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曉剛
【摘 要】煤炭資源稅改革的總體方案是由從量征稅改為從價征稅,“清費”與“立稅”并舉。新疆作為煤炭資源大省,煤炭資源稅改革不僅為當地帶來了經濟效益,同時還為新疆帶來了生態效益,對新疆自然生態環境產生一定的積極影響。
【關鍵詞】煤炭資源稅;改革;生態環境
1 煤炭資源稅改革概述
1.1 煤炭資源稅的定義
資源稅是以各種應稅自然資源為課稅對象、為了調節資源級差收入并體現國有資源有償使用而征收的一種稅。一般向開采自然資源的單位或個人征收。資源稅在理論上可區分為對絕對礦租課征的一般資源稅和對級差礦租課征的級差資源稅,體現在稅收政策上就叫做“普遍征收,級差調節”。煤炭資源稅是我國資源稅中的一種,是專門針對煤炭資源進行課征的稅種。
1.2 煤炭資源稅改革的意義
我國資源稅開征于1984年,對原油、天然氣、煤炭等先行開征。從1994年1月1日起,資源稅開始實行從量定額征收。然而,隨著我國對各類資源的價值的認識逐步深入、對各類資源對地方及中央財稅系統的貢獻的研究逐步深化,我國各級政府層面對于資源稅改革的呼聲也越來越強烈。煤炭資源稅的改革從總體上看,具有“牽一發而動全身”的特點,所以在原油、天然氣、煤炭資源稅改革過程中推進得最為緩慢。煤炭資源稅改革無論對企業還是政府層面都具有重要意義。
一方面,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煤炭生產和消費的國家,占據了全球50%的份額,是中國能源市場上一個顯著的特點而煤炭采掘業的發展對中國基礎產業的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另一方面,對企業而言,盡管煤炭資源稅的改革對企業收益的影響在不同地區有著不同的體現,但總體上看,煤炭資源稅的改革方案只會促進煤炭企業進一步提升采掘技術、重視二次采掘和深度充分采掘、進一步減小對采掘地區生態環境的破壞。
1.3 煤炭資源稅改革的進展
我國資源稅改革的總體方向是由原先的從量計征轉為從價計征。由于近幾年資源價格變動快,從量計征的方法既復雜且過時,實行從價計征已成為業界共識。2011年,石油、天然氣資源稅改為從價計征,資源稅稅率為5%。而煤炭資源稅由于涉及到我國“煤炭獨大”的能源消費結構,且具有“牽一發而動全身”的影響效果,所以推進的較緩慢,直到2013年十八屆三中全會再次將資源稅推向前臺,并且首次以最高層級的文件形式將其寫入改革計劃①。
2014年財政部和國家稅務總局聯合下發通知,要求自2014年12月1日起,煤炭資源稅稅率幅度為2%-10%。與此同時,全國已經統一將煤炭、原油、天然氣礦產資源補償費費率降為零。截止2015年1月12日,已有部分省市出臺了煤炭資源稅改革后的稅率,這也標志著我國地方的資源稅改革方案正式落地。
2 新疆煤炭資源開發面臨的生態環境問題
近年來,新疆著力在區內打造大型煤電煤化工基地,打造新絲綢之路經濟帶的能源通道,新疆煤炭資源開發也進入快速發展階段。但是,由于新疆煤炭資源多集中在水資源匱乏、生態脆弱地區,因此煤炭資源的大規模開發也帶來了一系列的生態環境問題。具體來看,新疆煤炭資源開發過程中主要存在環境污染、生態破壞及地質環境問題等三類環境問題。
3 煤炭資源稅改革對新疆生態環境的影響
本次的煤炭資源稅改革大致遵循兩個原則:一是,將煤炭資源稅由從量計征改為從價計征;二是,將“立稅”與“清費”結合在一起,同時盡可能減輕煤炭企業負擔。盡管新疆的煤炭資源稅改革方案尚未正式出臺,但在調研階段也是遵循了上述兩個原則。由于新疆自然條件惡劣、生態環境脆弱,在制定煤炭資源稅稅率的同時不僅要考慮改革后的稅率為新疆煤炭產業和地方財稅帶來的經濟效益,還要考慮其帶來的生態效益。所以,相信在新疆煤炭資源稅稅率正式落地之后,能夠對新疆生態環境產生一定的積極影響。
