嚴格性
牦牛養殖中寄生蟲病的發生不可避免,嚴格飼養管理是降低寄生蟲病發生率的重要手段,因此養殖戶在養殖中必須要注意飼養管理的嚴格性。飼養中注意對牦牛進食量、飲水量、排泄量及精神情況等進行觀察,若牦牛出現異常情況應首先進行隔離,再確診牦牛寄生蟲病類型或其他疾病后積極隔離治療。對于病死的牦牛應根據其患病類型進行科學處理。若診斷患病牦牛為肉源性人畜共患寄生蟲病,則不可流入市場或食用,而應直接進行深埋或無公害處理;若診斷為非肉源性人畜共患寄生蟲病,或牦牛僅僅只感染畜類寄生蟲病,在對牦牛進行高溫處理后可食用。發生寄生蟲病后的圈舍或牦牛日常生活場地,應進行重點消毒,并實施殺螨處理。對未出現寄生蟲病的牦牛要積極預防,防止病情擴散。
2.3 放牧養殖安全性
牦牛需要進行放牧養殖,其日常活動范圍也較廣,因此一旦發生具有傳染性的寄生蟲病便很容易擴散。養殖戶在進行放牧養殖中可在圍欄周圍放置一些防治藥物,經常打掃牦牛圈舍、活動場所或放牧場所糞便,減少糞便感染幾率。在放牧養殖過程中,由于放牧草原大多較為廣闊,牦牛在放牧移動中可能會把感染蟲卵攜帶到更多區域,導致寄生蟲病感染面積增大。比如說肝片吸蟲病是由肝片吸蟲引起,其中間宿主為椎實螺,這種生物多生活在沼澤區域,牦牛在這些區域活動過程中便很可能感染該病,所以在放牧中應進行安全放牧或輪牧。
2.4 牦牛驅蟲預防性
患病牦牛和帶蟲者是寄生蟲病主要傳染源,是造成病原散播的關鍵途徑,因此要定期對牦牛進行預防性驅蟲[2]。在每年春季或秋季分別對牦牛進行一次驅蟲,春季驅蟲多在放牧前進行,這樣能夠避免對草原產生污染,防止病原擴散;秋季驅蟲則通常在轉移草場前進行,這階段進行驅蟲的優點是能夠保證牦牛冬季保膘,順利度過寒冷的冬季。此外,還有部門養殖戶在深冬季節進行預防性驅蟲,這是因為深冬季節寄生蟲幼蟲和蟲卵發育會受到影響,這時進行驅蟲能夠降低牧場污染程度,同時有助于保護牦牛健康。
2.5 藥物選擇合理性
針對牦牛寄生蟲病的治療,關鍵是要保證選擇藥物的合理性和有效性,在選擇藥物之前,首先要準確判斷寄生蟲類型、特點、感染位置、危害性及寄生蟲發育情況,并根據藥效強弱、毒副作用和牦牛病情情況來確定藥物,了解牦牛種類、營養發育程度和健康狀況,同時還要判斷藥物與寄生蟲以及與宿主三者間的關系。除此之外,在選擇藥物上還要考慮養殖場具體情況,確保抗寄生蟲類藥物的合理性和有效性,制定準確藥物劑量、療程,確保治療效果。
牦牛寄生蟲病會對牦牛生產效率和生產質量產生重要影響,給養殖戶帶來較大經濟損失。所以,養殖戶在牦牛養殖中必須要重視寄生蟲病防治工作,加強預防、重點防治,減少寄生蟲病給牦牛及人類健康帶來的不利影響,顯著提高牦牛養殖經濟效益。
[1] 袁立崗,劉金靈,蒲敬偉,等.天山牦牛主要寄生蟲病區系調查報告[J].新疆畜牧業,2015,(6):39-41.
[2] 卡毛加,吳春花.淺析同仁縣雙朋西鄉牦牛牛皮蠅病的防治[J].山東畜牧獸醫,2015,(1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