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素梅,呂榮宇,陳曼華,黃曉玲
(海豐縣彭湃紀念醫院病理科,廣東海豐516400)
乳腺黏液腺癌患者的臨床病理特征分析
黃素梅,呂榮宇,陳曼華,黃曉玲
(海豐縣彭湃紀念醫院病理科,廣東海豐516400)
目的探究臨床乳腺黏液腺癌患者的表現癥狀和病理特征。方法選取我院2012年5月至2015年2月期間接診的46例乳腺黏液腺癌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根據患者病理的組織學類型將其分為15例混合型和31例單純型。分析所有患者的ER、NSE、PR陽性表達率和淋巴結的轉移狀態。結果混合型患者的ER、NSE、PR陽性表達率分別為60.00%、66.67%、53.33%,均明顯低于單純型患者的80.65%、87.10%、74.19%,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單純型患者的淋巴結轉移概率為6.45%,顯著低于混合型患者的33.33%;單純型患者一年內的生存率100.00%,顯著高于混合型患者的73.33%;單純型患者的腫瘤直徑(1.42±0.21)cm,顯著低于混合型患者的(3.12± 0.38)cm;以上各項數據比較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乳腺黏液腺癌患者的ER、NSE、PR陽性表達率越高,腫瘤直徑越小,患者淋巴結的轉移發生率越少,患者的預后效果越好。
乳腺黏液腺癌;臨床特征;病理特征
乳腺癌是臨床上女性患者中較常見的一類疾病,根據相關的調查研究顯示[1-2],乳腺癌是一種比較常見的惡性腫瘤,對患者有著較高的致死率。根據患者乳腺腫瘤的生物行為和腫瘤的外在特征,人們將乳腺腫瘤分成了各種組織學類型,而乳腺黏液癌只是乳腺癌中發病率較低的特殊性癌癥之一。乳腺黏液癌的主要臨床特征為患者的細胞外液中存在較多的黏蛋白,患者的發病率為總乳腺癌的2%左右[3],并且患者的腫瘤生長緩慢。由于乳腺黏液癌不具有明顯的臨床特征,因此,臨床上經常會對患者造成誤診。本文針對乳腺黏液癌患者的臨床和病理特征進行了相關的研究和分析,取得了較為滿意的檢測結果,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取我院2012年5月至2015年 2月接診的46例女性乳腺黏液腺癌患者,根據病理組織學類型將其分成15例混合型和31例單純型?;颊咂骄挲g(55.42±8.79)歲,病程時間最短11 d,最長1年;1例患者的首發癥狀是乳頭出現帶血的分泌物,其余患者的首發癥狀均是由體檢或者自檢時發現乳房內有腫塊。主要采用紅外線乳腺掃描和腫塊穿刺的細胞學檢測方法對患者的腫瘤進行檢查,腫瘤最大直徑為8 cm,最小直徑為1 cm;腫瘤位于患者乳房上側、下側、左側、右側和中央區者分別為10例、7例、14例、11例和4例。
1.2 方法[4]對所有患者的腫瘤組織做5張4 μm的石蠟標本切片,3張切片用于免疫組織化學的染色檢測分析,其余2張切片用于HE染色檢測分析。將患者的組織切片放置在光鏡下觀察并分析染色結果,選用免疫組織化染色的切片檢測患者的雌激素受體(ER)、糖分解烯醇酶(NSE)和孕激素受體(PR),二抗試劑盒和ER、NSE和PR的單克隆抗體均是由廣州萬孚生物有限公司提供,抗體的詳細使用方法嚴格按照說明書執行相關的操作。同時,由兩名主治醫生對患者的HE染色結果進行分析并得出相似的結論,若結論相差較大,則再由其他醫生進行判斷。由醫生各自在切片上選取10個大小為10×40倍的視野,對視野中的組織進行觀察和分析,根據患者腫瘤內細胞的成分和所含黏液的量將患者分成單純型和混合型,根據醫生所觀察到的患者的腫瘤細胞的染色比例將患者劃分為陽性表達和無表達。
1.3 診斷標準[5-6]單純型患者乳腺黏液癌的黏液分泌占據整個腫瘤的90%以上,混合型患者乳腺黏液癌的黏液分泌占據整個腫瘤的90%以下。當患者腫瘤細胞核的染色出現棕色顆粒時細胞為陽性,當陽性細胞數占總細胞的11%以上時為陽性表達,當陽性細胞數占總細胞的10%以下時為無表達。
