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侃
旅居加拿大的臺灣詩人痖弦說:“以中文在世界上的熱烈、交流、激蕩等現象來看,華文文壇大有機會在不久的將來成為全世界最大最可觀的文壇?!?/p>
浙江省文聯文藝研究室原主任龍彼德是當代華文文學的研究學者。35年來,他始終與臺、港、澳及海外華文作家們保持著密切聯系,關注他們的創作動態,撰寫了數百萬字的研究專文和論著。他預言華文文學將在中外文化的交流交融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
發現華文文學的重大價值
龍彼德是從研讀臺灣現代詩入手,開始從事世界華文詩研究的。1982年,他從朋友那里第一次讀到臺灣現代詩,強烈地沖擊了他早已形成的思維定勢與欣賞習慣。同樣是詩人的他,隨即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對之進行研究。臺灣現代詩人與世界各地的華文作家聯系緊密,因此,他接著又把研究范圍擴大到地域更廣、人數更多、手法更多樣的華文文學。
龍彼德的研究從臺灣詩人洛夫開始,而后對加拿大的痖弦,美國的紀弦、秀陶,法國的梁源法,泰國的夢莉、曾心,菲律賓的云鶴,新加坡的柳舜、適民,馬來西亞的杜紅、杰倫,越南的尹玲,以及中國香港的犁青、陳少華,澳門的傅天虹,以及臺灣的張默、鄭愁予、管管、辛郁、碧果等作家和詩人進行逐個研究?!拔蚁氡M辦法尋找相關信息。一旦獲得他們的作品和資料,就發瘋似的抄寫、摘錄,恨不得一口吃成個胖子?!饼埍说禄貞?,那年初秋,洛夫、張默、辛郁、管管、張堃等臺灣作家首次來杭,與他們的聚會是他面對面交流與學習的難得機會。
回想起當初何以對華文文學的研究如此熱衷,龍彼德坦言,相對于存在一定語言障礙的外國文學來說,華文文學更容易讓大陸讀者感到親近?!罢f實話,讀了他們的作品,真有點兒天窗洞開之感!原來作品可以這樣寫!那種自由的境界,那些新奇的意象,那么多樣的手法,都使我寢食難安,興奮異常。”起初幾年,他只是研讀華文文學作品,沒有貿然撰寫學術論文,以期更多感悟。
1990年夏,龍彼德撰寫了論述洛夫創作成果的長篇評論《大風起于深澤》等,在大陸和臺灣反響強烈。與此同時,龍彼德也認為自己“完成了審美方位的轉移與抒情語言的變革”,寫出了一批令人耳目一新的詩歌。于是,他意識到,有必要進一步對華文文學的作品特色、創作規律等作研究介紹。自此,他的研究成果迭出,且于1996年起在海內外重要報刊發表。
以全球化視野解析華文文學現象
評香港詩人犁青的《放眼世界,為人類而藝術》、論臺灣詩人張默的《永遠遨游在蒼翠里》、評澳門詩人傅天虹的《傅天虹論》、評臺灣詩人張國治的《鮮明的現代主義色彩》……隨著研究的深入,龍彼德有了一種欲罷不能之感?!案叟_和海外對我這一領域研究的關注和肯定,使我始料未及。我也沒想到自己竟在六旬之后再次進入文學研究成果的高峰期?!彼蚬P者介紹,那幾年,他在泰國《京華中原聯合時報》“詩潮”??舆B發表四五千字的長文,評述泰國華文散文家曾心、夢莉,掀起了人們對華文文學作品的閱讀熱潮。與此同時,他在國內的《散文詩》《詩潮》《綠風》等報刊開辟相關專欄,集中推介華文文學作品。
正是在對華文文學深入研究的基礎上,1993年,龍彼德建設性地對洛夫“建立大中國詩觀”作了回應和深化,提出“中國式的現代詩”這一命題。按著龍彼德的理解,“中國式的現代詩”有三個特征:它是世界的,也是中國的;它是現代的,也是歷史的;它是橫植的,也是縱承的。他把其詩法歸納為三句話:“以自我溝通人類”,“以個性表現共性”,“以封閉追求開放”。
新詩發展到上世紀80年代之后,在世界范圍內,已十分成熟,且各具地域與民族特色。華文文學一向處于世界文學的浪潮之中,從某種意義上說,已是中國當代文學發展的一部分。龍彼德正是站在世界意義和全人類性的高度,試圖以華文文學為實例,論述并構建既“以中國為神”,又具有“超民族價值”,敢于沖破時空與觀念的限制,能為全世界所共有,為全人類所共享的文學形態。
