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滿勝

Welcome一詞大家應該非常熟悉,比如不會英文的趙麗蓉大媽都能帶著唐山口音說:“Welcome to China!”但該詞在中國被誤帶著的場合非常多,而且因為很多英語學習者不了解welcome的正確用法,所以也意識不到自己的誤用。本期筆者就來說說welcome的正確用法。
被中國人誤用的welcome
我們一般把welcome譯成“歡迎”,于是便把welcome和“歡迎”畫等號,凡是漢語語境中出現“歡迎”的場合,我們都一律想到用welcome來對應翻譯。其實,英文的welcome和中文的“歡迎”在使用語境上是有差異的,并非完全等同。
比如,北京地鐵13號線西直門終點站到站時,會同時有中英文廣播,其中,英文廣播是這么說的:
Thank you for taking Beijing Subway. Welcome to take this line on your next trip. Have a nice day.
這幾句看似流暢的英文其實存在兩個問題:①第一句中少了the,正確的說法應為:“Thank you for taking the Beijing Subway.”②第二句開頭少了You are,正確的說法應為:“You are welcome to take this line on your next trip.”
廣播中的“Welcome to take this line on your next trip”是中式英文,是從“歡迎你下次乘坐該地鐵線”直接翻譯過來的。相信大家都熟悉“Welcome to Beijing”這樣的句式表達,受此影響,一般中國英語學習者就想當然地構造了“Welcome to do something”這樣的句式。其實,這種句式在英文中是不存在的,這是誤用了welcome一詞。
句式1:Welcome to +名詞
大家都很熟悉“Welcome to Beijing”這樣的句式。請注意,在這句中,welcome是一個感嘆詞(interjection)。作為感嘆詞的welcome,可以單獨使用或與介詞to連用。
首先,我們可以單獨使用welcome,或者后面接副詞(比如back)直接使用。以下面幾個句子為例。
1. Welcome!
2. Welcome back—its good to see you again.
3. Welcome back. We missed you.
4. Welcome home.
此種用法的welcome與漢語的“歡迎”意思相同,表示對新來的人或剛剛回來的人進行問候或歡迎。
其次,我們可以使用“Welcome to +名詞”的結構,這里的to是介詞,其后接的名詞作賓語。這里的名詞多為地點名詞(a place),這與welcome本身帶有的has just arrived的含義呼應。因此,整個“Welcome to a place”相當于說“歡迎來到某地方”。具體的使用語境可以細分為三類。
第一,出現在車站出口或地界。“Welcome to a place”這種句式一般多見于車站的出口,以示對到訪的客人給予禮貌友好的歡迎。右頁左上角的圖是筆者2015年回到劍橋時拍攝的,在劍橋火車站的出口(way out)上方出現了“Welcome to Cambridge”(歡迎來到劍橋)的字樣。
這種句式也常見于地界路牌上(at the boundary),比如“Welcome to Wisconsin”等。
第二,出現在營業場所。以下面兩個句子為例。
5. Welcome to Burger King.
歡迎光臨漢堡王。
6. Welcome to the Wildlife Park.
歡迎光臨野生動物園。
第三,出現在節目開頭。請看下面這個例句。
7. Good evening, everybody. Welcome to the show!
大家晚上好。歡迎觀看本次演出!
此外,在交通工具入口可能會有“Welcome aboard”字樣,表示歡迎乘客上車、上船或登機。
句式2:You are welcome to do something
受上述“welcome to a place”句式影響,一般中國人就臆想出這樣的錯誤句式:“Welcome to do something.”于是就誤說出下面這些中式英文。
Welcome to join us.*
Welcome to ride Bus 55.*
Welcome to take this line on your next trip.*
上面這些說法全是錯誤的。為什么?因為此時的welcome不再是感嘆詞,而是形容詞。此時完整的句式應該這樣說:“You are welcome to do something.”值得注意的是,這個英文句式的含義和用法與中文“歡迎你做某事”并不完全等同。具體來說,“You are welcome to do something”是在邀請和準許某人做某事,相當于說“You are allowed to do something”。請看例句。
8. Anyone is welcome to use the pool.
=Anyone is allowed to use the pool.
9. You are welcome to visit the hospital at any time.
10. You are welcome to sleep here if you want.
顯然,在你說這句話時,你是在邀請對方做某事,而此時聽話者并沒有開始做這件事,筆者稱之為“事前邀請”。如果聽話者已經參與到一件事情當中了(筆者稱之為“事中”)或某件事已經結束了(筆者稱之為“事后”),此時就不能再說“You are welcome to do something”了。與此不同的是,漢語中的“歡迎”可以用于“事前邀請”“事中”以及“事后”這三種不同的語境。比如說“歡迎加入我們”可以用在邀請對方加入的場景中(事前邀請),此時英文可以這樣說。
11. You are welcome to join us.
12. You are allowed to join us.
13. You are free to join us.
14. You may join us.
15. Come join us.
16. Please join us. Youre always welcome.
我們也可以用“歡迎加入我們”來表示對新加入的成員的歡迎,這顯然不是“事前邀請”了,所以此時不能說:“You are welcome to join us.”按照英文的思維習慣,此時應該是表達感謝—感謝對方加入我們,因此應該用如下表達。
17. Thank you for joining us.
18. We are glad that you were able to join us.
綜上所述,英文不說“Welcome to do something”,而要說“You are welcome to do something”,且只能用于“事前邀請”場景;而漢語中說“歡迎做某事”可以用于“事前邀請”“事中”及“事后感謝”的場景。由此可見,“歡迎”在英漢語言中的表達與含義差異很大。
因此,當你對著一群新成員說“Welcome to join us”時要明白,一方面,“Welcome to do something”這個句式的語法結構是錯誤的,另一方面,這個句子的使用語境不對。如果你對一個新加入組織的老外說“Welcome to join us”,老外一定會感覺很奇怪。
回到上述北京地鐵13號線的中式英文中,在終點站這種“事后”的語境中,不能使用welcome了:老外既不會說welcome to take Line 13這樣的錯誤句式,也不會使用you are welcome to take Line 13這樣的正確句式,因為welcome不適合使用在終點站這樣的“事后”語境。按照英文的思維習慣,此時應該先表達感謝,然后可以提出下次乘坐的邀請,地道的英文應該這樣說:
Thank you for riding Line 13, and we would be pleased to welcome you back aboard at any time.