1.4 統計學方法應用SPSS18.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數據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計量資料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的ER、NSE、PR陽性表達率比較根據患者的HE染色結果,將46例患者分成15例混合型和31例單純型,混合型患者的ER、NSE、PR陽性表達率均低于單純型患者,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圖1和圖2。

表1 兩組患者的ER、NSE、PR陽性表達率比較[例(%)]

圖1 單純型患者(HE染色,×200)

圖2 混合型患者(HE染色,×200)
2.2 兩組患者的腫瘤變化率和一年生存率比較單純型患者的淋巴結轉移率低于混合型患者,一年內的生存率高于混合型患者,腫瘤直徑顯著低于混合型患者,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的腫瘤變化率和一年生存率比較(±s)

表2 兩組患者的腫瘤變化率和一年生存率比較(±s)
組別例數腫瘤轉移率[例(%)]腫瘤直徑(cm)一年生存率[例(%)] 31 15單純型混合型χ2或t值P值2(6.45) 5(33.33) 4.710 6 0.030 0 1.42±0.21 3.12±0.38 4.836 5 0.029 6 31(100.00) 11(73.33) 5.071 7 0.023 6
乳腺黏液腺癌是臨床上比較少見的特殊乳腺癌,也將其稱為膠樣癌和黏液癌。關于患者的發病高峰期的年齡仍存在較大的爭議[7-8],但研究發現主要發病群體是絕經后的50~60歲女性患者[9]。其發病原因為絕經后的患者體內毒素排除能力下降,患者的新陳代謝速率減慢,對營養物質的吸收能力也明顯減弱,導致了患者的免疫力和抵抗力明顯降低。
乳腺黏液腺癌的臨床病理特征比較特殊,其腫瘤生長比較緩慢,腫瘤的轉移較少,患者的預后性較好,主要原因有以下兩點:(1)患者癌細胞解體的基質構成了乳腺黏液腺癌患者腫瘤所生長的環境,這使得基質中的線粒體遭到嚴重的破壞,減慢了癌細胞的生長速度,降低了腫瘤的危害程度[10-11];(2)有學者認為,腫瘤分泌的基質中的部分物質具有粘結和固定的作用,這些物質使得癌細胞聚集在一起而不容易分開,因此導致了在臨床上患者表現出腫瘤直徑較小和轉移緩慢的現象[12-13]。根據患者病理的組織類型,一般將其分成單純型乳腺黏液腺癌患者和混合型乳腺黏液腺癌患者。大量的臨床研究表明,單純型患者體內分泌的細胞外黏液基質的量比較多,而混合型患者除了分泌細胞外黏液基質,還會分泌其他腫瘤細胞的成分[14],因此臨床上也常會對混合型乳腺黏液腺癌患者造成誤診。根據文獻報道顯示,兩種病理類型的患者在臨床上均可以檢測到ER、NSE和PR不同程度的陽性表達和淋巴結轉移現象[15-16]。由于單純型患者癌細胞分泌的黏液基質量比較多,因此,患者ER、NSE和PR陽性表達率一般較高,患者的淋巴結轉移速率也較慢,這就使得患者表現出良好的預后。本研究顯示,單純型患者的ER、NSE、PR陽性表達率顯著高于混合型患者,單純型患者的淋巴結轉移率及腫瘤直徑顯著低于混合型患者,且單純型患者一年內的生存率顯著高于混合型患者。
綜上所述,乳腺黏液腺癌患者的ER、NSE、PR的陽性表達率越高、腫瘤直徑越小,患者的淋巴結轉移的發生率越少,患者的預后效果越好。
[1]陳立章,孔繁娟,陳亮,等.乳腺癌ER、PR、CerbB-2表達與臨床病理的關系[J].中國現代醫學雜志,2011,21(8):998-1001.
[2]彭程宇,劉萬花,王瑞,等.探討乳腺癌MR動態增強圖像的血管表現與腫瘤形態、大小及病理分級的相關性[J].中國醫學影像技術, 2012,28(10):1848-1851.
[3]楊書云,李海波,張建兵,等.浸潤性乳腺癌HDAC1mRNA表達的臨床病理意義[J].臨床與實驗病理學雜志,2011,27(9):929-932.
