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策欣 曹紅萍 范佳麗


【摘 要】目的:探討大學生復原力與負性生活事件、心理健康之間的相關關系。方法:使用大學生復原力量表,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和SCL-90癥狀自評量表對214名在校大學生進行問卷調查。結果:復原力與心理健康之間的相關關系顯著(P<0.05或P<0.01),復原力可以正向預測心理健康;復原力與負性生活事件的相關關系達著水平(P<0.05或P<0.01);負性生活事件與心理健康顯著正相關(P<0.01)。結論:大學生復原力與負性生活事件、心理健康之間的相關關系顯著,通過提高大學生復原力水平,有利于降低負性生活事件的不良影響,提高大學生心理健康水平。
【關鍵詞】復原力;負性生活事件;心理健康;相關關系
復原力是指個體從經歷心理、精神等創傷以及在壓力情境中成功應對并良好適應的一種能力[1]。國外關于復原力的研究起步早,發展比較成熟。復原力的概念是從探討良好適應(invulnerability),易染性(vulnerability),應對和抗壓力(stress resistance)的研究中慢慢發展并形成的[2]。國外關于復原力及其相關因素的研究也較多,例如,Friborg等(2006)的研究發現,復原力與壓力關系密切,壓力是復原力產生并得到發展的首要條件,但高復原力的個體感知到教少的痛苦及壓力[3]。
國內對于復原力及其相關研究較少,其中楊彩霞的研究表明壓力事件與復原力顯著負相關[4],王秀希的研究結果得出:復原力顯著正向預測大學生心理健康水平[5],說明了復原力對心理健康的具有一定的影響作用。我國關于復原力的研究與發展不夠成熟,也不完善,目前處于初步發展階段。
綜合以往的研究,復原力與負性生活事件、心理健康三者之間的相關關系密切。本研究旨在探討大學生復原力與負性生活事件、心理健康三者之間的相關關系的基礎上,為提高大學生心理健康水平提供參考和建議。
1 對象與方法
1.1 對象
采用隨機抽樣的方法,隨機抽取皖南醫學院大一、大二和大三共230名在校大學生,對其發放問卷進行調查,一共收回220份,其中有效問卷214份,有效率為97.27%,其中男生60(28.03%)人,女生154(71.96%)人。大一112(52.34%)人,大二60(28.04%)人,大三42(19.63%)人。農村126(58.88%)人,城市88(41.12%)人。獨生子女89(41.59%)人,非獨生子女125(58.41%)人。本研究的調查時間為2015年1月到3月期間。
1.2 研究工具
1.2.1 大學生復原力量表[6],此量表由陽毅編制,其中包括31個項目,這些項目分為6個維度:自我效能、自我接納、穩定性、問題解決、朋友支持和家庭支持。該量表采用1~5級記分方法,累計的分數越高,說明復原力水平越高。本研究中各因子的內部一致性為0.6383~0.8383。
1.2.2 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7], 該量表于1987年劉賢臣編制,其中由27個項目組成,這些項目是由可能引起青少年心理反應的社會應激性的負性生活事件組成的,每項已發生事件的刺激強度根據經歷負性生活事件時的心理感受分為1~5級,該量表有6個維度,分別是人際關系、學習壓力、受懲罰、喪失、健康適應和其他。本研究各維度及總量表的內部一致性為0.69~0.89,總量表的Cronbachs Alpha 的系數為0.886。
1.2.3 SCL-90癥狀自評量表(Symptom Check List 90,SCL-90)[8],包括90個項目,10個因子:軀體化、強迫、人際敏感、抑郁、焦慮、敵對、偏執、恐怖、精神病性以及其他,其中“其他”因子是反映睡眠及飲食情況的附加因子。
1.3 統計分析
本研究采用SPSS19.0進行相關分析。
2 結果
2.1 復原力與心理健康的關系
本研究結果顯示:復原力與SCL-90二者的總分顯著負相關(P<0.01),復原力量表中的“自我效能”因子、“自我接納”因子和“問題解決”因子與SCL-90量表中的每個因子之間均呈現顯著負相關(P<0.05或P<0.01),并且復原力量表中“穩定性”因子與SCL-90癥狀自評量表中除了“軀體化”因子外的各個因子顯著正相關(P<0.05或P<0.01),復原力量表中的“朋友支持”和“家庭支持”因子都與SCL-90癥狀自評量表中的除“人際關系敏感”以外的因子顯著負相關(P<0.05或P<0.01),見表1。
2.2 復原力與生活事件的關系
復原力量表中的“自我接納”因子與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的總分、“學習壓力”因子以及“健康適應”因子均呈現顯著負相關關系(P<0.05或P<0.01)。復原力量表中的“穩定性”因子與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中的每個因子的相關關系達顯著水平(P<0.05或P<0.01)。此外,復原力量表中的“穩定性”因子、“問題解決”因子、“朋友支持”因子與“家庭支持”因子都與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中的“其他”因子呈現顯著負相關關系(P<0.05或P<0.01),并且復原力量表中的“問題解決”因子與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的“健康適應”因子的相關關系顯著(P<0.05),見表2。
2.3 心理健康與生活事件的關系
