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文敏
(思茅區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云南思茅 665000)
淺談動物免疫及免疫效果
黃文敏
(思茅區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云南思茅 665000)
免疫接種是根據特異性免疫的原理,采用人工方法給動物接種疫苗、病毒素或免疫血清等生物制品,使機體產生對應病原體的抵抗力,即主動免疫或被動免疫。本論文講述了動物免疫的基本知識、動物免疫標識、對免疫效果的評價以及動物免疫失敗的原因。
免疫;免疫接種;疫苗
1.1 研究背景
隨著我國的經濟高速發展,農業在國民經濟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而畜牧業是現代農業的主導產業。
1.2 國內外研究現狀
以肉類為主的動物性食品貿易日益增加,同時隨著形式的發展,我國已經加入WTO,參加世界貿易競爭。而動物性食品的后盾力量——畜牧業近年來連續遭受高至性禽流感、高致病性豬藍耳病、口蹄疫等重大疫病的沖擊,給畜牧業帶來了不良的負面影響。
1.3 研究目的及意義
加強免疫是控制和減少疫病發生的有效途徑,能有效的保障養殖業發展、保護人體健康、促進經濟貿易發展。
2.1 免疫接種的分類
根據免疫接種的時機不同,可分為預防免疫接種、緊急免疫接種和臨時免疫接種。
2.1.1 預防免疫接種
為預防疾病的發生,平時有計劃的給予健康動物進行免疫接種,叫預防免疫接種。如根據免疫接種計劃而進行的各種動物的常規免疫。預防接種要有針對性,預防什么疫病要根據該地區的具體情況而定,如本地區有哪些疫病有潛在的威脅,鄰進地區有哪些疫情,針對所掌握的這些情況,制定每年的預防接種計劃。
2.1.2 緊急免疫接種
發生動物疫病時,為迅速控制和撲滅疫病的流行,而對疫區和受威脅區內尚未發病的動物進行的免疫接種叫緊急免疫接種。緊急接種使用高免血清,其具有安全、產生免疫快的特點,但免疫期短,用量大,價格高,不能滿足實際使用。有些疾病(如口蹄疫、豬瘟、雞新城疫、鴨瘟)緊急接種使用疫苗,也可取得較好的效果。緊急接種必須與疫區的隔離、封鎖、消毒等綜合措施配合。必須注意緊急接種的目的是建立“免疫帶”以包圍疫區,阻止疫病向外傳播。
2.1.3 臨時免疫接種
臨時為避免某些疫病發生而進行的免疫接種叫臨時免疫接種。如引進、外調、運輸動物時,為避免途中或到達目的地后暴發某些疫病而臨時進行的免疫接種。如家畜去勢、手術時,為防止發生某些疫病而進行的臨時免疫接種。
2.2 疫苗的種類及特點
常見疫苗的種類分為傳統疫苗和基因工程技術生產的新興型疫苗。
2.2.1 傳統疫苗
傳統疫苗是指以傳統的常規方法,對細菌、病毒進行培養或用含毒組織制成的弱毒活疫苗或滅活疫苗。
(1)弱毒疫苗
弱毒疫苗是利用毒力減弱的細菌或病毒等微生物經大量繁殖后制成的活苗稱為弱毒苗。
弱毒苗的特點:雖然原有毒力已經減弱,但仍然保留其抗原性,接種后能在體內生長、繁殖,既能增加相應的抗原量,又可延長和加強其抗原刺激作用,因此用量小,產生免疫速度快,免疫效果好,免疫期長;不需要使用佐劑,因而動物產品(肉類)的品質好;免疫接種途徑多,使用方便,有時還可用于緊急免疫接種。弱毒苗也有一定的缺點,由于弱毒苗大多是用人工方法將反毒株變為弱毒株,如果病毒不夠或毒力殘留過高或發生毒力反毒現象,則易造成反毒或不良反應,嚴重時引起死亡,如果減毒過頭,毒力過弱,免疫原性同時減弱,那么免疫力也必然減弱,免疫期將不會持久。另外弱毒苗需低溫冷藏。
(2) 滅活疫苗
