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繼芳 馬啟龍
內容摘要:真正屬于信息化教學能力的包含以下內容:信息化教學設計能力、信息化教學資源開發能力、信息化教學實施能力、信息化教學管理能力(含信息化教學監控能力)、信息化教學評價能力、信息化教學融合能力(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能力)等。信息化教學能力具有復合性、關聯性、發展性、情景性等特點。
關鍵詞:信息化教學能力 構成 特點 發展
一、信息化教學能力的構成
筆者查閱了當前關于信息化教學能力構成(在此將“信息時代的教師能力構成”、“面向信息化的教師能力構成”等包含在內)的論述,經過仔細審視總結:
真正屬于信息化教學能力的包含以下內容:信息化教學設計能力、信息化教學資源開發能力、信息化教學實施能力、信息化教學管理能力(含信息化教學監控能力)、信息化教學評價能力、信息化教學融合能力(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能力)、信息化教學交往能力、促進學生信息化學習能力、學科信息化教學能力等。
二、信息化教學能力的特點
(一)復合性
根據對信息化教學能力構成的分析,其復合層次包括信息化教學能力的基礎、信息化教學的基本能力、信息化教學的進階能力、學科信息化教學能力。
(二)關聯性
信息化教學能力的四個層級之間是相互關聯的,下一層級是上一層級的基礎,上一層級是下一層級的發展。
(三)發展性
信息化教學能力的發展性體現在以下四個方面:第一,教師的信息化教學能力要隨著學習對象的不同學習發展與能力培養要求不同而發展;第二,教師的信息化教學能力要隨著新技術、新工具、新方法的變革而發展;第三,教師的信息化教學能力要隨著課程教學的改革與發展而發展;第四,教師的信息化教學能力要隨著教師自身的專業發展和素質結構而發展。
(四)情景性
一方面,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的形成與發展需要一定的信息化教學情景實踐。另一方面,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是在一定信息化教學情景實踐中呈現出來的。
三、信息化教學能力的發展
信息化教學能力發展是指在信息化教學環境下,由于教學需要,教師的信息化教學能力由初級到高級的正向變化過程,它是教師教學能力在信息化時代的新要求。
(一)信息化教學能力的發展階段
當前,關于信息化教學能力的發展階段的論述眾多,國外學者的看法如“意識→學習→理解并應用→熟悉并自信→在其它情景中應用→在新情景中創造性應用”、“前整合(Pre-Integration)→過渡(Transition)→發展(Development)→擴張(Expansion)→系統全面整合(System Wide Integration)”,國內學者的看法如“生態突變期→生態變化期→生態融合期→生態平衡期”、“了解→應用→整合→創新”等。
筆者認為,對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發展階段的研究有助于開展針對性的培訓,或教師可在不同階段進行不同程度的學習,以獲得信息化教學能力的發展。
(二)信息化教學能力發展途徑及策略
在眾多關于信息化教學能力發展途徑及策略的探討中,王衛軍博士總結的最為全面,他基于對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發展階段的描述、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的知識和能力結構的分析探討,結合其發展的主要影響因素,統籌考慮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發展的內部系統和外部環境,將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發展的促進策略從宏觀策略、中觀策略、微觀策略三方面進行了細致、全面的分析。其中,宏觀策略是促進其發展的外部環境條件,主要包括:社會發展的需求、國家政策的保障、教育改革的引導、學校組織的支持以及教師成長的動力;中觀策略是促進其發展的方法論,主要表現在職前培養與在職培訓相結合、傳統方式與網絡在線相結合、技術知識與實踐應用相結合、自主學習與協作交流相結合等方面;微觀策略是促進其發展的內部系統和直接條件,集中體現在教師以自主學習為主的知識積累、以教學實踐為主的應用遷移、以協作教學為主的對話交流等方面。
參考文獻
[1]王衛軍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發展研究[D].蘭州:西北師范大學,2009:98-99頁.
[2]胡曉玲.大學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結構分析[J].現代遠距離教育,2012,(6):67-72.
[基金項目]2015年度國家民委高等教育教學改革研究項目“民族院校教師教育專業學生職業技能訓練體系與機制建設的研究與實踐”(項目編號:15098)]
(作者單位:甘肅銀行學校;甘肅民族師范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