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華松
新課程標準指出: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作為特殊教育學校的一名數學老師,需要面對全體學生,促進全體學生的共同發展。因此教師更加應該關注隨班就讀兒童,想方設法引導隨班就讀兒童主動參與數學學習,使他們成為數學學習的主人,從學校中體驗到自主學習的成功感和幸福感。那么如何引導隨班就讀兒童自己主動學習數學呢?
一、創設學習情境
數學課堂相對于語文有些單調、枯燥,因此教師應該巧妙創設情境,積極開展活動,恰當的學習情境能夠有利于促進隨班就讀兒童自己主動學習數學。現實的、有意義的、具有挑戰性的問題情境在很大程度上能夠激活隨班就讀兒童已有的生活體驗,激活他們已有的數學知識,從而極大地調動起他們主動學習的愿望。所以,數學教師應該注意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進行情境的創設,選擇兒童身邊具有一定數學價值的、生動有趣的、有利于隨班就讀兒童主動進行探索知識的事物,創設鮮明的問題情境,吸引他們主動開展學習活動,積極投入到數學課堂中去。例如在教學《位置和方向》的時候,我利用學習特有的定向行走的校本資源進行有效的課程整合,讓學生在真實的校園環境中邊走邊學,孩子在具體的學習情境中發現了很多問題,而后帶著這些問題進行思考,小組合作討論,通過討論解決學習中遇到的問題,在東西南北方向的基礎上,理解東北、西北、東南、西南的含義,初步感知用方向和距離確定物體位置的科學性。在整個過程中,我著力引導孩子,充分調動孩子們活動的積極性,特別關注隨班就讀兒童的表現,發現他們學得很輕松,很愉快。進入教室之后,我拿出事先準備好的校園平面圖,讓孩子們玩拼貼游戲,他們在精心預設的情境中,著眼學校大環境的布置,并且能夠很快說出校園當中各個共用設施的方位,并且拼貼出來,隨班就讀兒童表現也非常突出,活動幫助他們奠定了學好知識的基礎,為他們學好數學夯實了根基。
二、開展合作學習
自主學習并非狹隘的獨自學習。教師應該引導學生開展合作學習,通過合理分組,讓先進帶動后進,讓后進在合作中學習先進的思維方法,獲得思路啟迪。心理學研究表明良好的人際關系能夠促進孩子們知情意行等多個方面學習狀態的提升。在數學學習活動中,我們必須要讓隨便就讀兒童融入到集體當中,讓他們盡可能和其他學生一起合作學習,踴躍交流,共同經歷動手操作,動腦探究,積極討論等學習的過程,經歷不同的思維過程,感受不同的思維方式,形成和他人合作的意識,多次經歷合作的過程,隨班就讀兒童就能夠獲得反思和修正的機會,慢慢地產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在獲得成功的體驗中樹立學好數學的信心。例如在教學認識物體的時候,可以提供大量的實物,通過游戲的形式,讓孩子們動手玩起來,他們在摸一摸、堆一堆、搭一搭以及數一數的過程中感受到平面和立體的不同特點,通過把物體進行比較,加深了對于這些事物特征的認識,不但能夠幫助隨便就讀兒童進行空間觀念的建立,而且在活動中培養了隨班就讀兒童和其他學生的感情,讓彼此的關系更加融洽,孩子們在相處的過程中不再單純以學習成績進行相處,而是摻雜了更多的感情因素。在學習數軸的相關知識的時候,我們和孩子們一起來到操場,在親身經歷的體驗過程中,認識數軸,掌握數軸的三要素,鞏固正負數的相關知識,隨班就讀兒童和小組成員一起交流,他們在討論中感悟所學知識,探索學習的方法,就不同的方法進行合理的思考,促進了知識的增長,更新了知識結構。
三、注重實踐活動
皮亞杰認為:動手操作能夠促進兒童思維的發展。實踐活動能夠改變單調、枯燥的數學學習過程,從而讓學習變得富有趣味。特別是隨班就讀兒童,他們由于先天智力或者后天習慣上的不足,學習基礎較差,如果單純聽講,也許一會兒工夫就會覺得索然無味。因此在數學教學中,我總是及時引導隨班就讀兒童動手操作,增加學習過程的趣味性,激發孩子學習的內驅力,體驗數學學習的過程與方法,獲得數學學習的經驗。例如在學習統計的時候,我設計了一個活動:馬上是兒童節,我們要邀請別的班級的同學來我們班和我們一起聯歡,你們認為我們要做哪些準備活動呢?孩子們自主學習的熱情被充分調動起來了,他們積極開動腦筋,隨班就讀兒童也不甘示弱。全部同學開始議論紛紛,后來發現整個課堂亂成了一鍋粥,都覺得效率太低,于是開始進行分工,就聯歡的問題進行分解,梳理出相關的頭緒,如美化教室、安排節目、采購食品和其他班級進行對接等,教師適時給隨班就讀兒童委以一定的任務,讓他們能夠在力所能及的范圍內大顯身手。在聯歡會上,看到隨班就讀兒童和其他孩子一樣笑容滿滿,我深刻體會到教師要愛學生,充分調動起隨班就讀兒童學習活動的積極性,發揮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教師只要為孩子們提供了一個自主探究,主動學習的機會,孩子們包括隨班就讀的兒童也會給我們一個驚喜,他們就會變得愿意學習。
在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積極開動腦筋創設學習情境,引導孩子合作學習,不斷開展實踐活動,引導隨班就讀兒童插上興趣的翅膀,他們就會綻放出迷人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