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 靜 稅曉蓮
(四川省鍵為縣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四川鍵為 614400)
我縣畜禽養殖業面源污染治理及綜合利用調研
何 靜 稅曉蓮
(四川省鍵為縣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四川鍵為 614400)
為深入貫徹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污染防治法》、《畜禽規模養殖污染防治條例》,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和畜牧業轉型升級,開展本次調研。
畜禽污染治理;綜合利用
(1)養殖生產情況。近年來,盡管受制于市場、禁養區管理、審批程序化等因素,養殖總量有所下降,但覆蓋面依然較寬。2015年全縣出欄生豬65.5萬頭、家禽741.3萬只、肉兔337.5萬只,牛0.75萬頭、羊5.1萬只、禽蛋產量達15572t,畜牧業產值達到21.1億元。
(2)治理推進情況。2010年,推行禁養區管理制度之后,我縣農業、環保、國土和各鄉鎮政府在各自職責范圍內,不斷探索,創新舉措,加大投入,在一定程度上限制無序發展,控制面源污染。
(3)污染影響現狀。在各部門的共同努力下,養殖業面源污染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有效遏制,但是仍有廢水直排、養殖廢棄物亂扔亂堆現象,嚴重污染當地環境,影響群眾正常生產生活,群眾投訴較多。
(1)生產布局不合理。 我國現有畜禽污染防治的政策、法規不夠完善,現有的政策、法規大多數只是原則上的規定,缺少操作性強的專門法規來規范畜禽養殖業的污染防治。政府缺乏對畜牧產業科學布局和規劃,許多養殖場過于集中在某個區域內,造成畜禽養殖糞便和污水高度集中。隨著禁養區相關文件的出臺,經各級政府和相關部門的共同努力,取得了一定實效,但是,禁養區畜禽養殖涉及戶數多,基建投入資金大,關停轉遷后社會供給及養殖戶生計等諸多問題,致使該項工作開展難度越來越大。
(2)治理模式不完善。“種養結合”循環經濟發展,是當前畜禽糞便綜合利用的最有效的方式。大力發展生態農業,倡導應用循環經濟理念,實現現代化農業的清潔生產和產業間協調發展。但是,由于產業規劃布局等諸多原因,全縣種植業、養殖業存在嚴重分離,產業循環發展力度遠遠不夠。同時,當前我縣畜禽散養戶的不斷減少,適度規模養殖戶增多。適度規模養殖戶受自身資金、技術等多種因素影響,大多管理粗放、薄弱,標準化、集約化程度相對較低,絕大多數畜禽養殖場建設之初,沒有辦理環保審批手續,缺乏配套的污染防治措施和廢棄物綜合利用措施,僅有基本的沼氣池。
(3)執法監管不夠協調。 現有畜禽污染防治的政策、法規不夠完善,再加上認識、資金、技術等方面的原因,有些規定難以有效落實,現有的政策、法規大多數只是原則上的規定,缺乏可操作性,缺少操作性強的專門法規來規范畜禽養殖業的污染防治。且部門溝通協調不順暢,監管體系不夠完善,畜牧業生產涉及畜牧、環保、林業、工商、國土等多個部門,但在畜禽糞污治理問題上卻沒有明確各部門分工和職責,雖然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和《畜禽規模養殖污染防治條例》,的規定,畜禽養殖污染治理是按照“屬地管理、部門分工負責、各司其職”的原則加強管理,由于監管責任不明確,部門協作有待加強,導致畜禽糞污治理工作難以取得良好成效。
以“綜合利用為主,末端治理為輔,推廣先進治理技術,實現養殖和種植相結合,以推進農村環境保護和畜牧業的協調發展”為指導思想,按照農牧結合、種養平衡的原則,遵循“減量化、生態化、無害化、資源化”的方針,因地制宜,科學規劃,合理布局 “禁養區、限養區、宜養區”,推行“以種定養”的發展模式,推進我縣現代畜牧業轉型升級,實現畜牧產業與農村生態環境的協調發展。
(1)科學規劃、完善“三區”布局。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畜牧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污染防治法》、《畜禽規模養殖污染防治條例》等有關法律、法規,遵循發展與環保并重的理念,按照適度規模、畜地平衡、總量控制的原則,會同發改、規劃、環保、國土、旅游等有關部門,嚴格按照畜禽養殖規劃要求,進一步完善禁養區、限養區、宜養區管理,對禁養區的養殖場,必須堅決關閉、拆除,對限養區的養殖場,要根據實際情況,采取有效措施,抓好畜禽養殖廢棄物無害化、資源化處理,確保污染物達標排放,對宜養區的養殖場,要做好合理布點規劃,規模養殖,積極引導養殖業主采取科學、環保生態型的飼養模式,加大畜禽糞便綜合利用力度,發展循環經濟,實現可持續發展,真正做到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同步,環境保護和養殖業發展雙贏。
(2)創新養殖模式,設立畜禽養殖園區。結合全縣“十三五”經濟發展規劃、畜牧業“十三五”規劃,按照農牧結合、種養平衡的原則,科學規劃,合理布局,實現養殖規模協調發展。首先是區域養殖規模與區域耕地面積協調,使區域土地能夠安全經濟的消解區域養殖產生的畜禽糞便;其次,按照區域布局規劃和當地土地利用總體規劃要求,合理規劃養殖園區,建立集約化畜禽養殖場。
(3)部門無縫連接,抓好畜禽糞污治理。畜禽污染治理涉及縣級多個部門,縣人民政府要加強統籌協調,建立聯動機制,對不符合規劃布局,未進行統一規劃、未辦理環評、不能充分利用和有效處理畜禽養殖污染物的,相關部門應不予批準,對已批準建設未落實“三同時”規定的,相關部門不予驗收,不撥付財政扶持資金,并要求其限期整改拆除。
(4)整合多方資源,推進畜禽糞污治理。縣人民政府和相關職能部門要進一步加大宣傳力度,充分利用多種渠道廣泛宣傳畜禽糞污治理的重要性,不斷提高畜禽養殖業主和干部群眾做好畜禽養殖污染防治工作的自覺性、主動性。政府應加大財政支持力度,整合農業、農能、環保等多方資源,及時出臺相關扶持政策,對治污進行適當補助,確保畜禽養殖業污染整治工作落到實處。在加大資金投入的同時,實現畜牧業用地規劃,實行畜牧業用地審批制度,切實解決畜牧業用地困難,推進我縣畜禽養殖污染綜合治理。
[1] 張飛.縣域畜禽污染防治對策研究[D].河南農業大學,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