通過對SCL-90癥狀自評量表和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進行相關性分析,發現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的各個因子與SCL-90癥狀自評量表中的各個因子的相關關系均達顯著水平(P<0.01),見表3。
3 討論
3.1 復原力與心理健康關系的分析
本研究結果顯示:大學生擁有較高的復原力水平,各種心理癥狀對其的影響就越小,心理健康水平也就高,表明復原力可以正向預測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及狀況,這與謝玲巧[9]等人的研究結果基本一致,并且大學生對于自我價值的認可與接納、對自我能力的肯定以及通過自身的努力去解決問題水平高,受到各種心理癥狀的影響小,心理健康狀況狀況就越好;此外,大學生在接受來自朋友和家庭的支持多,各種心理癥狀(除強迫癥狀外)對其心理健康的影響小,心理健康水平也就高,說明來自朋友和家庭的支持能夠增強大學生的心理抵御能力以及對自我心理的保護作用。
3.2 復原力與負性生活事件關系的分析
已有研究表明,高職高專復原力與負性生活事件顯著負相關[10],本研究根據對復原力與生活事件的相關分析的得出,大學生自我接納水平越高,受到日常生活中負性生活事件的影響越小,在面對學習中的挫折與困難時壓力會降低,并且大學生的情緒易受影響度越大,更容易受到負性生活事件的消極負面的影響,此外,大學生在經歷厭學、戀愛不順、與人打架以及被父母打罵時,其情緒穩定性差,解決問題的能力不足,得到來自朋友和家庭的支持少。
3.3 心理健康與負性生活事件關系的分析
本研究結果得出:心理健康與負性生活事件顯著正相關(P<0.01),說明心理健康與負性生活事件的相互關系尤為密切。現已有研究結果顯示:大學生所經歷的負性生活事件與心理健康狀況之間密切相關,應激量越多,心理健康狀況越差[11],說明負性生活事件不利于心理健康發展,并且負性生活事件對心理健康狀況有一定的預測作用。
3.4 大學生復原力的干預
3.4.1 為提高大學生的復原力水平,可以全面加強心理健康教育,一方面開展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普及心理科學知識。另一方面,加強高校的心理咨詢室的建設,為大學生的心理困擾提供健康心理的疏導渠道。
3.4.2 對于中低復原力水平的大學生,可以有針對性的在高校內安排團體心理輔導活動,這些團體心理輔導要有規律的進行,合理安排每次輔導持續的時間和次數。徐敏針對青少年復原力的研究結果得出:團體輔導能夠提高復原力水平[12],我們可以依據以上的研究成果,嘗試在高校內推廣團體心理輔導活動。
3.4.3 對于少數復原力水平低下的大學生可以進行適當的心理治療,荊玉梅的研究用到了NLP療法中的逐步抽離法、自我整合法、借力法與檢定語言法,她的研究結果得出:NLP療法對于提高貧困大學生復原力水平非常有效[13],并且也可以采用團體箱庭療法,王丹和張日昇的研究得出:團體箱庭能有效干預低心理復原力大學生的心理復原力水平,進而改善心理健康水平[14]。
【參考文獻】
[1]陽毅,歐陽娜.國外關于復原力研究的綜述[J].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2006,14(5):539-541.
[2]Jew CL, Green KE, Kroger J.Development and validation of a measure of resiliency[J]. Measurement and Evalution in Counseling and Development, 1999, 32: 75-90.
[3]Oddgeir Friborg, Odin Hjemdal,Jan H.Rosenvinge(2006). Resilience as a moderator of pain and stress[J]. Journal of Psychosomatic Research, 61: 213-219.
[4]楊彩霞.大學生復原力與壓力事件、心理健康的關系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2008.
[5]王秀希,許峰,任云,等.復原力在大學生負性生活事件與心理健康間作用機制的探討[J].教育與教學研究,2010,24(9):59-61.
[6]陽毅.大學生復原力量表的編制與應用[D].武昌華中師范大學,2005.
[7]汪向東,王希林,馬弘.心理衛生評定量表手冊[J].中國心理衛生雜志,1999(增刊):106-108.
[8]陳樹林,李凌.SCL-90信度效度檢驗和常模的再比較[J].中國神經精神疾病雜志,2003,29(5):323-327.
[9]謝玲巧,王秀希,王博,等.大學生復原力與心理健康狀況及其關系的調查研究[J].邯鄲學院學報,2009,19(4):126-128.
[10]王秀希,高玉紅,劉衛潔,謝玲巧.復原力和生活事件對邯鄲高職高專大學生抑郁的影響[J].中國學校衛生,2010,31(5):565-569.
[11]鄧冰,黃列玉,王加好.大學生生活事件與心理健康的相關性分析[J].中國學校衛生,2012,33(9):1144.
[12]李蔓荻,夏斌,高萬敦,等.團體心理輔導對貧困大學生心理復原力的干預研究[J].中醫教育,2013,32(4):49-52.
[13]荊玉梅.NLP療法提高貧困大學生心理復原力的應用研究[J].湖北師范學院報,2014,34(4):104-106.
[14]王丹,張日昇.團體箱庭療法干預大學生心理復原力的過程與效果[J].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2014,22(5):923-929.
[責任編輯:楊玉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