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明賢
(貴州省荔波縣玉屏街道畜牧獸醫站,貴州荔波 558400)
荔波縣人工種草養畜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周明賢
(貴州省荔波縣玉屏街道畜牧獸醫站,貴州荔波 558400)
荔波縣是典型的農業縣,是喀斯特山區,沒有工廠企業帶來污染,全縣范圍內氣候適宜作物生長,四季分明,無霜期長達283d。近年來,人工種草養畜在各級政府及業務部門都引起高度重視,把種草養畜工作納入增加農民收入,調整縣域經濟及產業結構的重點抓到位、抓落實。實施人工種植優質牧草有效地解決人畜爭糧爭地、家畜冬春飼料質量和數量不足的予盾,突擊體現了種植能保水保肥,改良土壤、減少蒸發,改善氣候條件,綠化美化環境等生態效益。但是隨著大量外出務工人員的流出,養殖風險大等等因素影響,該項工作的推進還是存在問題,難度大。
種草養畜的現狀;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綜觀近年來荔波縣畜牧業發展呈現以下特點:
1.1 種草養畜取得新突破
在結構調整中牧草種植受到各級領導和廣大養殖戶重視,經過試驗示范,逐步轉向以規模大戶種植,人工種草,種草養畜開始在規模養殖場上大量涌現。
1.2 養殖小區取得新發展
去年以來,全縣以養殖小區為主導的規模經營發展迅速,養殖小區從無到有,由少變多,目前已建成養殖小區5個,發展勢頭強勁。
1.3 規模養殖場發展較快
全縣形成了以玉屏、黎明關為養豬基地;以佳榮、茂蘭為養牛基地;以瑤山、朝陽、黎明關為養羊基地;、玉屏、甲良為瑤山雞養殖基地的規模養殖格局。據統計,牛、豬、羊、家禽規模養殖場分別58個、112個、210個,186個,牛、豬、羊、家禽規模飼養量占全縣總飼養量分別為5%、30%、55%、80%。在規模養殖小區的帶動下,一些小規模戶也發展較快。
1.4 市場形式進一步好轉
去年以來,畜產品價格大幅度上漲,目前,牛羊毛重24~26元/kg,牛羊肉70元/kg,牛與去年同期持平,黑山羊比去年同期下降35%。肥豬毛重18~20元/kg,豬肉36元/kg,比去年同期增長3元。在市場的拉動下,畜牧養殖效益明顯上升,畜牧業出現了多年來少有的好勢頭。
2.1 草畜不配套
部份規模養殖場存在草畜不配套,沒有種草就盲目引進牲畜或種植牧草后不能如期引進牲畜,種草養畜種植的牧草品種比較單一,面積小且不連片,種植品種不適宜畜禽的飼養,不能滿足畜禽的營養需要,沒有科學規劃牧草種植與畜禽飼養,牧草浪費和畜禽缺青飼料的現象時有發生。
2.2 牧草利用與管理不到位
農戶觀念是種草不能與大季作物爭地,他們不會用大肥大水田地種草,更不會在糧食作物生長旺季留草養畜,導致牧草的利用時間短,生產利用價值降低,不能完全轉換為畜禽飼料。牧草種植的時間把握不好,延誤了牧草的正常生長,單位生長總量降低,減少刈割次數,刈割時間,刈割留茬調度把握不好,影響牧草的再生能力和營養物質的儲備能力。在農村種植牧草的土地質量都不是很好,水肥條件差,生產緩慢,缺乏管理,病蟲害的防治管理意識淡薄,生長期的除雜,灌溉和施肥等等工作不重視,出現了一種有草就割來喂,沒有也無所謂的種草現象。
2.3 養殖的抵抗風險能力低
要讓牧草產生較好的經濟效益,只有通過飼養草食性牲畜進行轉換才能體現。由于強壯勞力外出打工,人們不愿投入或想冒風險。
2.4 科技含量有待于進一步提高
現代畜牧業發展需要現代科技支撐,特別是秸桿青貯、氨化、糞便處理、疫病防治、飼料配制、育肥技術等,還沒有被大多數養殖戶接受和使用,基本上沿襲傳統養殖方法,農戶科技質素不高。
3.1 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依托項目推動種草養畜工作局面
農民承擔風險能力弱,依托涉農項目的配套實施,實行部門幫扶,加大小額信貸發放的投入力度,簡化土地使用手續的辦理程序等形成龍頭企業,讓零散的種草養畜向現代化規模化飼養相結合,將種草養畜,銷售與社會、生態經濟效益結合起來,以基地帶動種草養畜的發展。要建立由各級人民政府組織領導,業務管理部門承擔的組織機構,統一協調有關部門,積極從人、財、物、科技給予有關投入,搞好各方面的服務,落實工作目標責任制。
3.2 合理利用資源,因地制宜制定種草計劃,實行區域化布局
農作物秸桿的微貯,氨化處理,更好地發揮現有資源作用,種植優質牧草能有效地提高養畜效果,提高科學合理的區域布局,把生態觀念引入種草養牛羊的環節中,結合退耕還林種草解決畜禽冬春缺乏青綠飼料矛盾,認真做好計劃。
3.3 種草養畜必須依靠科技作保障
廣泛宣傳,做好配套技術的培訓。通過廣播、會議等形式發放資料、宣傳種草養畜的好處及相關政策。在實施過程中重點搞好田間地里牧草的種植利用和生產管理各個環節的現場技術培訓。首先,根據荔波的氣候特點,海撥高度,土壤結構成分等因素并通過試驗示范成功適宜當地種植的桂牧一號、皇竹草、黑麥草等牧草品種,合理搭配牧草差異組合,做好前期土塊翻犁、施足底肥,除雜草等。其次,生產管理是種草養畜的關鍵環節,確保牧草高產就必須抓前、中、后期的施肥,病蟲防治,撐握牧草的最佳刈割時間。第三,根據所飼養的畜禽品種選擇好牧草的最佳利用階段,種草與養畜搭配合理化科學化產生最在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轉變畜禽養殖觀念,形成“牛羊當豬養,牧草當糧種”的新格局,逐步走出退耕還林還草相結合,糧-草-畜結合的生態經濟模式,促進生態環境的明顯改善和草食畜牧業的長促發展。
3.4 強化領導、健全機制、深化服務
在調整農業產業結構和畜牧業內部結構發展種草養畜工作中,農民缺技術少經驗,業務部門不僅要在技術上加強指導,而且要在共同經營,共同致富,共同發展的思想的行為,建立健全一個新的機制解決好種草養畜的風險問題。深化服務,注重產業化發展中各個環節運行機制,強化服務功能,促進種草養畜健康、穩定、持續發展。
[1] 李巧珍.種草養畜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草業與畜牧,2003,(2):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