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對全國以及重慶地區老齡人口現狀的分析,借鑒國內外對老齡問題的認識和解決經驗,運用可持續發展戰略,提出基于區域性適老需求的住宅設計策略。為中西部地區在建設發展中日益突出的人口老齡化問題提供機制參考。
引言
重慶作為全國第一個城鄉一體化的試點地區,農村居民城鎮化并向城市轉移,引起城市老年人口數量增加,生活環境的適老性需求提高。在我國傳統儒家文化的影響下,居家養老是重慶地區老年人主要的養老方式。老年人作為社會的弱勢群體,身體機能下降,需要他人的關愛和陪伴。老年人的生活方式也由工作型轉變為休息型,居家時間延長。因此,在進行住宅設計時,考慮更多的“適老性”,從空間規劃和心理需求等方面滿足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創造“老有所居,老有所養,老有所為,老有所樂”的居住環境,成為解決養老居住問題和維護老年人自由選擇居住方式的主要途徑。
適老性住宅設計研究狀況
1991年12月16日,聯合國大會通過了《聯合國老年人原則》,其中指出“老年人應能盡可能長期在家居住”,并且“老年人應能生活在安全且適合個人選擇和能力變化的環境”。許多發達國家與地區對適老性住宅進行了長期的探索和實踐,其中不乏可借鑒之處。
歐洲是較早步入老齡社會的地區之一,歐洲的一些國家傾向于讓老年人居住在獨立的公寓中,講究自理自助,許多適老住宅采用無障礙化設計,如德國居家服務監護式老年公寓。1987年,美國設計師Ronald L. Mace在“無障礙設計”的基礎上首次提出通用設計的概念,隨后逐漸推廣。通用設計的理念應用于適老性設計,可以解釋為對其他人群產生有利影響或者無影響的適應老年人需求的設計,例如:用坡道取代小段階梯或兩者同時并存等。國內北京、上海等大型城市也已經開始了一系列的適老性住宅設計嘗試,如公布相關的設計《規范》《意見》等,為適老性住宅的設計和實施提供了政策參考。
重慶城區適老性住宅設計對應策略
作為全國最年輕的直轄市——重慶,對適老性住宅設計的研究起步比較晚,發展比較慢,相比于其他發達國家和地區還有一定距離。所以更應該盡早提出解決問題的策略,避免重復建設和資源浪費,這是當前適老性住宅設計研究的首要問題。基于上述適老性住宅需求與設計經驗,為解決這一問題提供了一些思路:
1. 明確適老性住宅設計標準
何謂“適老住宅”?標準是什么?適老住宅并非僅供老年人居住的“老年住宅”,而是指能滿足我們每個都會變老的人居住需求的所有住宅,也就是說既要滿足不同類型老年人的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和心理需求,還要考慮到不同人群的通用設計。真正意義上的高品質住宅不應僅僅以居住面積的小大、綠化的多少和配套設施設備是否先進來衡量,而是應該定位為是否可以長期滿足居住者的居住需求和生活方式。只有適合長期居住的住宅穩定性和舒適性增強,住宅的資產價值和使用價值才會得到同步提升。[1]根據上述條件,也只有根據地區具體情況制定統一的空間和尺度參考標準,才能從根本上解決適老性問題。我國建設部在90年代末就針對社會老齡化這一問題,先后頒布了《老年人建筑設計規范》和《老年人居住建筑設計標準》等規范,為老年住宅的設計提出了一定的指導方針。那么針對重慶城區的具體情況,也可由政府牽頭擬定地方性的《規范》和《標準》。
2.遵循適老設計的原則
在滿足設計規范的同時,實施設計應根據老年人身體各項機能的退化情況,從普適性通用設計入手,從細節上體現以人為本的設計精神,全面關愛老年人身心健康,具體遵循三方面原則:
(1)通用原則。適老住宅的典型屬性是具有通用性的,這是基于長效機制的可持續性原則。而獨生子女政策使得重慶城區80后人群的家庭結構多半為“4+2+1”倒三角形的家庭結構。在建筑的通用設計方面加以考慮,探索適合健康人、老年人、兒童,以及殘疾人等在內的所有人的普通住宅設計標準。這里并不是要創造出特殊的建筑類型,而是在普通住宅建設中長效考慮適合人一生居住的環境。可參照國際適老住宅通用設計分級方法,結合地域性實際情況,對應老年人身體功能水平的不同階段,探索性地將適老設計分為幾個層級。由低到高的層級是從普通住宅到老年住宅適老程度逐步進階的過程,如低層級標準中日常生活空間內通道的有效寬度為780mm,高層級標準則是850mm,后者則考慮了需要介護的人群,以便輪椅以及使用助行器的人的進出。
(2)精細化原則。精細化的適老性住宅設計并非停留在能給老年人帶來便捷的空間尺度上,而是考慮更加細致、周到,如室內照明和色彩上應考慮到彌補老年人視力上的不足;洗澡間的地面鋪上馬賽克代替地磚以防滑;墻面、地磚選擇暖色,有助于改善老人的心情等等。“老年住宅需要空間、結構、功能上的精細化設計,所以我們在與開發商合作時,會在住宅的設計環節提出合理化建議。”博洛尼家居有限公司董事長蔡明說,“第一步就是空間規劃,整個樓體不設立外立面結構,而是先確定房間內部規劃,然后再完成外立面以及后期風格、產品的搭配。首先考慮房間的功能性,將老人的需求在住宅設計之初就考慮進去,這樣更能便于老人實現居家養老。”由此可見,住宅的適老設計從建筑修建前期開始介入將會成為趨勢,基于人體工學進行整體研發和設計,從細節上滿足老年人的心理、生理和行為特征。
(3)符合老年人意愿。適老性住宅設計在保障老年人居住安全的同時,還應滿足老年人的心身需求。在設計規劃中,應盡量從滿足老年人的意愿出發進行適老設計,如安裝自助防火防盜報警設備以提高老年人的安全感;設置老人與外界交流的空間以增強融入群體的歸屬感;利用良好的朝向引入清新的空氣、充足的陽光等營造舒適感;在考慮老年人與家庭成員有適當的聲音、視線聯系外,還應考慮提供少干擾的休息空間以保障私密感……總而言之,就是使老年人延長能夠自理生活的時間,按照自我意愿獨立、自主的選擇愉快的老年生活。
結語
目前,重慶城區人口老齡化問題丞待解決,適老住宅規劃、設計及內部裝修、設施配置等都蘊藏著巨大的研究意義和市場價值。堅持探索并實踐適老性住宅的解決方法與策略,就是為了明確目標,探索更適宜的優化設計,逐級、逐項、逐條的為現在和將來的老年人創造一個真正適老居住環境。
參考文獻
[1]劉衛東,賈麗,王姍姍.居家養老模式下住宅適老化通用設計研究.[J] 建筑學報,2015(6):1-8
(作者單位:重慶工商職業學院)
作者簡介:張佳(1982-),女,重慶,重慶大學,碩士研究生,重慶工商職業學院,講師,研究方向:藝術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