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宅室內環境內能源消耗量最大的莫過于通風和采暖設備,想要積極響應全球低碳理念,就必須集中一切技術手段處理室內換氣和保溫問題,這和室內空間布局模式有著直接性關聯,一旦說室內格局發生全面變化,內部空氣流體速率和方向也會同步更改。面對此類狀況,筆者決定針對我國住宅室內墻體分割和空間布局形式進行深入探討,利用創新技術手段令內部空氣自然流通且保留適當的光照條件,切實規避過往嚴重的空氣污染和能源消耗危機;同時,要求政府盡快制定完善樣式的法律法規,要求室內設計師樹立起嚴格的責任和危機意識,真正為今后居民低碳環保生活秩序維持,提供保障。
前言
關于綠色低碳室內設計理念,直接映射出現代人民對于科技文化和生態環境破壞現象的重新審視態度,同時更是專業住宅室內設計師職業道德和社會責任心的真實寫照。其主張和在設計住宅室內格局過程中,自覺地將環境因素、污染預防措施、能源節約技術等納入,力求最終設計結果不會對環境產生過多的影響。實際上就是減少、重復、循環應用物質能源,遏制有害物質的大量排放跡象,要求特定家居產品和材料保留便于回收、重新利用性能。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莫過于住宅室內設計的極簡主義思潮,可以認定是維系人類精神和物質文明秩序的堅固橋梁。由此可見,針對住宅室內低碳設計理念應用措施加以詳細驗證解析,絕對是非常必要的。
住宅室內設計中貫徹低碳理念的必要性論述
所謂室內低碳綠色設計活動,可以理解為開發主體在成本、污染、能源消耗、該類建筑材料耐用性之間,設定的折中應對手段,至此經濟和空間使用結果將會趨近于平衡狀態。由此看來,建筑室內環境的低碳設計既不是成本高而排斥那些能效高的材質和設施,也不能由于這些材料和設施的能效高而不顧成本地加以使用,而應在于和諧地應用諸多現有的工藝和技術。在綠色低碳設計的范疇內,創新型節能減排措施將順勢鎖定在自然能源科學開發利用、能源合理消耗、創新設計技術可持續開發等層面之上,這便是室內設計行業在新形勢下面臨的巨大改革挑戰。
住宅室內設計行業可持續發展過程中的低碳節能控制手段解析
1.常規能源的進一步節約
隨著我國現代建筑科技不斷革新發展,關于室內低碳設計成品也五花八門,包括吸熱調光玻璃、保溫墻體等創新型材料,自身性能極為優越,如若設計主體可以進行不同形式產品和室內結構有機融合,在保溫和采光雙重作用下,必然能夠贏取更為可觀的能源節約成就。另外,節能型燈具、節水型器具也在室內裝修設計領域中充分布置沿用,常規能源節約實效也都顯而易見。
2.創新型潔凈能源的合理轉化應用
如今在我國室內設計應用最為廣泛的莫過于太陽能技術,其主張憑借特定結構和材料進行太陽能吸收利用,尤其經過技術人員科學調試過后,能夠更加自然地融入到居民建筑物中。如陽光溫室、太陽能熱水等技術設施,都會令住宅室內空間別具一格,同期對室內設計質量提出更加嚴格的規范要求。
3.傳統室內設計材料的適當替換
如今不同類型現代高科技都在室內環境設計沿用,對于室內采光、通風、溫度條件都產生直接性影響,如若當中任何細節處理不當,關于室內環境設計的全新飛躍目標會就此擱淺。歸根結底,室內設計裝飾利用不同類型材料科學組合,而材料自身性能將是貫徹低碳理念的關鍵,實質上大部分化工材料自身對人體健康威脅深刻,如膠紙材料包含苯、甲醛等有害物質,現代專業室內設計師的任務,就是在今后盡量少用該類材料,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污染和浪費跡象。再就是采集的原材料,也要關注其可再生和循環特性,至于生產制造流程中的無污染、低碳無傷害結果也是十分重要的。也就是說,主動強化對再生材料的改良沿用,是自然資源保護的合理手段。如在吊頂設計環節中利用竹材替換實木和鋁質材料,不單單能夠彰顯室內結構新穎特性,同時節能環保,全面克制大多數設計師對傳統木質材料的依賴性,令今后室內設計成果便得更加多元化,贏得居民的充分認可。
另一方面,色彩和質感的靈活應用。不同物體會利用光亮吸收和反向作用彰顯出不同色彩,進而令人類當下獲取應有的舒適感官效應。在進行特定室內格局設計期間,設計師第一要務便是掌握該類空間實際方位以及大小形式,明白在自然光照條件下,各類方位色彩顯示有著本質性差異,冷暖感也不會一致。因此,要更加合理的沿用冷色和暖色,令居住人員心理溫度更改,避免空調的頻繁使用現象,進一步節約能源并保護生態環境。相比之下,材料表層質地、形態等,同樣會令人產生冷暖感官差異效果,如生活中常見的大理石、不銹鋼、地磚等賦予居住人員冰冷的感覺,而人造板材、木材則令人內心感到溫暖,令室內空間能力得以適當的蓄積和釋放,最終貫徹預設的節能減排指標。
結語
綜上所述,隨著人民經濟、生活水平的接連上升,以及學習、工作頻率的加快,對于親近自然、保護生態環境等事務的參與能度同步驟減。因此,作為現代高端室內設計師,應該懂得結合各類創新技術和材料,彰顯結構低碳特性,盡量遏制二氧化碳過度排放問題,令社會大眾在生活中和自然輕松交流,感受生活真正的美感效應。
(作者單位:江西環境工程職業學院)
作者簡介:李揚(1982-),男,江西贛州人,江西環境工程職業學院教師,研究方向:室內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