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蕾
深圳市龍崗區第七人民醫院,廣東 深圳 518000
注:與對照組比較,*P<0.05。
注:與對照組比較,*P<0.05。
?
臨床護理
防治一體化護理在腦卒中40例中的應用
陳蕾
深圳市龍崗區第七人民醫院,廣東深圳518000
【摘要】目的:觀察社康中心防治一體化護理措施在腦卒中病人中的應用效果。方法:選擇腦卒中患者80例為研究對象,根據隨機數字表法平均分為研究組與對照組,對照組應用常規護理,研究組在此基礎上給予防治一體化護理,比較兩組的復發率、疾病知識的掌握程度和護理滿意度。結果:研究組復發率為2.50%,低于對照組的20.00%(P<0.05);研究組對腦卒中疾病知識的總掌握率為97.50%,高于對照組的75.00%(P<0.05);研究組對護理工作的總滿意率為100.00%,高于對照組的85.00%(P<0.05)。結論:社康中心防治一體化護理措施在腦卒中病人中具有顯著的防控效果,可以有效降低復發率,提高患者對疾病的認知程度,強化護理服務質量,適于臨床應用。
【關鍵詞】腦卒中;社康中心;防治一體化護理
腦卒中是因腦部血管阻塞或突然發生破裂所致的一組腦組織損傷疾病。近年來,隨著人們生活方式的不斷變化,該病的發生率也呈顯著遞增的趨勢。目前,我國腦卒中的防控形勢仍不容樂觀,普遍認為與管理體制欠缺密切相關[1]。為了有效保障腦卒中病人的健康與安全,我社康中心對40例腦卒中患者實施了防治一體化護理干預,收效顯著,現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選擇2012年5月至2014年5月期間我院收治的腦卒中患者80例為研究對象,根據隨機數字表法將其平均分為研究組與對照組。納入標準:所有患者符合全國第四屆腦血管病學術會議制定的《各類腦血管病診斷要點》[2]中的相關標準,且經影像學檢查證實;且對本次研究內容知情,已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合并嚴重臟器疾?。灰庾R障礙;精神疾病史。研究組:男性25例,女性15例,年齡40~73歲,平均年齡(58.6±6.3)歲,文化水平:大專及大專以上6例,高中10例,初中10例,小學及小學以下14例,其中首次住院30例,二次發病住院8例,多次復發住院2例。對照組:男性24例,女性16例,年齡40~74歲,平均年齡(58.8±6.2)歲,文化水平:大專及大專以上6例,高中9例,初中11例,小學及小學以下14例,其中首次住院29例,二次發病住院9例,多次復發住院2例。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文化水平、發病住院次數等一般資料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方法對照組應用常規護理干預措施,包括基礎護理、高血壓及腦卒中病情評估、健康教育、康復訓練等。研究組在此基礎上給予防治一體化護理,具體方法如下:①向患者及其家屬說明本次研究內容,并簽署一體化護理干預同意書,建立個人檔案,并采用“項目-時間”表格制定住院病人、出院病人、健康教育路徑及病歷檔案表,護理人員負責填寫表單內容,包括:患者姓名、性別、年齡、住院號、文化水平、診斷內容、康復情況、入出院時間、主管醫生、就醫情況、護理內容、聯系方式、隨訪時間及內容等。②護理人員根據表單上的情況對患者實施全方位的生活指導、健康教育與康復指導。③為了有效降低疾病的復發率,應強化院外防控護理干預措施:首先定期通過電話或家庭訪視方式掌握患者的血壓情況、用藥情況與病情狀態,指導患者根據病情及時與主治醫師聯系,以便調整藥物應用劑量;其次采取一對一談話、定期培訓、電話咨詢等方式進行院外健康指導;然后每月對患者進行1次家訪,及時掌握患者的病情狀態,并指導其家屬顧照病人、避免意外的方法,同時做好家屬的健康教育工作,為患者的康復提供多角度的支持,由于多數患者受疾病及后遺癥的影響能夠出現緊張、焦慮、恐懼等不良情緒狀態,這對康復極為不利,針對此,護理人員應向患者說明疾病及預后的相關知識,通過溫和的語言穩定患者的情緒,并通過鼓勵性的話語使其建立起對康復的信心;再者根據患者的生活條件、身體情況及病情特點,為其制定可行的生活方式,啟發并監督患者自覺遵守;最后組織患者進行社會康復鍛煉,合理安排運動時間,以保證康復效果,康復鍛煉主要包括主動與被動功能鍛煉,其主要目的是預防關節畸形、肌肉萎縮,當患者肌力尚未恢復時,指導患者選擇被動活動,如對肢體按摩,做小大關節的內收、旋轉、外展及屈伸活動,每次30min,2次/d,同時應用毛巾外敷機體關節處,并將手足放入溫水中浸泡30min,幫助氣血運行,強化肌力,改善關節疼痛感,隨著患者病情的轉復,還可以指導患者進行自主運動,以循序漸進、動靜結合為原則,盡量以健側肢體帶動患側,鍛煉站立、坐及步行,訓練簡單的生活行為,如穿衣、刷牙、洗臉等,以逐漸改善力所能及的勞動,提高生存質量。
1.3觀察指標①隨訪1年,對比兩組患者疾病的復發情況。②自擬疾病知識調查問卷,對比兩組患者對腦卒中疾病知識的掌握程度,該問卷滿分為100分,共計20道題,每題5分,分數>80以上為掌握;60~80分為基本掌握;60分以下為未掌握。總掌握率=(掌握+基本掌握)/總例數×100%。③自擬護理滿意度調查表,對比兩組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滿意程度。該表滿分為100分,包括:護理技術、護理態度、人文關懷、健康教育、護理效果5個項目,每個項目共20分,分數>85分為滿意;70~85分為基本滿意;70分以下為不滿意。總滿意率=(滿意+基本滿意)/總例數×100%。