從1993年起至今,龍彼德對華文文學研究已完成了三個轉變:從創作關注到理論升華、從個案分析到宏觀研究和從華文詩到華文文學的系統觀照。多年來,他在中國臺灣地區和日本、加拿大、俄羅斯等國奔走,與華文作家“對談”。
用心細細研究作家及其創作
研究臺灣詩人痖弦的人不少,《痖弦評傳》迄今只有龍彼德所撰一種。痖弦本人高度認可該評傳的科學性,以為定本。“我花了7年時間才寫完這部評傳!”龍彼德曾專門去痖弦的旅居地加拿大,住宿痖弦家,作深入訪談。痖弦伉儷來杭州,龍彼德又與他們近距離接觸。龍彼德準確把握痖弦詩創作的“火山爆發”現象與藝術生命節律的關系,并對痖弦在“集大成,爭取國際、民族、本土的快速融合”方面作了細致入微的分析。
1997年9月,龍彼德隨中國文聯代表團訪問臺灣,臺灣詩人羅門、蓉子夫婦請求臺灣詩人張默陪同龍彼德到他倆的家?!傲_門十分看重我的研究,那年在臺灣交流,他盯著我說話,幾乎‘包占了我,惹得別的詩人都快要‘生氣了!而我從臺灣回來,他送給我的十卷本《羅門創作大系》及相關資料,因超重還被機場罰了款。兩個人每次通電話交流,都得說上一小時?!?010年6月,龍彼德夫婦與羅門、蓉子夫婦在海南共同生活了一段時間。2013年11月,龍彼德為這對“東亞的勃朗寧夫婦”撰寫了傳論《通向天堂的大門》。傳論對羅門夫婦的藝術風格、抒情策略、語言特色及對華文文學的貢獻作了系統的記錄和評述。
1996年4月,龍彼德在南京世界華文文學國際研討會上與泰國散文家、微型小說家曾心相識。曾心三次邀請龍彼德前往泰國交流和旅游。龍彼德撰寫了三部專著《曾心散文選評》《曾心散文藝術》《曾心微型小說藝術》,及有關述評和總論80篇。“我第一次讀到曾心的微型小說《三個指頭》后,即作了‘震撼讀者心靈的神來之筆的評價,引起學者與微型小說界廣泛注意。而他的另一篇微型小說《捐軀》經我的推介,而被選用為2015年中國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考(新課標全國卷Ⅰ)語文仿真試題?!饼埍说抡f。
泰國散文家夢莉愛杭州,所以對龍彼德特別親近。龍彼德三次赴泰國,都抽時間與她見面?!八皇苌⑽慕缫延械囊幏逗湍J降南拗?,展現了一種自由姿態與原創精神。”龍彼德為夢莉寫下26篇評論和1篇題為《一個不可復制的奇跡》的散記,結集為《夢莉散文藝術》一書出版。
更新的研究成果值得期待
多年來的研究,使龍彼德在華文文學研究領域的地位已日益顯著。文藝理論家張炯認為龍彼德對華文文學的研究“下的精力最大,花的時間最長,成果最顯著”;詩人公木認為龍彼德的“中國式的現代詩”觀超民族價值,具有世界意義;華文文學研究專家古遠清則認為龍彼德的研究工作,與他從文學史入手研究華文文學,形成了必要的互補。這些評論便是對孜孜以求的龍彼德的充分肯定。
龍彼德告訴筆者,深入研究“中國式的現代詩”仍是他眼下以及今后一段時間的重心。在構建起“中國式的現代詩”的基本框架后,他又對此作了補充完善。1998年,他詳細論述了“中國式的現代詩”的語言策略,是“克服惰性,增強活性”“提煉有言,開掘無言”“破壞舊序,創造新序”。2000年,他進一步提出“為了發展‘中國式的現代詩,必須進行兩項工作”:一是現代主義的尋蹤,一是中國古典的尋宗。顯然,華文作家們讓“現代的”與“民族的”完美融合的探求之路,給了他極大的啟發和推動。而在吸收西方詩歌現代性的同時,中國古典詩歌的詩藝精華必須傳承,譬如靈視、意象化、超現實性、時空設計、漢語特色等。
痖弦曾主張,世界華文文學的重大使命是努力建構華文文學在世界文壇之應有地位,這一觀點顯然與龍彼德不謀而合。龍彼德認為,華人人才輩出,具有“領一代風騷”的潛質與實力;華文文學已成為中華文化與世界各民族文化相遇、交匯、交融而開出的奇葩。
2015年這一年,龍彼德的華文文學研究又出現了一個高峰,僅發表的論述性文章即達十數篇。臺灣有不少詩人希望龍彼德為他們撰寫述評,有的已在他的寫作中。隨著龍彼德對華文文學研究的堅守和深入,新的成果來日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