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鋒
(浙江省寧海縣動物衛生監督所,浙江寧海 315600)
豬偽狂犬病的診斷
王 鋒
(浙江省寧海縣動物衛生監督所,浙江寧海 315600)
通過對發生在浙江省寧波市某豬場的一起豬偽狂犬病的診治,從豬偽狂犬病的診斷技術,預防措施對豬偽狂犬病進行了較全面的介紹,以期為豬偽狂犬病的預防和治療提供參考。
豬;偽狂犬病;診斷
提高豬偽狂犬病的診斷技術以及診斷準確率是養豬業防控豬偽狂犬病的先決條件,只有早發現和早防控才能更加有效地避免養豬業遭受巨大的經濟損失。目前有關豬偽狂犬病的診斷技術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1 臨床診斷
臨床診斷就是根據典型的臨床癥狀、流行病學特點、病理剖檢、發病史等信息判斷豬只是否患有豬偽狂犬病的過程。不同生長時期、不同性別的豬只患病后的臨床癥狀不同。孕期母豬患病后會出現流產甚至是產死胎的現象;仔豬感染后則會出現發熱、嘔吐、厭食、呼吸困難等臨床癥狀,其中2~3周的仔豬的死亡率高達100%;公豬感染會出現繁殖力下降等癥狀。隱性感染的公豬沒有明顯的臨床癥狀,需要進行實驗室診斷確診,以便及時隔離已感染豬只,控制感染的蔓延。
1.2 病原學診斷
病原學診斷包括病毒分離與鑒定和動物實回歸驗。病毒分離與鑒定就是采集病樣的腦、扁桃體、腎和脾等組織剪碎后研磨,經滅菌處理且加有抗生素的平衡鹽溶液或生理鹽水稀釋后接種在培養成單層的適宜細胞上,觀察直至出現特征性細胞病變。一般情況下,2~5d即可分離到病毒。有病變的細胞用H.E染色,鏡檢可觀察到嗜酸性核內包涵體,也可進一步以電鏡等方法鑒定。動物回歸實驗就是把從豬的部分組織上分離出的病毒接種到實驗鼠身上,經過實驗后發現,實驗鼠在經過超過十代的繁殖后,所有的鼠類均出現了典型病毒,并可以在醫學電鏡下觀察到明顯的偽狂犬病病毒的存在。
1.3 分子生物學方法
分子生物學診斷技術是近些年發展起來的,主要是根據病毒的特異性進行診斷,目前基本所有的流行性傳染病都可以利用分子生物學診斷技術進行診斷。當偽狂犬病毒處于隱性狀態時,僅靠臨床診斷方法是無法準確判別的,此時分子生物學診斷技術便可以根據偽狂犬病病毒的敏感性以及特異性進行最為細致的判別,從而可以將病豬及時的隔離,保障養殖戶的經濟效益。目前所采用的分子生物學診斷技術主要包括核酸探針技術、聚合酶鏈反應技術(PCR)、基因芯片技術以及環介導等溫擴增技術,其中核酸探針技術主要是依靠DNA雜交,從而檢測病毒的存在;而聚合酶聯反應技術適合PRV臨床診斷以及流行病學調查且檢查速度較快。PCR技術又包括常規PCR、鑒別PCR和定量PCR。基因芯片技術是基于PCR技術的多核酸雜交的原理,從而進行基因檢測,判斷病毒的存在;環介導等溫擴增技術利用DNA擴增技術可快速檢測偽狂犬病病毒的存在。
1.4 免疫學診斷
免疫學診斷是指采用血清學反應的方法,對某些疾病進行的診斷。主要是利用抗原抗體特異性結合的性質,用已知的抗原測定患者血清中的未知抗體,來診斷患者是否患某種傳染病,也可用已知的抗體測定患者血清中是否含有相應的抗原,來診斷疾病。檢測豬偽狂犬病病毒的方法有免疫熒光技術(FA)、反向間接血凝(抑制)試驗(RPHA/RPHI)、單抗夾心ELISA、雙抗夾心ELISA;檢測豬偽狂犬病病毒抗體的方法有血凝和血凝抑制試驗(HA-HI)、微量血清中和試驗(MSN)、免疫電泳技術(IE)、瓊脂免疫擴散試驗(AGID)、間接ELISA、競爭ELISA。中和試驗主要是診斷隱性感染,檢測的特異性比較高、反應靈敏,但可操作性低;凝集性試驗主要通過利用抗原的特異性來檢測偽狂犬病病毒的存在,其中常用的輔助品為瓊脂、乳膠以及血凝劑來檢測抗原的存在;而標記抗體技術主要通過標記抗體,從而觀測病原體的存在,其中利用熒光進行標記以及酶的特異性來觀測抗體;利用血清診斷技術的準確度相對較高。
2.1 隔離消毒
豬只發病后要及時進行隔離和治療,以免傳染造成更大的損失。對病豬豬舍要及時進行清洗和消毒,每天用1%噴霧靈溶液帶豬消毒;舍外墻壁、道路用4%NaOH溶液噴霧消毒。將工作服、鞋、帽等用消毒液浸泡或高壓滅菌消毒。對豬的流產胎兒、胎衣、死胎、木乃伊胎和病死豬尸體按《病死動物及產品深埋處理技術規范》深埋處理,污染物、排泄物也要做無害化處理。減少外來人員和車輛進入發病豬場,禁止場內人員串舍,防止人為擴散病原。
2.2 緊急免疫
一旦懷孕母豬出現豬偽狂犬病,要進行緊急免疫,免疫的對象是發病豬場的全場公豬、未發病母豬、哺乳仔豬、育肥豬。免疫疫苗的種類為偽狂犬病基因缺失弱毒活疫苗。疫苗注射的量根據豬只的種類和年齡來確定:一是成齡公豬、母豬。注射豬偽狂犬病滅活苗,用量為4頭份/頭,采用臀部肌肉注射。加強免疫在配種前和產前26d各用豬偽狂犬病滅活苗4頭份/頭加強免疫。二是小豬和育肥豬。注射豬偽狂犬病弱毒苗,用量為1頭份/頭,采用臀部肌肉注射。三是哺乳仔豬。可以于3~5日齡用豬偽狂犬病雙基因缺失苗滴鼻、1頭份/頭。
一是對發病豬使用干擾素,稀釋后按1ml/頭肌注,同時按2ml/頭注射抗病毒多肽,按0.12ml/kg·體重注射黃芪多糖注射液,然后再用頭孢噻呋鈉按3mg/kg·體重肌注,1次/d,連用3d。二是對高燒不退、病情嚴重的仔豬肌注安乃近、氨芐青霉素,1次/d,連用3~5d。三是防止繼發感染,在每500kg飼料中加愛樂新500g、70%阿莫西林200g、強力霉素150g;每500kg飲水中加70%阿莫西林150g、多維250g、黃芪多糖250g,連用7d。經采取以上綜合防治措施7d后,除個別病重仔豬死亡外,疫情得到有效控制。
[1] 彭金美,安同慶,趙鴻遠,等.豬偽狂犬病病毒新流行株的分離鑒定及抗原差異性分析[J].中國預防獸醫學報,2013,(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