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菲
教學新理念是體現在教師的教育行為中的,而孩子們學習興趣的培養、學習習慣的養成、知識的獲得等都依賴于課堂,取決于課堂四十五分鐘的質量。互動教學激發了中學生學習興趣和強烈的好奇心、表現欲,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在培養學生的個性、提高學生素質等方面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
一、良好的課堂教學氛圍是有效互動的基本前提
1.教師的角色定位問題
長期以來,教師把自己更多地定位為管理者和控制者。為了維持課堂紀律和課堂教學,學生一般不允許發出信號,他們要聽從教師的指令,允許做什么,不允許做什么。在互動中教師更要求自己的行為和要求被學生接受和執行,一旦遭到拒絕會傾向于用各種方式包括消極的方式達到目的。在這種情況下,學生的主動性和主體地位難以得到保證,師生之間的有效互動關系難以建立。
為了建立有效的師生互動,教師要轉換其角色。在教學過程中,要始終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充分發揮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教師要成為師生良好互動環境的創造者,交流機會的提供者,積極師生互動的組織者和學生發展的支持者、幫助者、指導者和促進者。因為教師對學生的作用和影響只有通過學生主體的積極參與和反應才能產生積極作用。教師要樹立起“一切為了學生”的觀念,尊重學生,全方位為學生的發展服務,通過教師的“教”喚起學生的“學”,突出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
2.建立平等的師生關系
教學活動是師生的雙邊活動,要使之有效地進行,就要建立起學生對教師的信任感,師生之間互相理解,人際關系和諧,改變傳統的師道尊嚴的舊思想,建立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教師尊重熱愛學生,對學生持肯定、接納的態度,能緩解學生內心的緊張,從而激發他們的思維和想象力,而學生則對教師表現為尊重、信任,積極配合教學。教師對學生要有信心和耐心,尤其對學習有心理障礙的學生更要善于培養他們的自信心和學習熱情。
3.寬松、民主、和諧的課堂教學氣氛
只有建立起師生之間溝通的綠色通道,才會有教與學之間的寬松、民主、和諧的氛圍,才能為師生互動創造條件。
教師是課堂教學的組織者和幫助者,要吃透大綱、教材,把握重點、難點,采用多種教學手段激發不同層次學生的興趣,使他們參與到課堂活動中。在課堂教學的互動中,教師與學生是平等的活動參與者,他們既是信息的發送者,又是信息的接受者和加工者。傳統的教學以教師為中心,與學生保持單向交往,教學效果較差,所以要把教師的“一言堂”改為“眾言堂”。在課堂上教師與學生保持雙向交往,同時也允許學生之間的交往。當然最佳的交往模式是多方位的,即從教師到學生,從學生到教師,從學生到學生,從個體到群體,從群體到個體,從個體到個體,從群體到群體等。小組活動是師生互動的一種比較有利的模式,但并不排斥其它活動形式。
二、重視師生之間積極充分的情感交流
情感是人對現實世界各種事物所抱的不同態度和不同體驗。情感對個性心理特征和行為動機都有較大影響,是影響學習者行為和學習效果的重要因素。師生間的情感交流以及由此產生的心理氛圍是促進師生積極互動的必要條件。“親其師,信其道”,教師把對學生的愛化為一個溫柔的眼神、一個會意的微笑、一句暖心的話語、一個贊許的姿態、一個體貼入微的動作,都會使學生感受到教師的關心、賞識,從心理上就會產生一種說不出的愉悅與滿足,這就無疑能促進他們積極上進,激發他們的求知欲,增添他們的勇氣,鼓起他們的自信。反之,師生之間的關系緊張,學生會由厭惡教師進而厭惡學習,即使是難度不大或者很有趣味的教育內容,也不能引起他們的興趣。
缺乏情感交流和支持是當前師生互動中存在諸多問題的主要根源之一。這固然有外部客觀環境,如長期傳統文化的影響,但教師自身對積極情感支持作用的重視不夠和不善于利用情感支持也是不容忽視的。教師整天忙于日常的教學,與學生的情感交流似乎成了一種奢侈的享受,曾有學生在賀卡中寫道:“希望老師多笑,多與我們交流。”教師要正確表露自己的情感,善于表露自己的情感,通過以情感情,以情染情,優化學生的心境。教師不能把消極的情緒帶進課堂,不管遇到多大的挫折,都要盡力克制和調控,以飽滿的熱情和良好的心態出現在課堂上,那么學生也會以愉快、輕松自信的情緒聽講,積極參與教學活動。反之,教師把自身的不快和怒火發泄在學生身上,勢必給學生造成難以言狀的心理壓力,被動消極地參與教學活動。寬松、民主、和諧的教學氛圍蕩然無存,師生之間的情感交流受阻,怎么能產生良好的教學效果呢?
三、豐富互動活動,提高學生學習主動性
1.開展小組演示,把語言形式與實際意義結合起來
適言交際運用能力。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學生來到學校不僅是為了取得一份知識的行囊,更主要的是為了變得更聰明。”教學中,注意多角度、多方位設計各種思考題,發揮學生橫向類比、逆向聯想等思維,使學生不單單是理解和掌握所學的內容,而是利用現學知識,結合已學知識去創造、去探索,培養創新思維,增強創新能力。
2.增辟多種形式的小組活動,注重反饋效應
英語課堂教學的成敗與否與學生課堂小組活動的形式是否多樣有著密切的關系。在開展小組活動時,必須做到形式與內容的統一。活動形式要做到:有利于增強學生間學習過程、學習行為和學習效果的信息反饋效應;有利于增強學生合作學習的關系,又為每個學生表達自己的看法創造機會;有利于教學任務高質量、高效率地完成。
當然,師生互動不僅體現在課堂,而且它也可以延伸到課外,彌補課堂內的時間限制,對課堂教學起到鞏固和強化的作用。
通過教學實踐,我體會到運用師生互動教學模式進行教學的甜頭,學生主動參與課堂實踐,真正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培養了學生參與意識和合作能力。同時,在英語課堂師生互動活動中充分發揮了學生的積極性,改變了課堂教學中學生所處的被動局面,促使學生在掌握知識的過程中積極思維,發展個性,適度安排交際性的活動,如:信息交流、猜謎、扮演角色、做游戲等。運用小組演示法,設計情景,讓組員按角色扮演書中的人物。在小組共同討論做出完整的演示方案后,教師可以挑選幾個小組在課堂上表演。通過這些活動,把語言形式與實際意義結合起來,有利于激發學生思維,開闊學生思路,活躍課堂氣氛,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語感,互助共進。當然教無定法,只要我們老師開動腦筋,不斷探索,就一定能摸索出更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使學生在輕松快樂的氣氛中學習英語,感受學習的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