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振華 徐云清
在人口增加和住房緊缺的背景下,逐漸在我國推廣裝配式建筑,采用機械式的手段建造更多符合時代發展需求的建筑,滿足人們的用房需求。因此本文為我國裝配式建筑的發展提供幾點可行性建議,為我國建筑領域的發展提供借鑒。
前言
在發展建筑信息化的進程中,裝配式建筑發揮了重要的作用,而在裝配式建筑發展過程中存在許多問題,對其產生了嚴重的阻礙作用。因此需要從建筑設計著手,全面改善裝配式建筑建設過程中的不足,提出應對其不足的對策,為裝配式建筑的質量和效率的提高發揮促進作用。
建議我國裝配式建筑設計模型選用信息模型
裝配式建筑的模型應當逐漸向信息模型發展,建筑信息模型的主要數據是關于單個設備、子裝配體、裝配體等方面的,而且這些數據能夠和三維模型的數據相連,統一包含于特定的建筑信息模型,詳細說明裝配的順序、如何裝配裝配體等信息。在設計裝配式建筑時,主要的工作有工藝人員參與后期構件維護、構件裝配工藝、構件生產工藝、設計建筑構件等。然后再利用BIM軟件系統對其進行仿真,當用戶滿意的時候,就開始進行正式的制造過程,若是用戶對仿真的結果不滿意,則需要重新對建筑構件進行工藝設計,直到滿足用戶需求。
和傳統的建筑模型相比,建筑信息模型具有更多的優勢,在其構件的使用方面,傳統的構件只能使用其已有的構件,而建筑信息模型卻可以利用其產生的新構件,從而為設計建筑發揮積極作用。在建筑信息模型中使用的裝配體主要有新產生的構件和系統中已有的構件兩部分。新產生的構件在軟件系統中進過一系列的分析之后,得到用戶的滿意,就會轉換成系統已有構件,繼續為系統服務。而已有構件是已經保存在軟件系統中的構件,系統在驗證其物理特性之后,就會在實際工程中廣泛應用。另外完成整體建筑信息模型之后,就會給制造端傳送所有的構件信息,并產生具有針對性的構件二維碼,將構件的全部建筑信息都記錄下來,如材料、尺寸、樓層等,在制造完成構件時,就將構件二維碼粘貼到對應的構件上,然后在建筑現場進行具體的裝配。
建議我國裝配式建筑發展中充分發揮預制構件的優勢
首先是發揮預制構件對工程質量的作用,在預制構件管理方面,因其集中管理,要求應當具有較高的精度和生產裝配度。良好的控制預制構件的鋼筋數量、砂石料的配合比、砂石料沖洗、混凝土配合比等,與傳統的施工技術相比,裝配式建筑中的單個構件模板更為便利,提高單個構件的質量,加強某個構件的通用性,有利于提高整個建筑工程的質量。其次是發揮預制構件對工程造價的作用,預制構件的預制通常由生產廠家完成,然后運輸到施工現場。在整個預制構件的生產到現場安裝環節中,所有的工作都是可以復制的、流水式的操作,對相關工作人員來說,該工作簡單、易操作,對施工人員專業性要求較低,對提高工程的效率的具有重要作用,還有利于使工程造價大大降低。最后是發揮裝配式建筑對工期的作用,在實際施工中往往會預制外墻板、飄窗、孔洞等,當封頂主體結構的時候就可以利用預留的外墻板來封閉外圍。而預留的飄窗也可以同時預制整個建筑的裝飾層、保溫層。而孔洞則可減少墻體開槽等工作環節,簡化施工程序,從而對縮短工程工期發揮極大優勢,降低施工的成本,為施工單位帶來更多的經濟效益。
建議我國裝配式建筑選用先進的技術手段
在我國裝配式建筑全壽命周期中應當采用射頻技術和建筑信息模型,這兩種關鍵技術能夠推動裝配式建筑向綠色建筑的發展進程。其中射頻技術能夠將構件的物理信息和幾何信息及時、準確的記錄下來。在組裝和生產裝配式建筑的過程中,需要在驗收、安裝、物流、倉儲、生產等環節準確的辨識出構件的信息,防止出現信息孤島問題,降低出現信息錄入錯誤率,從而便于及時更新建筑信息模型的信息。而建筑信息模型技術是建筑工程的核心技術,有效的防止了信息孤島現象的產生。在構件建筑信息模型的時候,模型的核心數據主要是建筑全壽命周期的數據,持續管理單個設備數據、裝配體數據等,通過建模計算對構件進行進一步的分析,從而分析其與整體的耦合度,判斷出裝配的合理性,為裝配式建筑發展發揮積極效用,提高其質量。
總結
綜上所述,通過對我國裝配式建筑的研究,從而提出關于其建造設計模型、設計階段、全壽命周期階段的幾點建議,建議裝配式建筑應當構造信息模型,推動其信息化發展進程;在設計中應當向并行化方向發展,提高設計效率,減少復雜設計過程帶來的不利影響;在全壽命周期階段建議采用信息模型和射頻技術,促進裝配式建筑向綠色建筑方向發展。通過提出的建議,希望能夠為相關建設提供有利的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