將病原微生物(強毒或弱毒)大量繁殖后,采用物理或化學的方法使其失活,但仍保留其免疫原性制作的苗即為滅活疫苗,又叫死疫苗滅活疫苗。可以用強毒細菌或病毒制作,也可以用弱毒細菌制作。
滅活苗的特點:安全性好,不散毒,不受母源抗體的干擾,不需低溫保存,4~15℃下保存均可,便宜制備多價苗,如果將滅活苗與弱毒苗同時使用,其免疫力會更強,維持時間會更長,并可減少免疫次數,用于幼齡動物還可減少母源抗體的干擾。滅活苗也有缺點,由于死苗被接種后不能再繁殖,因此用量大,產生免疫力較緩慢,價格較高。此疫苗只能注射(皮下或肌肉)接種,不適于滴鼻、點眼、氣霧和飲水免疫,因而費時費工,為了提高滅活苗的免疫效力,常加入某種非抗原免疫增強劑即謂佐劑。
2.2.2 基因工程技術生產的新型疫苗
可分為亞單位疫苗、活載體疫苗、基因缺失疫苗、核酸疫苗。
2.3 免疫方法
2.3.1 飲水免疫法
飲水免疫法是將可供口服的疫苗混于水中,動物通過飲水而獲得免疫。飲水免疫時應按動物頭數和每頭動物平均飲水量,準確計算需用稀釋后的疫苗劑量,以保證每一個體都能飲到一定量的疫苗。
免疫前應限制飲水,夏季一般4h,冬季一般6h,保證疫苗稀釋后在較短的時間內飲完。混有疫苗的飲水要注意溫度,一般不超過室溫為宜。
2.3.2 刺種法
在翅下無毛處避開血管,用刺種針或蘸筆尖蘸取疫苗刺入皮下,為可靠起見,最好刺兩下,如雞新城疫Ⅰ系疫苗經10倍稀釋后進行刺種。
2.3.3 滴鼻、點眼法
用乳頭管吸取疫苗滴于鼻孔或眼內1~2滴,如雞新城疫Ⅱ系疫苗的免疫接種。
2.3.4 氣霧免疫法
氣霧免疫法是用壓縮空氣通過氣霧發生器將稀釋疫苗噴射出去,使疫苗形成霧化粒子,均勻地浮游在空氣之中,通過呼吸道吸入肺內,以達到免疫目的。
2.3.5 肌肉注射
肌肉注射部位,應選擇肌肉豐滿,血管少,遠離神經干的部位。大家畜宜在臀部或頸部;豬宜在耳后、臀部、頸部;羊、犬、兔宜在頸部;雞宜在大腿基部或胸部肌肉。對中、小家畜可左手固定注射部位皮膚,右手持注射器垂直刺入肌肉內,改用左手挾住注射器和針頭尾部,右手回抽一下針芯,如無回血,即可慢慢注入藥液。對大家畜,為防止損壞注射器或折斷針頭,可用分解動作注射,即把注射針頭取下,以右手拇指、食指緊持針尾,中指標定刺入深度,對準注射部位用腕力將枕頭垂直刺入肌肉,然后接上注射器,回抽針芯,如無回血,隨即注入藥液。
2.3.6 皮下注射
皮下注射部位,宜選擇皮薄、被毛少、皮膚松弛、皮下血管少的部位。大家畜宜在頸側中1/3處,兔宜在耳后。左手食指與拇指將皮膚提起呈三角形,右手持注射器,沿三角形基部刺入皮下約2cm,左手放開皮膚,或抽針芯,如無回血,然后在推動注射器活塞將疫苗徐徐注入。
2.3.7 皮內注射
皮內注射部位,宜選者皮膚致密、被毛少的部位。馬、牛宜在頸側、尾根、肩胛中央,豬宜在耳根后,羊宜在頸側或尾根部,雞宜在肉鬢部位。用左手將皮膚挾起一皺或以左手繃緊固定皮膚,右手持注射器,將柱頭在皺上或皮膚上斜著使針頭幾乎與皮膚平行地輕輕刺入皮內約0.5cm左右,放松左手,左手在針頭和針筒交接處固定針頭,右手持注射器,徐徐注入藥液。
為加強和規范動物強制免疫工作,有效控制重大動物疫病,農業部于2002年5月24日以農業部第13號令的形式發布了《動物免疫標識管理辦法》,決定自2005年7月1日起在全國捍衛內實行新的動物免疫標識管理制度。《動物免疫標識管理辦法》中規定,我國的動物免疫標識由免疫耳標和免疫檔案兩部分組成。
3.1 免疫耳標
免疫耳標是無毒、無刺激塑料材料制成。凡免疫過的豬、牛、羊均需佩帶免疫耳標。免疫耳標首次佩帶在牲畜的左耳,從縣境外調入的飼養動物,需再次實施強制免疫的,免疫耳標佩帶在右耳。免疫耳標由省級動物防疫監督機構統一組織定點生產,逐級供應,縣級動物防疫監督機構負責本行政區域內免疫標識的計劃訂購和供應工作。
