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夏醫科大學總醫院(750002)潘新福
腦卒中又稱腦血管意外,是目前人類健康中最主要的危險致死因素,防治方法日趨不足,在腦血管意外中危險性最高的腦梗死占85%~90%,急性腦梗死的臨床治療效果收效甚微,積極探索和發現有效的防治方法,積極救治急性腦梗死患者是許多數醫生和研究者探討的方向。
1.1 資料來源 選擇在2011年7月~2015年4月,在本院腦卒中和神經內科住院患者,患者選擇標準為:①臨床診斷符合第四屆全國腦血管病會議修訂的腦血管診斷標準;②經顱腦CT或MRI確診為缺血性腦卒中;③出現缺血性腦卒中的癥狀、體征在7天以內;④既往無神經系統疾病病史,系初發腦梗死的患者。排除標準:①排除發病前后使用過激素、免疫制劑、非甾體類抗炎藥物這;②排除因動脈炎發病導致的腦梗死患者。急性腦梗死患者83例,其中男性57例,女性26例;年齡為39~87歲(平均年齡64.76歲)。腦出血患者診斷標準:經顱腦CT或MRI資料顯示確診為顱內出血,幷出現腦出血伴隨癥狀和體征者。腦出血患者13例;其中男性9例,女性4例;年齡在39~87歲(平均年齡64.76歲)。對照組是神經外科住院的顱腦外傷和顱腦腫瘤患者,患者選擇標準是:經顱腦CT或MRI的影像資料或增強的影像資料顯示陽性結果,并且伴隨相應的癥狀和體征者。對照組24例;其中男性14例,女性10例;年齡在25~82歲(平均年齡53.67歲)。
1.2 分組 按照TOAST腦梗死分型亞型分類標準;分為心源性與非心源性(動脈粥樣硬化血栓性、腔隙性、隱源型和不明原因)急性腦梗死。納入標準:(1)心源性急性腦梗死組;①有一個或多個心源性高危性因素;②血管彩超顯示無動脈粥樣硬化表現;③經顱腦MRI資料顯示腦梗死病灶或出血灶;④檢測血清超敏肌鈣蛋白T陽性。(2)非心源性急性腦梗死組;①無心源性高危性因素;②血管彩超顯示有動脈硬化表現或不穩定硬化斑塊形成;③經顱腦MRI資料顯示腦梗死病灶或出血灶;④檢測血清超敏肌鈣蛋白T陰性。本組83例急性腦梗死患者中,心源性急性腦梗死患者28例,非心源性急性腦梗死患者55例。13例腦出血患者中;心源性腦出血患者5例,非心源性腦出血患者8例。
1.3 血清檢測 患者入院后在24小時內的第一個早晨空腹采血送檢,N端腦鈉肽前體(NT-pro-BNP)使用德國羅氏診斷有限公司cobas e 602檢測儀檢測,使用配套的原裝試劑,陽性結果為≥450ng/ml。超敏肌鈣蛋白T,采用日本東芝公司cobas e 411免疫發光檢測儀及配套檢測試劑,陽性結果為≥24.9pg/ml。凝血項目中的纖維蛋白原和D-二聚體采用日本sysymex CS-5100血凝檢測儀及配套的試劑,纖維蛋白原定量的陽性結果為≥4.00Lg/L;D-二聚體定量陽性為≥0.550mg/L。
1.4 檢測結果 檢測數據采用SPSS17.0統計軟件來處理,計數資料采用X2檢驗,P≤0.05為差異有顯著性意義。
血清檢測內容:對患者血清中的N端腦鈉肽前體(NT-pro-BNP)、超敏肌鈣蛋白T、D-二聚體、纖維蛋白原、同型半胱氨酸5項指標予以檢測。經過比較心源性急性腦梗死與非心源性腦梗死患者的5種檢測項目檢測結果陽性率,發現均有顯著性差異(P<0.001),心源性腦出血與非心源性腦出血患者的5種檢測項目檢測結果陽性率比較均有顯著性差異(P<0.05),心源性腦損傷與非心源性腦損傷患者5種檢測項目檢測結果陽性率比較除同型半胱氨酸兩組比較無顯著性差異,卡方值0.172,(P>0.05),其余4項檢測結果陽性率比較均有顯著性差異(P<0.05);每種檢測項目結果陽性率在對照組與檢測組之間比較各有不同,超敏肌鈣蛋白T在心源性腦損傷對照組與急性腦梗死組和腦出血組的檢測結果陽性率比較卡方值為37.812,P<0.000和卡方值為6.222,P<0.045,兩者均有顯著性差異。