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朝暢
(云南昭通市永善縣檜溪鎮畜牧獸醫站,云南永善 657313)
豬水皰病的預防和治療
王朝暢
(云南昭通市永善縣檜溪鎮畜牧獸醫站,云南永善 657313)
豬水皰病的發生,水皰病毒經破損皮膚及黏膜侵入,約2~4d后有水皰癥狀出現,后期漸漸發展為病毒血癥,此病嚴重威脅養豬業的健康可持續發展。應作為重點防病對象加以控制,匯總多年來此病防治經驗,預防應注意:禁止自疫區引進生豬,堅持封閉化管理,嚴格消毒管理,做好場區內疾病檢疫,接種防疫疫苗,增強豬群體質。發現疑似病情,及早隔離,本著“早、快、嚴、小”的原則,嚴格封鎖隔離疫區,積極隔離施治,具體細節性技術文章詳細展開敘述,以供參考和借鑒。
水皰病;防治;治療
生豬養殖期間,水皰病屬常見多發病。此病致病病毒為豬水皰病病毒,多數殘存水皰液、水皰皮、淋巴等處。豬體感染病毒后,易受害組織為扁桃體。而體內早期感染,更多是集中在淋巴、皮膚、側咽后淋巴等處。原發性感染,可經破損皮膚及黏膜侵入,約2~4d后有水皰癥狀出現,后期漸漸發展為病毒血癥。侵入機體病毒達到口腔及皮膚處理,將形成次發性水皰。此外,致感病毒對舌苔、鼻端、蹄部皮膚、扁桃體淋巴組織、腦干等等,都有很強的親和力,很易誘發感染。上皮病變的發生,主要有兩個過程。其一,細胞死亡,皮膚細胞層松解,而喪失親和力。其二,細胞受病毒侵染誘發水腫,而導致細胞自身的網狀變性。本病由于傳染速度快,發病率高,與相似,確證難度高,對養豬業的發展具有嚴重威脅。
2.1 發病特點
在各種家畜中,只有豬可感染發病,其它動物不發病,人類有一定的感受性;各種品種、年齡、性別的豬都可感染發病;本病一年四季都可發生,不同條件的養豬場發病率由10~100%不等;豬群高度集中、調運頻繁、豬倉庫、屠宰場、鐵路沿線等處傳播快,發病率高;分散飼養的農村和家戶,少見發生和流行。
2.2 臨診癥狀
病豬體溫升高,全身癥狀明顯,主要癥狀是在蹄冠、蹄叉、蹄踵或副蹄出現水皰和潰爛,病豬跛行,喜臥;重者繼發感染,蹄殼脫落;部分病豬(5~10%)在鼻端、口腔粘膜出現水皰和潰爛;部分哺乳母豬(約8%)乳房上也出現水皰,多因疼痛不愿哺乳,致使仔豬無奶而死。
2.3 鑒別診斷
本病在臨診上與口蹄疫、水皰性口炎及水皰疹極為相似,尤其是單純口蹄疫還能引起牛、羊、駱駝等偶蹄動物發病;水皰性口炎除傳染牛、羊、豬外,尚能傳染馬;水皰疹及水皰病只傳染豬,不傳染其它家畜。因此,該病的確診,還必須進行實驗室檢查,主要有:(1)動物接種:將病料分別接種1~2日齡小鼠和7~9日齡小鼠,如果兩組小鼠均發病死亡,可診斷為口蹄疫;如果1~2日齡小鼠死亡,而7~9日齡小鼠不死,則可診斷為豬水皰病。病料在pH3~5緩沖液處理30min后,接種1~2日齡小鼠,小鼠死亡者為豬水皰病。反之則為口蹄疫。(2)病毒分離培養與鑒定。(3)血清學診斷:常用的有補體結合試驗、反向間接血凝試驗和免疫熒光試驗。
3.1 一般預防
禁止自疫區引進生豬,禁止自疫區買賣動物產品,限制場區內人員自由走動,堅持封閉化管理。嚴格消毒管理,運輸工具、用具等等,徹底消毒處理。做好場區內疾病檢疫,避免疫病的擴散蔓延。
3.2 免疫接種
接種防疫疫苗,弱毒苗和滅活苗,可嘗試借鑒。
弱毒苗的使用,早在20世紀70年代初期,即被推廣應用。培育毒株適應2~3日齡乳鼠,連續培育30~60代,均為有效的弱毒株。接種弱毒苗,遺傳穩定性強,接種效力時間長,可達半年之久。但是,產量不高,推廣難度大。這幾年的發展中,逐漸被原代仔豬腎細胞培育的弱毒株所替代。雖然同樣有較高的安全系數,但是接種后效力持續時間短,也就在4~5個月。比較而言,不如鼠化弱毒苗的穩定性強。
滅活疫苗的使用,疫苗制備用原代仔豬腎細胞、倉鼠腎細胞、傳代細胞皆可,用甲醛、乙酰乙烯亞胺作滅活劑,培育的滅活苗安全可靠穩定。接種有能產生較強的免疫效力,有效期維持4個月之久,保護能力在80%以上。
3.3 緊急預防
生豬收購、調運期間,務必逐頭檢疫。發現疑似病情,及早隔離,本著“早、快、嚴、小”的原則,嚴格封鎖隔離疫區。疫區受威脅病豬,緊急被動免疫,之后定期接種防疫。病死豬、下腳料等等,嚴格無公害化處理。場區周邊養殖環境,嚴格徹底消毒。常用消毒藥劑,過氧乙酸、福爾馬林、氫氧化鈉、氨水等等,均有很好的消毒殺菌效果。而在臨場實踐中,以二氯異氰尿酸鈉為主的復方氯制劑,用于豬場此病的清滅效果更好些。而,福爾馬林、苛性鈉的消毒效果最差,同時有較強的腐蝕性,不建議大面積推廣應用。
西藥療法,組合用藥施治,治愈效果更好些。
高免血清0.1~0.3ml/kg;黃芪多糖0.1~0.2ml/kg;環丙沙星注射液0.1ml/kg。混合待溶,1次肌肉注射,每天2次,連續用3~5d,治愈效果更好些。
嘗試用西藥外用藥,病患豬體表形成的水皰,待破潰或用針挑破后,用2%明礬水溶液或0.1%高錳酸鉀溶液沖洗,待干后,涂抹碘甘油或紫藥水。每天2次,直至痊愈,康復效果更好些。中藥外用藥同樣有不錯的療效。青黃散處方:苦參、兒茶、蜂蜜、硼砂,各10g;黃連,20g;青黛、黃柏,各30g;蜂蜜,50g。調配至粘稠狀,涂抹在病患豬破潰水皰處,最好能用繃帶包扎。
[1] 王學明.豬傳染性水皰病的流行特點和防控[J].當代畜禽養殖業,2016,(11):129.
[2] 樊曉旭,遲田英,趙永剛,等.塞尼卡谷病毒病研究進展[J].中國預防獸醫學報,2016,38(10):831-834.
[3] 陳慶勛,孫凌志,高力,等.豬傳染性水皰病的常見類型及防治[J].獸醫導刊,2008,(12):2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