3.2 免疫檔案
免疫過程中,要及時準確的填寫免疫檔案;免疫檔案內容包括畜主姓名、動物名、動物種類、年(月、日)齡、免疫日期、疫苗名稱、疫苗批號、疫苗廠家、疫苗銷售商、免疫耳標號、防疫員簽字等。
免疫接種后是否達到了預期效果,為改造免疫接種方法和改進疫苗質量就必須通過一定的方法對免疫效果進行評價。
4.1 抗體監測
大部分疫苗接種動物后可產生特異性抗體,通過抗體來發揮免疫保護的作用。因此,通過監測動物接種后是否產生了抗體以及抗體水平的高低,就可評價免疫接種的效果。
4.2 流行病學評價
可通過流行學調查,用發病率、病死率、成活率、生長發育與生產性能等指標也免疫接種前的或同期的未免疫接種畜禽群的相應指標進行對比,可初步評價免疫接種效果。
5.1 疫苗方面的問題
5.1.1 疫苗本身質量差
有的養殖戶使用的疫苗不是動物防疫機構供應的,而是私自從不法渠道購入的,很容易使用失效的疫苗。
5.1.2 疫苗保存溫度不當
活疫苗應在-15℃條件下運送,大量運送應用冷藏車,少量運送可是裝有冰塊的保溫瓶或保溫箱運送,滅活苗應在2~8℃條件運送,夏季運送應采用取冷藏措施,冬季運送應采取保溫措施,特別應防止凍結。
5.2 疫苗使用不當
5.2.1 疫苗稀釋不當
沒有按規定使用指定稀釋配制。飲水免疫時沒有加脫脂乳,飲水免疫中使用了含氯的自來水,使用了金屬飲水器或飲水器中有殘留的消毒藥。氣霧免疫中沒按規定量使用疫苗,疫苗稀釋中沒按規定使用無離子水或蒸餾水。
5.2.2 疫苗使用操作不當
如飲水免疫時,飲水器數量過少,畜禽飲水不均勻;飲水免疫前沒有斷水,因而免疫畜禽飲水時間太長,可造成疫苗效力下降;實施噴霧免役時未調試好噴霧器,造成霧滴過大或過小;注射免疫時,注射器定量控制失靈;針頭過短、過粗,拔出針頭后,疫苗從針孔溢出;有時打“飛針”注射不準確。肌肉注射雞馬立克氏疫苗時,1h內沒有注射完疫苗,此刻疫苗中的病毒量減少。滴鼻或點眼免疫時,放雞過快,藥液未完全吸入。
注射部位、器械消毒不當。由于對注射部位、注射用具未能進行合理消毒,經常出現消毒部位發生感染,出現炎癥反應,使注射的疫苗不能完全吸收產生免疫抗體,達不到免疫效果。注射過程中,未能過到一畜一換針頭,很可能人為地造成傳染,所以有的動物注射后,機體還沒有產生免疫前造成群體發病。
在使用活疫苗前后7d內使用抗菌藥物,影響免疫效果。
5.2.3 免疫程序不合理
接種時間和次數的安排不恰當,不同疫苗相互干擾。
5.3 動物機體因素
5.3.1 母源抗體水平
當母源抗體水平較高時進行免疫接種,進入體內的疫苗就可被較高水平的母源抗體中和,可造成免疫失敗。
5.3.2 疫病因素
免疫抑制性疾病、中毒病、代謝等疾病都會影響機體對疫苗的免疫應答能力,從而影響免疫效果。
5.3.3 營養、日齡、遺傳因素
動物機體營養的缺乏或過量、日齡的大小及其處于一個種群中劣勢地位,都會影響到免疫的效果。
5.4 環境因素
當環境中有大量病原微生物存在時,使用一種疫苗,往往都不能達到最佳的免疫效果。
5.5 應激因素
飼料密度過大、舍內濕度過高、舍內通風不良、嚴重的噪音、突然驚嚇及突然換料等因素,均可對畜禽群造成不同程度的應激,從而使其在一段時間內抵抗力降低。影響免疫效果。
綜上所述,為了減少疫病的發生,同時達到良好的免疫效果,必須依照實際情況制定科學合理的免疫程序,切實做好疫病的防制工作,減少損失,保障養殖業發展,保護人體健康。
[1] 宋樹才.論加快推進畜牧業生產方式轉變[J].現代畜牧獸醫,2005,(11):1-4.
[2] 崔治中主編.獸醫免疫學[M].中國農業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