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姍,許賢照,于洪秋
(中國人民解放軍第180醫院健康管理中心,福建泉州362000)
右腎血管瘤超聲誤診一例
王曉姍,許賢照,于洪秋
(中國人民解放軍第180醫院健康管理中心,福建泉州362000)
腎腫瘤;血管瘤;超聲;誤診
血管瘤多見于肝臟,一般認為血管瘤的發生與先天性血管畸形有關,來源于血管淋巴管內皮細胞,以出芽和擠壓鄰近組織的形式生長,與周圍血管不相交通,無完整包膜,90%發生在腎乳頭[1]。超聲、CT、尿路造影檢查常被用于幫助腎臟血管瘤的診斷,尤其造影被認為在血管瘤診斷中有重要價值,但造影檢查存在顯影重疊現象,對血供少的病灶顯影不良,可能直接影響診斷。
患者男,63歲,無明顯不適于2015年11月至我中心體檢。二維超聲所見:右腎集合系統(內)靠近上極可見一等回聲區,大小約4.0 cm×3.4 cm(圖1),邊界清,內回聲均勻,CDFI:內可見條狀彩色血流信號。右腎靜脈內未見明顯異常回聲。左腎腎竇區可見多個強回聲,最大的位于下盞,長約0.3 cm,后方伴聲影。超聲診斷:1)右腎實性占位性病變(腎盂MT?建議進一步檢查);2)左腎多發結石。輔助檢查:腎功能-尿酸477.9μmol/L偏高,肝功能-谷氨酰轉移酶82.6 U/L偏高,尿常規-紅細胞(沉渣)18.8個/μL,偏高,尿蛋白(+)。腎臟CT平掃+增強提示:右腎中極占位(圖2)。診斷:(1)息肉樣腎盂癌待排;(2)雙腎多發囊腫;(3)左腎小結石。后經手術病理證實為腎盂外脂肪組織間良性血管瘤增生性病變。

圖1 右腎占位超聲圖

圖2 右腎占位CT圖
腎臟血管瘤一般無特殊臨床表現,少數可有血尿表現,臨床也曾有表現為下腔靜脈侵犯、紅細胞增多癥的病例。誤診原因分析:①血管瘤發生于任何年齡,以30~40歲多見。腎盂腫瘤多見于40~60歲成人。患者年齡為63歲。②本例患者超聲表現為腎內邊界清晰、呈類圓形實性結節,大小約4 cm,內部回聲呈等回聲,略高于實質回聲,其內部可見條狀彩色血流,表現與典型的腎癌聲像較為相似。③患者長期于我院及外院就診,從2012年到本次檢查,期間的腎臟彩超、CT、CTU均未描述該腫物,造成一個短期內生長較快腫物的認知,診斷向惡性腫瘤考慮。④該患者3年來檢查均提示有腎結石,期間出現過輸尿管結石梗阻及腎積水,而結石、感染以及梗阻的癥狀常掩蓋腎盂腫瘤的癥狀[2]。腎血管瘤的影像學檢查常常會誤診為腎癌,CT、造影可以幫助排除一些可疑病例,但是對一部分病例仍然無法準確鑒別,只能靠手術確診。對于腎血管瘤的治療觀點不一,有些學者認為雖為良性腫瘤,但由于長期性或腫塊較大者,可出現貧血癥狀和壓迫癥狀,所以,對本病也應采取早期診斷和積極治療的態度[1]。
[1]孫海軍,齊建林,孟燕軍,等.腎血管瘤的影像學診斷價值及治療評價[J].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14,23(31):3525-3527.
[2]殷曉鳴,劉學鋒,吳斌,等.腎結石合并腎盂癌的診斷和治療[J].中華實用診斷與治療雜志,2008,22(12):948-949.
R737.11
D
1003—6350(2016)21—3596—01
2016-06-06)
王曉姍。E-mail:wanghappyday@sina.com
10.3969/j.issn.1003-6350.2016.21.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