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曉艷
陶行知說過:“處處是創造之地,天天是創造之時,人人是創造之人。”幼兒與生俱來就有藝術創造的潛能,幼兒的創造強調了自身發展的個體價值,反映出強烈的自我表現、自我完善的心理需求。因此,我們必需抓住幼兒這一時期,實施有效的發展策略,以發展其創造力。
一、給予機會表達,展現幼兒想法
對幼兒作品的評價沒有絕對客觀的標準,成人通常會以“像不像”作為評價標準,這嚴重傷害了幼兒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扼殺了幼兒的創造性思維。在實踐過程中,評價幼兒作品必須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能力及身心情況,給予多元的評價。
在繪畫《未來的昆山》中寧寧在地平線下畫了很多洞洞,而且標上了“-1、-2、-3”等字樣,其他孩子在看到他的作品后都笑話他:“老師,你看他把我們的家變成了老鼠洞了?!睂帉幒芪粋€勁地揮手,我也很好奇寧寧到底想表達什么,于是我讓寧寧小聲的告訴我,為什么這樣畫,“這個不是洞,是地下車庫,可以停好多車的。”我給了孩子一個表達的機會,他就給了我一個驚喜的答案,未來的昆山會發展的更好,交通工具更多,當然需要越來越深的地下空間來停放交通工具。
幼兒的作品體現了其自身獨有的思維特點和構思,盡管可能很幼稚,但也應該得到尊重和鼓勵。在評價幼兒美術作品時,教師不要以成人的眼光隨意要求幼兒對作品進行加工,以求完善,而要重視兒童畫中的自然樸實和稚拙。這樣才能使幼兒更主動地投入到美術活動中,大膽地進行表現。
二、善用指向評價,激發幼兒創作
在教學中,教師利用各種表揚、贊美的方式鼓勵幼兒,對幼兒的美術活動進行積極評價,對于提高幼兒學習的興趣和自信心很有必要,但必須注意鼓勵的語言和方式要具有針對性,能夠在肯定兒童已有的成就時啟發兒童做得更好。
如有的新教師發現幼兒好的作品后就立即在全班小朋友面前說:“你們看妮妮的小魚多漂亮和老師不一樣,她畫的是圓形的小魚,真聰明!”這其實是具有錯誤指向性的話,因為其他孩子可能會受到教師語言、受表揚幼兒作品的干擾,認為老師喜歡某種特定的形狀或風格,從而傾向于去模仿別人的作品,由此實質上扼殺了幼兒的創造性??梢娊處熢诠膭钣變簳r,應該更多地注重鼓勵的指向性,如:“瞧,她的小魚多別致,是不同形狀組成的小魚,我們還見過哪些形狀呢?這些形狀是不是也能變出小魚來呢?”
三、巧用針對評價,促進幼兒對比
教師對幼兒美術作品的評價不僅要能客觀、真誠地通過表揚、鼓勵等積極的評價方式幫助孩子意識到自身的優點和不足,而且也要讓孩子能夠發現其他孩子的優點,學會自我評價和比較,以此激發孩子不斷進步,不斷創新。
在彩繪活動《涼鞋》中,很多幼兒的作品都是對稱和匹配的,這和我們的生活經驗很符合,但是文文的鞋子卻很特別,一只是紫色的,一只是紅色的,上面的圖案和花紋卻是對稱,我說:“在我們的生活中,有一種特別的鞋叫鴛鴦鞋,它們的顏色圖案不同,但是有一定的聯系,比方說一只圖案是筷子,一只圖案是碗?!庇谑侵蟮淖髌分形乙姷接钣顚⑿臃^來重新繪畫了,一只畫的是紅色的花,一只畫的是咖啡色的花瓶,幼兒在看到同伴的作品,聽了老師的講述后,進行了對比,有了新的主意和思路,所以決定重新繪畫,這無疑給了他們更多創新的空間和機會。
四、自我評價機制,激發創造欲望
教師除了直接對幼兒的作品進行評價外,也應為幼兒提供自我評價的機會,讓不同水平的幼兒去欣賞、討論,將自己和同伴的作品進行比較,不斷地發現自己和別人在創作方法和理念上的異同,以此提高幼兒的繪畫興趣,激發幼兒再創造的欲望。
彩繪活動《池塘音樂會》中我請幼兒試著想想會有些什么小動物,有些什么場景,幼兒討論得很積極,但是由于個體水平差異,有的作品一目了然,有的作品卻很抽象。在請幼兒自我評價的時候,繪畫高手然然介紹道:“我畫的是青蛙坐在荷葉上,唱歌呢,你看那些音符就是它的寶寶——小蝌蚪!”大家齊刷刷的給予她熱烈的掌聲。奇思妙想的毛毛舉起他的畫,說道:“我畫的是螺螄姑娘在打鼓,它用它的蓋頭來當作鼓,發出聲音,開著,關著就有聲音了,很好聽的,就是我不會畫螺螄,這些黑的就是螺螄?!睆拿脑u價中我能感受到毛毛很有自己的想法,很有創意,但是他也發現了自己的不足即技能不夠成熟,繪畫的造型不夠逼真。在評價中他認識到了自己需要努力的地方,這比老師明確的告訴他更讓他有動力去改變和完善。
五、運用啟發評價,發展自主能力
啟發式的評價,通過提問題、暗示、聯想等方法給幼兒一些啟發線索,引導幼兒積極拓寬思維、開闊思路,創作出個性的美術作品來,應注意在幼兒的美術創作過程中,教師不應用示范的方法束縛幼兒的思維。教學過程中也可利用游戲來啟發幼兒的創造與想象能力。
在彩繪活動《五彩鳥》中我運用了故事的方式,讓幼兒嘗試給小鳥吃不同顏色的果子,然后通過顏色的相融感知顏色的變化,我截取了故事的幾個片段,吃了黃色的谷果子變成了黃色的小鳥,之后吃了紅色的果子會發生什么事呢,幼兒進行猜測和操作得到了驗證是變成了橘色的小鳥。以此類推幼兒自己創編了很多故事,得到了很多經驗,知道了黃色和藍色的果子變成了綠色的小鳥,吃了藍色和紅色的果子變成了紫色的小鳥,更有能力強的幼兒發現用吃了好多不同顏色的果子后就變成了黑色的小鳥了。這比老師一味地灌輸來的更有意思,他們不會覺得枯燥,也不會覺得累,在反復繪畫小鳥的過程中不僅掌握了小鳥的基本造型特征,還根據自己的愛好發現了顏色變化的過程,獲得了經驗和知識更樂于和伙伴們分享經驗。
教學中對幼兒美術作品的評價,我們所追求的是了解幼兒在美術方面的特點和水平,理解幼兒的真實想法。只有理解了幼兒的想法,教師才能夠設計針對性的活動來促進幼兒的發展,并通過不斷的反思改進自己的教學,使幼兒在自己的小世界里,更加自由大膽地去勾畫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