3.1 此次改革符合資源行業稀缺性特征,有利于減少資源浪費
從價計征能夠真實地反映煤炭的價格變動情況和稀缺程度,真正體現煤炭資源稅與煤炭消耗之間的本質聯系。與現行的從量計征相比,從價計征從資源品價格變動出發,可以反映資源的內部稀缺性以及生產過程中的外部因素,體現稅收與資源的直接關系。從量計征資源稅對煤炭價格是不敏感的,可能會讓開采者無視優質資源,造成資源的浪費②。而資源稅的改革實現了資源與價格的掛鉤,有利于調節煤炭的過度浪費,也可以保證國家的財政收入。
3.2 有利于建立節能減排長效機制,減輕環境污染
這次改革能夠促進企業采取更多措施節能減排,從而形成追求可持續發展的長效機制。煤炭在使用的過程中,從價計費的比價關系會顯出煤炭的寶貴,為了利益最大化,煤炭產業鏈上游、中游、下游的生產廠家都將更注意節約使用煤炭,盡可能地節能降耗,同時也能夠降低廢氣、廢渣的排放,減輕工業環境對環境的污染。
3.3 有利于煤炭企業優化開采方式,減輕對地表破壞
此次改革能使煤炭資源稅的稅收調控作用大為增強,將促進煤炭資源的合理開采。原先采取從量征稅方式時,一些開采企業在開采過程中為降低開采成本,往往會只對礦區進行一次開采,表層開采,對礦區土地不重視,對地表破壞極為嚴重。而煤炭資源稅改革后,公平的稅負會使煤炭企業不得不權衡銷售價、開采成本、稅費、資金流之間的利弊關系,促使其深入開采,有效減少在采礦過程中丟瘦揀肥、采厚棄薄、采易棄難等現象,不僅有利于有效減少煤炭資源開采中的浪費現象,還有利于減輕開采過程中對地表的破壞。
3.4 有利于建立生態補償機制,促進自然生態的恢復
2013年,國家財政部、國土資源部和環保部聯合發布了《關于逐步建立礦山環境治理和生態恢復責任機制的指導意見》,明確提出“設立相關生態恢復資金和開展生態補償試點”。并且《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煤炭石油天然氣開發環境保護條例》已在新疆第十二屆人大會上獲得通過。該條例明確規定有關地方人民政府應當落實生態保護補償資金,確保其用于生態保護補償。在這種大背景下,煤炭資源稅改革的正式落地恰到好處。一方面,煤炭資源稅改革后會給新疆帶來地方財稅收入的增加,而煤炭資源稅的稅收收入恰恰可以使政府能投入更為充裕的資金,用于恢復生態和治理環境。另一方面,煤炭資源稅收入能夠對煤礦礦區生態恢復提供資金保障,有利于形成長效的礦區生態補償機制,促進自然環境和生態的恢復。
【參考文獻】
[1]王志樸,賈爾恒·阿哈提,吳瑞琦.新疆煤炭資源開發環境保護經濟對策建議[J].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2014,S3:226-229.
[2]周海魂,黃新蘭.新疆煤炭資源開發與生態環境保護[J].中國煤炭,2011,06:16-19.
[責任編輯:王楠]
注釋:
①十八屆三中全會再次將資源稅推向前臺,http://finance.chinairn.com/News/2013/11/27/105625815.html[OL].
②煤炭資源稅改為從價計征帶來的環境方面的影響,http://www.chinaacc.com/zhucekuaijishi/fxzd/hu2014101417524163800825.shtml[O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