2結果
2.1兩組患者1年內疾病的復發率對比隨訪1年發現,研究組有1例患者疾病復發,復發率為2.50%;對照組有8例患者疾病復發,復發率為20.00%;研究組腦卒中的復發率低于對照組(P<0.05)。
2.2兩組患者對腦卒中疾病知識的掌握程度對比研究組對腦卒中疾病知識的總掌握率為97.50%,顯著高于對照組的75.00%(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對腦卒中疾病知識的掌握程度對比 (例)
注:與對照組比較,*P<0.05。
2.3兩組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滿意程度對比研究組護理總滿意率為100.00%,高于對照組的85.00%(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滿意程度對比(例)
注:與對照組比較,*P<0.05。
3討論
近年來,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的加劇,腦卒中的致殘率與發病率也呈顯著上升的趨勢,現已成為危害人們健康的重要殺手。研究發現,多數腦卒中患者可于治療后出現癱瘓、失語等殘疾表現,這給其家屬及社會帶來了沉重的負擔。多項研究發現,傳統腦卒中管理模式的應用范圍較為局限,無法有效達到疾病防控目的[3]。目前,如何通過有效的干預措施強化腦卒中病人的自我管理意識,降低疾病的復發率,保證康復效果與生活質量是醫務工作者探討的重點課題。
社康中心是國家公共衛生工作的重要組成單元,同時也是集“康復、保健、預防、健康教育及醫療行為”為一體的初級衛生保健機構。社康中心護理服務主要以全科醫學理念作為基礎,除了配合藥物治療外,還應通過分析與干預個人不良因素而達到對疾病控制的目的[4-5]。有學者認為,不良生活方式是腦卒中患者的重要危險因素,所以應針對患者的具體情況,給予合理膳食、合理運動、保持積極心狀態,控制血壓及體質量等生活指導,以此降低腦卒中的復發概率[6]。我社康中心對40例腦卒中患者實施了防治一體化護理干預,收效顯著。防治一體化護理要求護理人員根據腦卒中患者的情況制定出全面的流程表單,認真落實各項護理服務項目,強化院外防控護理,并通過密切的交流與溝通,有效提高患者對醫療行為的信任度,充分發揮其主觀能動性,以便于疾病早日康復[7]。同時,定期家庭訪視對患者的健康行為也起到了積極的督促與支持作用,不僅有效改善了患者的生活方式,同時也使其家庭建立起良好且和諧的家庭健康行為。有學者對35例腦卒中患者應用了防治護理措施,結果發現該組患者的復發率顯著低于常規護理組[8]。本文研究結果與上述結果相符,研究組疾病復發率低于對照組,對腦卒中疾病知識的總掌握率高于對照組的75.00%??梢?,社康中心防治一體化護理措施可以有效提高腦卒中患者對疾病知識的掌握積極,繼而積極改善生活方式,降低腦卒中的復發率。從護理滿意度來看,研究組總滿意率高于對照組,可見,社康中心防治一體化護理在實施的過程中,通過密切的溝通與交流,有效改善了護患關系,強化了患者對護理服務的信任度,繼而提高了護理滿意率。
綜上所述,社康中心防治一體化護理措施在腦卒中病人中的具有顯著的防控效果,可以有效降低復發率,提高患者對疾病的認知程度,強化護理服務質量,適于臨床應用。
參考文獻
[1]徐航,張玲.預防腦卒中患者并發墜積性肺炎的觀察和護理[J].護士進修雜志,2012,14(12):1329-1330.
[2]全國第四屆腦血管病學術會議.各類腦血管病診斷要點[J].中華神經科雜志,1996,29(6):379-380.
[3]張振香,劉臘梅.社區腦卒中患者的護理需求及其影響因素[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2,19(5):4250-4252.
[4]蘭麗梅,彭惠蘭,楊秋菊,等.時間護理聯合唇舌功能訓練在腦卒中運動性失語患者早期康復中的應用[J].廣東醫學,2012,22(10):3508-3510.
[5]冷曉輝,解紅文,吳玉琴,等.社區護理干預對腦卒中患者防跌倒的效果研究[J].護士進修雜志,2013,7(10):627-629.
[6]葉琳琳,金曉瓊,鄭聲浩.預見性護理在急診科腦卒中患者的應用及療效觀察[J].護士進修雜志,2013,9(3):853-855.
[7]凌衛仙,歐小凡.腦卒中患者吞咽障礙評估和營養支持護理體會[J].護士進修雜志,2013,12(20):1126-1128.
[8]寧文帥,于鳳偉,楊洋,等.超早期康復護理模式在腦卒中偏癱患者中的應用[J].護士進修雜志,2013,16(22):1490-1492.
(收稿日期:2015.12.10)
【中圖分類號】R473.74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8517(2016)04-013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