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意

杭州老開心茶館有一群“喜歡說話”的人。凱樂會的社員們因為“熱愛與夢想”,在這里演繹時尚,傳承國粹。相聲這門藝術一定能重新綻放出它的光芒。
中國的曲藝多姿多彩,具有喜劇風格的語言藝術相聲,有著特別引人入勝的魅力。但如今這門表演藝術似乎在走下坡路,二三十年前的相聲名角改行當了小品演員,時不時在影視劇中客串一把。正當“聽相聲”也許要淡出我們這代人記憶的時候,一個周末的晚上,我在杭州老開心茶館遇到了一群“喜歡說話”的人。于是,我帶著鏡頭,走近他們。
“俗話說得好,一顆老鼠屎壞了一鍋粥。反過來聽,這句話深深地告訴我們一個道理,永遠不要低估自己的力量……”
他們是一群平均年齡30歲左右的年輕人,從事著不同的職業,有經營臺球俱樂部、服裝店、網店的,有畫畫、做設計、做家裝、當網管的,還有電臺的DJ和復習備考的學生。當KTW、上網和逛街等娛樂方式成了很多年輕人下班后的消遣時,他們卻一下班就從四面八方聚到一起,在本職工作之外投入另一種“舞臺”人生,說起了相聲。
三年多前,他們懷著對相聲藝術的熱愛和執著,成立了凱樂匯相聲公社,還自創“80后潮相聲”的新概念把國粹傳承下去,讓聽相聲成為時尚。
我用我的鏡頭,記錄下那些平凡人敢于追求夢想、堅持夢想的故事,相信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些鏡頭、這些故事會越發讓人回味……
“我唱歌是特別厲害,不信你們聽聽,能聽出毛病來:傷不起真的傷不起,馱著唐三藏跟著三徒弟,良心有木有你的良心狗叼走,一走就是幾萬里……”
凱樂匯的社員們自創段子。長衫底下穿著襯衫,紅綠燈似的服裝搭配,再加上個個有酷酷的發型,相聲在他們的演繹下走起了時尚范兒。凱樂匯里有個規矩,每周演出都要有創新,保證全年50%的段子不重復。
過去相聲演員把他們的作品叫“活”。“活”即具有靈活多變的意思。凱樂匯的相聲演出就常常根據臺下觀眾的變化確定自己的語言口吻、節奏速度,并時時即興“抓哏”釀發觀眾的欣賞趣味。
只要你走進老開心茶館,往往很快就會被臺上演員那種熱情、親切、質樸的臺風所吸引,他們那輕松隨便的舉止、善意友好的態度、娓娓談心式的語言,很快就縮短了舞臺上下的距離。
“你這人我看出來了,就是個塑料袋兒,成天就知道裝啊裝啊裝啊裝。”臺下有觀眾剛拿出裝著水果的塑料袋,臺上的演員就指著他即興創作了臺詞,贏得觀眾們的“噫”聲叫好。
“這群年輕人挺有意思,在茶館聽相聲,也別有一番風味。我第一次到杭州,剛好路過這兒,看到門口寫著有相聲演出,就進來看看,沒想到,還真挺有意思。”一位從湖南來旅游的張女士向我說道。
楊云偉是相聲公社中年齡最長的。在我拍攝過程中,他跟我談起了相聲的歷史。最早的相聲表演連舞臺都不需要,土坡廟臺、街頭巷尾都是演出場所。楊云偉說道,過去相聲藝人就是在“地上”磨練出表演技藝,積累起同觀眾交流的豐富經驗。
“我從小就特別喜歡聽相聲,馬三立、侯寶林這些大師的經典段子都能倒背如流。小時候,只要一睜眼,就拿著一個小收音機,天天聽,全家一塊聽,那種喜愛和崇拜,和我現在從事相聲表演是有直接關系的。”楊云偉停頓了片刻,接著說道:“相聲市場現在雖然不景氣,而我們作為80后新成長起來的相聲演員,身上肩負的責任就是要傳承這門國粹,要讓逐漸淡出現代生活的相聲藝術重放光彩。”話說到這兒,他眼神中透露出堅定的目光,我有很深的印象。
要做到,并非易事。楊云偉說,在創作和表演中一定要敢于創新,貼近生活,只有你先離觀眾近了,觀眾才會走近你。
喜歡攝影的我,在快門的咔嚓聲里調試出了獨屬于他們自己的另外一種生活態度和處事方式與節奏:不急不慌,任世相縱橫,逢著一段心事、一處風景、一個人的偶遇、一種事物的形式,便予以寄托……
寄托談何容易?所謂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白天上班,晚上耗活,周末演出。他們平日里從熱門的影視劇、論壇貼吧里找材料,絞盡腦汁把當下熱點編入段子。他們把相聲實實在在地糅合進自己的生活。
沒有專門的排練室,他們就分組分地點在家、在安靜的過道進行排練。班主薄凱文的家就成了其中一個固定的排練點。在家排練,第一個觀眾就是支持他們的家人。
相聲演員劉振董的家和工作單位都在下沙,他每天下班乘地鐵趕到市區進行排練。50分鐘左右的地鐵時光,他也舍不得閑著,總是習慣從手機里打開新寫的段子,心里默念,推敲推敲,還有沒有需要修改的。有時因為太醉心于段子的錘煉,想著想著,就坐過了站。我問他,為什么要這么累心?何不趁著坐地鐵的時間休息一下!劉振董說:“自己多想想、多練練,就能減少大家聚在一起排練的時間,不會因為一個人的進度,影響大家。兄弟們平時白天都挺忙的,有的單位還免不了加班,能每周這樣堅持,已經挺不容易,所以我能抓緊時間排練就盡量抓緊。”
面對嚴峻的演出市場,要贏得觀眾的喝彩并不容易。凱樂匯的社員們這樣連軸轉的排練和演出于當下并不景氣的相聲市場,收入與付出顯然是不成正比的。有苦有淚,卻依然甘愿付出,一切都因為“熱愛與夢想”。他們說:“金杯銀杯不如觀眾口碑。我們在臺上演出,每次看到有熟面孔來聽我們的相聲,看到臺下觀眾叫好,就會覺得我們的付出是社會的肯定。只要有觀眾愿意聽,我們就繼續堅持演。”
當下是一個眾聲喧嘩的時代,文化的沖突、觀念的碰撞、思想的互滲,構成了中國思想文化發展史上前所未有的多元景觀,多元的社會給個人提供了多樣的選擇機會,也給這代新人充分發揮自己的個性創造提供了廣闊的空間。
“讓人們看到美好、看到希望、看到夢想就在前方。”
對凱樂匯相聲公社的跟拍,我花了一周的時間。重拾影像,整理照片,在他們的故事中輾轉,我相信,總有一天,相聲這門藝術一定能重新綻放出它的光芒,并成為世界性的藝術。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