超敏肌鈣蛋白T在非心源性腦損傷對照組與急性腦梗死組和腦出血組比較卡方值為47.157,P<0.000和卡方值為15.609,P<0.000,兩者均有顯著性差異。N端腦鈉肽前體(NT-pro-BNP)在心源性腦損傷對照組與急性腦梗死組和腦出血組比較數據為卡方值為1.999,P值0.368和卡方值為0.280,P值0.869;與腦梗死組比較有顯著性差異,與腦出血組無顯著性差異;N端腦鈉肽前體(NT-pro-BNP)在非心源性腦損傷對照組與急性腦梗死組和腦出血組比較卡方值為2.864,P值0.239和卡方值為1.200,P值0.549;與腦梗死組比較有顯著性差異,與腦出血組差異不明顯。纖維蛋白原在心源性腦損傷對照組與急性腦梗死組和腦出血組比較數據為卡方值為0.117,P值為0.943和卡方值為為0.268,P值為0.874;兩者均無顯著性差異。纖維蛋白原在非心源性腦損傷對照組與急性腦梗死組和腦出血組比較卡方值為0.287,P值0.866和卡方值為2.084,P值0.353;與腦梗死組無顯著性差異,與腦出血組有顯著性差異。D二聚體在心源性腦損傷對照組與急性腦梗死組和腦出血組比較數據為卡方值為1.547,P值0.461和卡方值為0.275,P值0.871;與腦梗死組有顯著性差異,與腦出血組無顯著性差異。D二聚體在非心源性腦損傷對照組與急性腦梗死組和腦出血組比較數據為卡方值為1.588,P值0.452和卡方值為0.068,P值0.967;與腦梗死組有顯著性差異,與腦出血組無顯著性差異。同型半胱氨酸在心源性腦損傷對照組與急性腦梗死組和腦出血組比較數據為卡方值為0.099,P值0.952和卡方值為0.000,P值為1.000;兩者均無顯著性差異。同型半胱氨酸在非心源性腦損傷對照組與急性腦梗死組和腦出血組比較數據為卡方值為0.190,P值0.909和卡方值為0.258,P值0.879,兩者均無顯著性差異。
在腦血管意外的病例中,心源性急性腦梗死的患者在急性腦梗死所占比例為28/96(29.2%),其病死率較高為9/28(32.1%);與非心源性急性腦梗死所占比例為55/96(57.3%),其病死率僅為4/55(7.3%),兩者比較(Fisher值0.028),有顯著性差異;但是腦出血組因收集到病例數太少,心源性腦出血與非心源性腦出血兩者比較(Fisher值0.524),無顯著性差異;對照組神經外科的心源性腦損傷與非心源性腦損傷兩者比較(Fisher值0.415),有顯著性差異。在對照組心源性腦損傷的死亡率與心源性急性腦梗死的死亡率比較卡方值5.958,P值為0.051有顯著性差異;對照組心源性腦損傷與心源性腦出血組的死亡率比較卡方值1.128,P值0.569,無顯著性差異。在對照組非心源性腦損傷的死亡率與非心源性腦梗死組的死亡率和非心源性腦出血組的死亡率比較卡方值7.734,P值0.021和卡方值2.461,P值0.292;兩組均有顯著性差異。
綜上所述,本組研究結果顯示在腦血管意外的病人中,部分患者血漿中與心肌和腦分泌的相關的標志物N端腦鈉肽前體(NT-Pro-BNP)的檢測值和超敏肌鈣蛋白T的檢測值是升高的,且兩種物質檢測結果經連續跟蹤檢測顯示異常升高時預示病人病情嚴重程度及臨床治療結果轉歸比相關聯,D-二聚體的檢測值出現異常升高時預示著病人病情轉歸不良,也是在臨床治療中有很好的觀察應用價值的指標;纖維蛋白原和同型半胱氨酸的檢測值在部分病人中是異常的,但與病人病情的轉歸關聯性不強。本組腦出血患者與五項指標存在一定的聯系,因收集到的數據少與對照組比較顯示差異不明顯,有待進一步的研究和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