[4]李瑞亮,周濤,周冰峰,等.原發性乳腺癌組織中雄激素受體的表達及其與臨床病理指標的關系[J].腫瘤防治研究,2012,39(3):292-294.
[5]李文婷,王瑩,張銀華,等.年輕女性乳腺癌中ER、PR、HER-2和Ki67的表達與臨床病理意義[J].重慶醫科大學學報,2012,37(9): 783-786.
[6]袁鳳霞,任力,毛志遠,等.老年女性乳腺癌分子分型及臨床病理特點分析[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1,31(16):3039-3041.
[7]梁曉峰,趙金晶.比較年輕與中老年乳腺癌患者的臨床病理特征[J].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2015,22(9):1588-1589.
[8]周燦,王珂,何建軍,等.不同年齡段女性乳腺癌患者臨床病理特征的回顧性分析[J].西安交通大學學報(醫學版),2013,34(1): 133-137.
[9]張鳳春,南飛飛,徐海燕,等.原代乳腺癌干細胞富集及其與臨床病理特征的相關性分析[J].腫瘤,2012,32(9):724-730.
[10]王瑜,孫曉楠,劉瑞青,等.乳腺癌腦轉移患者血清腫瘤標志與臨床病理因素相關性分析[J].中華腫瘤防治雜志,2013,20(7):526-530.
[11]李小龍,成宏,趙晨暉,等.乳腺癌臨床病理指標以及分子分型對TEC新輔助化療病理完全緩解的預測價值[J].腫瘤防治研究, 2013,40(6):599-603.
[12]姚嘉,李冠喬,鐘曉捷,等.雌激素受體與孕激素受體的表達水平與乳腺癌臨床病理相關性分析及聯檢意義[J].中國婦幼保健,2015, 30(23):3968-3970.
[13]趙江,孫志嶺,董銀鳳,等.乳腺浸潤性導管癌患者α1-抗胰蛋白酶表達水平相關性研究[J].中國婦幼保健,2015,30(35):6344-6347.
[14]劉琪,左文述,王新昭,等.乳腺癌原發灶和淋巴結轉移灶激素受體及HER-2與Ki-67表達相關性分析[J].中華腫瘤防治雜志,2013, 20(15):1153-1157.
[15]劉健,曾凌青,趙小波,等.經皮超聲造影鑒別診斷乳腺癌及乳腺炎引起的腋窩淋巴結增大的價值[J].中國醫學影像學雜志,2013,21 (9):662-665.
[16]賁志飛,陳韻雯,陳賽君,等.乳腺黏液腺癌的超聲表現與病理對照[J].中國超聲醫學雜志,2016,32(1):19-21.
Clinical pat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patients with mucinous adenocarcinoma of the breast.
HUANG Su-mei,LV Rong-yu,CHEN Man-hua,HUANG Xiao-ling.Department of Pathology,Haifeng Pengpai Memorial Hospital,Haifeng 516400,Guangdong,CHINA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and pat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patients with mucinous adenocarcinoma of the breast.MethodsFouty-six patients with mucinous breast cancer in our hospital from May 2012 to February 2015 were selected as research objects.According to the histological type of patients'pathology, the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15 mixed type and 31 patients with simple type.The positive expression rate and lymph node metastasis of ER,NSE,PR in all patients were analyzed.ResultsThe positive expression rates of ER,NSE and PR in mixed type patients were respectively 60.00%,66.67%and 53.33%,which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in simple type of 80.65%,87.10%and 74.19%(P<0.05).The probability of lymph node metastasis in simple type(6.45%)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in mixed type of 33.33%.The one year survival rate of patients in simple type (100.00%)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mixed type of 73.33%.The tumor diameter of patients in simple type (1.42±0.21)cm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in mixed type of(3.12±0.38)cm.The above data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ConclusionHigher positive expression rate of ER,NSE and PR in patients with mucinous adenocarcinoma of the breast is correlated with smaller diameter of the tumor,lower incidence of lymph node metastasis,and better prognosis of patients.
Breast mucinous adenocarcinoma;Clinical characteristics;Pat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R737.9
A
1003—6350(2016)21—3488—03
2016-04-20)
黃素梅。E-mail:sumeihh@163.com
10.3969/j.issn.1003-6350.2016.2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